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假日增多让市民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23.07.2018  12:23

  从1994年双休日制度的施行,1999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出现,再到2008年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如今南宁还有专属的“壮族三月三”、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假期……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大幅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节假日逐渐增多,百姓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也随之增多,休闲娱乐的机会也增多,生活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

   彻底实现“双休”:

  家庭生活更丰富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之前,每周工作6天,只能在周日休息一天。这一天往往被人们称作“战斗的星期天”——在一天的时间里,人们不但要弄家务、买东西,还要走亲访友,很多家庭经常得从早忙到晚。

  “我们那时候的星期日就是‘加班日’,比上班更累。”市民罗群回忆说。

  罗群今年69岁,退休前她是南宁市体校的篮球教练,虽然每周有一天休假时间,但这一天有时会比带队训练还忙碌。

  到1994年,休息时间演化成别具特色的“大小周末”,每逢大周末休息两天,而在小周末只休息一天。

  “第一个双休日,大家都忘了‘今天我休息’。”罗群说,  那天还是按照工作时间起床,就在准备出门的时候才想起是休息的,那一刻的感觉让罗群至今难忘,“既然起床了,就慢悠悠地出门买早餐,那天的豆浆好像特别甜。

  1995年,一首流行歌曲《心情不错》传唱大江南北、大街小巷。这一年里,最让人高兴的事莫过于真正“双休日”的到来。

  罗群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身边的人都处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中。男职工开始相约一起喝酒、打牌,女同事约着一起逛街购物。

  罗群的两天休息日变成了“1+1”模式:拿出一天时间探望夫妻双方父母,置办下一周需要的生活用品;第二天带着儿子外出游玩。

  在尽情享受每周多一天休息时间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盘算如何更合理地利用双休日,是看书充电,是朋友聚会,还是外出旅游、看电影?双休日开始实行后,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最实惠的变化就是休息时间多了,可支配的业余时间也多了。而一些细微的变化则是,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向娱乐和休闲化转变,也渐渐习惯了每到周末就要放松一下的生活方式。休息时间多了以后,人们走亲访友、休闲聚会的时间也多了,自然就越来越舒心,工作的效率也高多了。

   增加黄金周和小长假:

  各种假期让百姓拥有更多幸福感

  1999年9月,我国开始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五一”和“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3个连续7天的“黄金周”长假。

  “第一次放长假,当时有点犯懵,真不知道这么多假期该做些什么。”罗群说,幸福来得太突然,没做好准备,就在家过了7天。2000年的“五一”黄金周,罗群去武汉看儿子,顺道旅游了几天。

  2008年,休假制度又一次变革,全年有5个3天小长假,分别是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节,还有春节和国庆节2个7天长假,全年节日总放假天数由原来的10天增至11天,加上平时的双休日,人们全年的假日时间达115天。

  市民周程利用带薪年休假去欧洲旅游度假。回来后,他脸上总挂着笑容,精神更充沛,工作状态也好了。

  带薪假期、探亲假为越来越多单位所重视,加上“壮族三月三”节庆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的假期,南宁人又多了两个“专属假期”,这不仅让市民享受到了更多的休息时间,也让休闲方式日趋多元化。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关心的不仅是放几天假,更关心如何提升度假的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编辑:赵虹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