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9.01.2015  15:00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攻坚克难,经济运行在新常态下稳中向好,全年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1567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排全国第17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12.2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335.60亿元,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6065.3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5925.16亿元,增长8.1%。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46.8:37.8 ,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0.5百分点,二产和三产比重分别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4%、60.2%和33.4%,其中工业贡献率为 51.0%。

(一)三次产业平稳增长,重点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1.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粮食生产实现四连增。 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534.4万吨,超额完成全年1500万吨目标任务,比上年增加12.6万吨,实现四连增;粮食单产333.5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生猪出栏3518万头,比上年增长1.8%;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12.2万吨,减少0.5%;园林水果产量1233.49万吨,增长9.9%;木材产量2550万立方米,增长3%;水产品产量332.12万吨,增长4.1%。

2. 工业运行稳中向优, 千亿元产业发展壮大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千亿元产业实现新突破。 电子信息产业新成长为千亿元产业,全区千亿元产业已达10个。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个突破三千亿元;汽车产业突破两千亿元,与冶金、石化并列成为三大两千亿元产业。造纸与木材加工产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900亿元,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元产业。

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是 高技术行业快速发展,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4%,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速6.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二是 节能降耗继续呈好转,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8.6%,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895.48亿千瓦时,增长3.0%,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 三是 非公经济保持稳健发展,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规上工业增速高1.5个百分点。 四是 扶微工程成效明显,小微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4.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8个百分点。

高附加值工业品快速增长 。铝合金产量3.41万吨,比上年增长75.4%;铝材226.21万吨,增长21.8%;汽车209.23万辆,增长11.9%,尤其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开发投产的多功能乘用车(MPV)五菱宏光、宝骏730等车型市场竞争力强,多功能乘用车115.01万辆,增长61.1%;太阳能电池365.76万千瓦,增长69.3%。其他主要产品中,十种有色金属137.34万吨,增长11.2%;氧化铝796.80万吨,增长9.5%;钢材3262.60万吨,增长9.4%;原油加工量1390.47万吨,增长7.3%;成品糖1077.15万吨,增长6.6%;铁合金488.39万吨,增长3.3%;水泥10645.77万吨,与上年持平。产销衔接顺畅。全区工业产销率95.3%,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3. 服务业触底回升,新兴业态较快发展

服务业逐季回升。 在各项工作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的4.0%,逐季回升,上半年增长6.0%,前三季度增长6.6%,全年回升至8.1%。

新型服务业较快发展。 1-11月,全区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1.9%,增速同比提高12.0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1.9%,提高11.4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17.0%,提高16.3个百分点;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增长10.8%。

全年,货运量增长7.6 %,其中,公路增长7.7%,水路增长12.6%,铁路下降3.2%。邮电业务总量增长15.7%,其中,邮政速递业务总量增长22.0%。

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156.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商品房销售额1532.05亿元,比增长11.4%。全区房屋施工面积增长8.9%,提高2.1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由上年下降0.7%转为增长11.4%,房屋竣工面积由上年下降26.6%转为增长9.0%。

金融运行平稳。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07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保持上年发展水平。全区新增本外币贷款1954.93亿元,同比增加243.56亿元,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旅游业较快增长。 旅游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加快提升,旅游产品体系加快构建,全年,全区旅游总人数421.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全年旅游总收入2601.99亿元,增长26.5%。

(二)投资、消费需求平稳,出口增势强劲

1. 固定资产投资缓中企稳。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328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年增速比全国(15.7%)高1.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7%,第二产业增长18.7%,第三产业增长15.5%。

投资结构调整趋于优化。一是 民间投资持续活跃 比上年增长19.9%,高于固定资产投资3.2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5.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是 能耗型行业投资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10.0%,增速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 三是 新兴服务业投资得到加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1.6%,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51.9%,提高37.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24.3%,提高1.1个百分点。

新开工重大项目投资快速增长。 亿元以上项目2304个,比上年增长8.1%;完成投资额3307.66亿元,增长13.6%。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46个,增长38.2%;完成投资1295.38亿元,增长69.9%。

2.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8.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增长11.1%,中西药品类增长15.3%,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7%。

3. 进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全国

全年,全区外贸进出口突破400亿美元大关达40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比全国高2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3.30亿美元,增长30.2%;进口162.23亿美元,增长14.8%。贸易顺差81.07亿美元,比上年扩大35.48亿美元。

