全区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5年上半年广西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出炉

27.07.2015  17:01

全区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15年上半年广西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出炉

 

自治区就业局近日发布广西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上半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0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0万人的70.15%;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4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万人的68.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万人的80.0%。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1%,比年度目标控制数4.50%低1.49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3.81%,截至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虽然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略有下滑,但就业形势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分地区看,贵港市、桂林市、柳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有小幅增长,分别增长15.35%、3.82%、0.35%,其余各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均有下降。从城镇新就业人员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上半年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同比下降4.31%,比去年同期减少13286人,机关、事业单位新就业人数比重上升0.86%,企业单位新就业人数、个体工商户新就业人数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0.62%、0.4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市场不景气传导到国内,波及出口产业,用工需求减少;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受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环保成本激增、产品国际价格走低、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减产、停产或向境外转移,造成岗位流失;三是我区沿海地区核电、钢铁等重大项目仍在前期建设中,预期的促进就业作用未能完全显现;四是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劳动力供给高峰过去,影响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暖迹象,投资和消费增速均有所回升。前期出台的各项稳增长政策和改革措施效果已初步显现,“一带一路”建设及亚投行推进的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将有助于改善国内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产能过剩的局面,也将给我区就业带来积极影响,预计下半年我区就业形势将平稳向好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减少。上半年我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9.78万人次,同比下降11.06%;跨省(区)市新增转移就业32.04万人次,同比下降9.77%。我区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吸引了部分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销售;就业服务部门加大用工信息对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员选择在区内就业;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供给放缓等成为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针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同步推进,今年上半年职业培训的对象大部分是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全区累计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企业在岗员工、未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共9.15万人,占参加职业培训总人数的74.33%。

职业培训稳步开展。上半年参加政府财政补贴的各类职业培训12.31万人,同比增长0.49%,培训后实现就业5.22万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0.62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4.76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0.54万人;创业培训1.15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0.46万人,当期成功创业0.28万人。上半年职业培训同比增长的有7个市及区本级,增长较多的是玉林市、区本级、河池市和南宁市,分别增长343.77%、108.89%、40.83%、35.96%。专项培训继续发挥作用。上半年参加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0.46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0.18万人;参加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工程培训0.31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0.17万人;参加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就业援助行动培训2.09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3万人;职业培训扶贫攻坚工程培训4.25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2.26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求大于供。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总人数79.54万人,市场登记求职总人数52.86万人,求人倍率1.50。从供求情况分析,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严重。1至4月份是蔗糖企业生产旺季对普工需求量较大,造成季节性缺工。制衣、制鞋、电子元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行业性、结构性缺工依然突出。“招工难”和“求职难”并存,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短缺,表现出“求职难”与“招工难”现象同时存在的困境。劳动者求职期望偏高。大多倾向工作环境比较舒适、工作体面、收入较高、就业条件更好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就业。部分求职者长期持观望态度,选择性寻找合意的企业,以求更好的岗位,增加收入。

下半年,我区就业服务部门将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创业专家库(创业导师团)、创业项目库,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农民工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应用工作,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实名制。妥善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针对这些失业人员的技能、特点,积极牵线搭桥,引导和帮助相同或相关产业吸纳因部分企业减产停产流失出来的一线熟练工人。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加快构建劳动者职业培训体系,充分运用职业培训补贴和高技能人才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重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大学生创业培训。(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