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2016年农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01.03.2017  18:31

2016年,钦州市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农业经济增长活力,加之农业气象条件较常年偏好,未出现重大台风、病虫害等灾害影响,农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60.1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增加值221.1亿元,增长4%,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分别排全区第三、第四位。其中,农业产值164.5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23.1亿元,增长0.9%;牧业产值89.4亿元,增长2.1%;渔业产值76.4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6.8亿元,增长9.6%。

一、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效益农业发展良好。 2016年全市种植业增加值为112.1亿元,同比增长4.6%,对整体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6%。一是粮食作物生产总体保持稳定。2016年,自然天气条件总体上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再加上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帮农扶农政策的有力落实,全年粮食产量总体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27.4万亩,比上年下降0.8%;单产344公斤/亩,增长0.9%;总产量112.8万吨,与上年减少0.7%。二是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甘蔗等经济作物持续增长,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不断提升。蔬菜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为99.4万亩、14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5.4%;花卉产业保持蓬勃发展,播种面积1.9万亩,增长28.5%;特色高效药材种植播种面积11.6万亩,增长8.2%;甘蔗总种植面积84.6万亩,增长1.3%,总产402万吨,增长2.7%。三是水果生产较快。全年水果总产量为190.5万吨,增长7.4%。荔枝生产获得增产增收,灵山县、钦北区、浦北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荔枝高接换种、建设标准果园,同时做好“互联网+水果”产销工作促进增产增收。全市荔枝总产量达到32.4万吨,增长12.5%。今年钦州荔枝价格高开高走,得益于其他省份减产因素,早中熟品种平均价格8500元/吨,比去年提高50%以上,是自2004年荔枝价格出现低谷以来荔枝收购价格最高的一年。香蕉全年产量79.5万吨,增长5.4%;柑橘类水果全年产量26.1万吨,增长11.9%。总体上看,种植业生产能取得稳定增长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有序淘汰调整糖蔗等低产出、低效益的产业,积极鼓励花卉、药材等特色高效产业发展;二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间种、套种等立体农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三是去年我市风调雨顺,农业气象条件明显优于往年,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二)林业生产方式调整,产值增长继续缩小。 全年全市林业增加值为15.9亿元,按上年价计算,比上年增加0.8%,按当年价计算,比上年减少1.3%,原有的规模化增长和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从林业部门提供的情况来看,由于近年来全市进行生态建设和公益森林保护行动稳步、深入推进,可造林面积进一步缩小。2016年植树造林面积为15.2万亩,较上年减少14.5%。受木材市场需求减少和保护森林的双重作用下,2016年全市竹木采伐量169.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6%,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

(三)畜禽生产行业各有升降,总量小幅增长。 全年全市畜牧业增加值为40.1亿元,同比增长1.9%。全年肉类总产30.7万吨,增长0.5%。一是生猪生产下降明显。全年全市肉猪出栏153.7万头,比上年下降3.7%,猪肉出产品11.6万吨,下降3.7%,猪肉供需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全年生猪价格总体呈现持续上涨态势,全年整体猪价在19.4-21.8元/公斤高位运行;二是家禽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家禽出栏10371.8万只,增长2.7%;禽肉总产为17.4万吨,增长2.6%其中鸡出栏8037.4万只,增长4.8%。钦州九联公司养殖加工项目去年5月建成投产,日平均生产屠宰肉鸡4万只左右,对钦州市家禽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三是牛羊生产效益稳定增长,无论是育肥牛还是出售肉羊都获有盈利,牛肉每千克零售价达到80元左右,育肥肉牛每头均益在1500元以上,活羊每只50元以上,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加大,全年牛出栏9.68万只,增长5.7%;羊10.7万只,增长16.8%。

(四)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好增长。 近年我市加大了渔业养殖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大蚝、金鲳鱼、鲈鱼、对虾等特色名优产品养殖支持,政府从去年起实行渔业养殖保险试点,今年继续加大推广范围,同时采取金融政策在茅尾海渔民新建大型养殖抗风浪网箱,加上今年以来气候适宜,对渔业生产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我市总体上全市渔业生产继续呈稳中向好态势,水产生产逐渐从低效、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养殖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全市渔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5.4%。全市水产品产量56.9万吨,增长4.6%,其中海水产品41万吨,增长4.2%,淡水产品15.8万吨,增长5.6%。

二、农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传统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减弱,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受耕地轮休休耕、生产成本上升、市场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市大宗经济经物香蕉、糖料蔗等产业受市场价格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有待提高。香蕉年底收购单价持续下滑至0.8-1元/公斤,低于农户种植成本;生猪出栏自一季以来持续下行,复苏乏力,林业增长空间进一步压缩等,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传统支柱产业优势不再,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需依靠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二是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制约农业经济跨越发展。 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过少,农业经济仍处于分散和小型规模经营的状态,生产销售引导机制不畅,产销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盲目生产和跟风现象导致价格波动农业风险易发。

三、明年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务必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要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特色高效农业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大力调减传统低效和发展迟缓的产业,发挥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型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发展空间的同时,积极探寻外部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经济比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换代。

二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 要加强政府对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实行差异化的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战略,因地制宜地引导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同时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大力培植规模经营主体,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要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