加工贸易增长强劲 。全年,全区加工贸易进出口83.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6%,比边境小额贸易增幅高出35.6个百分点;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

高附加值产品快速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8.1%,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5.0%,农产品出口增长31.6%。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比重达56.0%,比上年提升6.0个百分。

对东盟进出口增势良好。 全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98.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出口170.73亿元,增长35.7%,占同期广西出口总值七成以上。对香港进出口26.45亿美元,增长50.1%,增幅提高41.6个百分点;对巴西进出口21.60亿美元,增长20.7%。对非洲进出口20.91亿美元,由上年同期下降22.0%转为增长79.3%。

(三)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稳步增长

全年,全区财政预算收入2162.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公共预算收入1422.05亿元,增长7.9%。税收占比近一步提高,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77.79亿元,增长11.7%,占比达68.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分市看,有8个市财政收入超百亿元,其中南宁市突破500亿元,达到526.60亿元,增长11.2%;柳州市超300亿元,达到316.55亿元,增长11.0%。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55.4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2014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45.52亿元,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38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四)民生继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

民生支出比重提高。 民生支出比上年增支178.78亿元,增长7.3%,占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6.5%;农村危房改造超额完成,惠及超过400万农村贫困群众;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已连续11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工资。

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47.7万人,比预期目标多增7.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8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15%,低于年度控制目标。

物价水平相对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1%,涨幅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圆满完成预定目标(4%以内),其中食品上涨4.3%,高于上年0.5百分点。

(五)“双核”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全年,全区双核地区(南、北、钦、防、柳、梧、贵、百、来、崇)GDP总量11645.8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区比重为74.3%,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7%。

北部湾经济区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区。 全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GDP总量为5448.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比全区同期水平高1.0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为34.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外贸进出口增长27.9%,分别比全区高1.5、3.7和4.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7%,与全区增速持平。

珠江-西江广西七市主要指标保持增长。 全年,珠江-西江广西七市(南、贵、梧、百、来、柳、崇)GDP总量为9345.89亿元,比上年增长7.8%。财政收入增长8.6%,比全区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分别比比上年增长9.1%、15.5%和19.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畜牧业和甘蔗生产拉低农业增速

畜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较大,直接拉低了第一产业的增速,其次是甘蔗产量下降。畜牧业受生猪价格下降和禽流感疫情等多因素影响,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3%,低于上年约2.0个百分点。甘蔗受国内糖价、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下跌的影响,产量同比下降2.1%,增速较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

(二)工业部分行业增速放缓,主要产品价格仍然低迷

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放缓,是第二产业增速低的主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低于预期3.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

比重大行业增长慢,发展快行业比重低。 受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比重大的传统资源型能源型行业增长乏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9.9%,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3%,回落6.4个百分点;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8%,回落3.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8%,回落3.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回落2.5个百分点。全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虽快,但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4%,而全国高技术产业占比在2010 年就已达10.8%。

主要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PPI)同比下降1.6%,连续35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截止2014年12月底,成品糖(含税)4400元/吨,同比降630元;铝锭13030元/吨,降990元;铁合金6050元/吨,降800元;锡127500元/吨,降15000元;螺纹钢3070元/吨,降510元。

(三)第三产业中大部分指标增速回落

从核算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基础指标看,大部分指标增速回落。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增长4.9 %,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低2.6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长14.9%,低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长5.0%,低0.5个百分点;非盈利性服务业增长4.7%,低1.5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明显下滑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7%,为2003年以来最低,增速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回落原因:

一是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基础设施投资3906.92亿元,同比增长13.7%,回落12.8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回落15.9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回落14.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回落6.9个百分点。

二是 重大项目投资比重下降。目前,全区在建的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仅16个,且大部分已经接近完工。2014年1-8月,广西亿元以上项目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仅为27.3%,排全国倒数第一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个百分点;1-12月的比重仅提高到28.9%,投资完成量小,支撑乏力。

三、2015年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世界银行1月1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15年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四大风险: 一是 全球贸易流量依然发展缓慢; 二是 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利率上升可能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 三是 油价下跌可能造成石油出口国资产负债; 四是 欧洲和日本等地区长时间的通货紧缩可能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因素,世界银行下调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6月份预测的3.4%下调到3.0%。去年10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3.8%,较4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从国内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呈现新特点和新趋势。 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结构由增量扩能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经济发展动力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改革向纵深推进多点突破。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2014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至50.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3%,是连续34个月持续为负,为2012年9月以来最大降幅。中小制造业企业PMI已经降至收缩区间。世界银行(WB)最新报告将中国2015年的增速预期由7.5%下调至7.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0月预测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7.1%;中国社科院2014年10月发布的秋季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长7.0%左右。

从我区看, 既面临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中国-东盟合作进入新的“钻石十年”、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核驱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等重大发展机遇, 同时在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进程中,作为西部地区又面临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表现在: 一是从产业结构看, 全国是“三二一”型,而我区是“二三一”型。2014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9.2:42.6:48.2,“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而我区为15.4:46.8:37.8,仍未为“二三一型”,一产比重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国10.4个百分点,仅相当于全国1999年的水平。 二是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看, 全国是在工业化后期进入新常态,而我区是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就进入新常态。政策红利下降,资源环境、土地供应、财政金融等约束加大,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面临的困难更多、挑战更严峻。 三是从需求方面看, 全国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渐减弱,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我区仍以投资拉动为主,出口和消费的拉动力不足。在投资后劲乏力的情况下,我区要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 四是从供给方面看, 全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由依靠生产要素规模扩张带动,逐步转向依靠改革创新、人力资源优化和技术进步等要素质量提升带动,而我区转变步伐缓慢。2013年,我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为16%,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75%,远低于全国2.08%的水平。

四、对策建议

(一)稳定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一是 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进度,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种粮大户进行扶持,这样既利于推进农机化耕作,又可有效防止土地丢荒的现象。 二是 提高机械化程度,缓解劳动力不足。广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率低下,制约了广西粮食生产的发展。建议加大农机研发力度,研制适合本地区使用的机械,降低机械作业成本,解放困制于粮食生产的劳动力。 三是 稳定甘蔗生产,确保蔗农利益。糖料蔗收购价格持续下跌,蔗农收益受到双重挤压,种植意愿降低。当务之急是保障蔗农的蔗款及时兑现,以确保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同时要强化农资市场管理,优化种植结构。 四是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增强抗风险能力。自然灾害每年都给广西的粮食生产带来损失,必须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修复、巩固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增强粮食生产抵抗灾害和风险的能力,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二)创新驱动,着力推动工业中优势产业发展。 继续加快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千亿元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千亿元产业。2015年要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创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1-2个,培育工业循环经济先进企业(工业园区)25家。筛选一批投资额大、技术先进、带动性强、效益突出的项目列入《2015年工业跨越发展“1131”工程及十大行动计划项目建设年度实施计划》,重点推进广西柳州汽车城二期、柳工核心铸件研发制造基地、桂林电线电缆集团大型环保电缆、柳州新宇12万锭纺纱能力提升改造、钦州中马粮油加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要强化扶持和激励,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各市做好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等试点工作,支持建设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园区,组织实施产城互动行动计划。另外,通过科技创新,健全工业创新体系,要重点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高技术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大技改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通过管理创新,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发展,要引导企业切实加强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各领域、各流程的控制,加快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变,使企业走集约高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三)多管齐下,挖掘第三产业增长潜力。 一是 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自治区服务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以现代商贸服务业为基础,以金融、信息、咨询、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二 要扶持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在市场准入、规划布局、用地保障、投融资、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 要围绕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瓶颈。 四是 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扎实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升级,推进广西龙象谷养生养老基地、桂林国际塔山生态养心岛及配套设施、涠洲岛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47项重大旅游业项目建设,促进高铁沿线旅游业及住宿、餐饮等行业。 五是 通过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就业,从而增添第三产业发展动力。

(四)扩大投资,增添经济发展后劲。 2015年,我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额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不足30%,远低于全国60%左右的比重,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要下大决心,加大投资尤其是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投资的稳增长作用。 一是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将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有机结合起来,扩大筹措建设资金渠道,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市市通高速铁路、港口水运、棚户区改造、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工业、农林水利、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等九大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 加强金融改革。进一步取消对社会投资的不合理限制,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同时,抓好央企入桂、民企入桂、外企入桂等活动中提及的项目建设。 三是 全力加强筹融资工作。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尽快向金融机构推出一批基本落实开工条件、急需建设资金的重大项目,扩大企业债券、短融、中票等直接融资规模,探索股权投资、公私合营等新的融资方式。 四是 切实解决好项目用地落实难、审批慢等关键问题。我区优质耕地储备资源不足,占补缺口大,加上项目审核、环评等环节较多且进度慢,供地时效得不到保障。必须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的保障制度,找准项目在审批、拆迁、环评等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全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