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2015年农村居民收入简析

06.03.2016  23:33

根据河池市城乡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河池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64元,比上年增加441元,同比增长7.7%,比全区平均收入8247元少2083元,增幅低1.3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都在全区排名第14位,全市农村居民收入呈平稳增长态势。

一、2015年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仍占农民收入的主导地位。 2015年以来受国内就业环境的影响,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市农民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继续快速增长。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875元,同比增长8.0%。工资性收入占全年纯收入比重达46.6%,工资性收入增加额对全部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到48.3%,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是农民增收的主导因素。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 一是 本乡地域劳动收入呈进一步加快增长态势。随着工业及园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发展,全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为农民就业转移创造更多岗位,且工资水平与发达市区的差距在减小,加上本地务工农民由于环境熟,离家近,不仅能赚到务工收入,还有较强的优势创业和兼营农业,形成综合创收。因此,随着在本地务工人数的增多及工资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加了本地务工农民的收入。 二是 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而又见效快的产业来抓,有效地改善了农民外出务工环境,健全了劳务输出组织,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力度,随着各地企业用工需求加大,劳动力市场向“招工难”转变,在外务工人员的务工时间比较饱和,农民工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稳步增长。

(二)家庭经营纯收入持续增长仍是农民收入最稳定的因素。 2015年河池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56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7%,同比增加172元, 增长7.2 %,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 39.0%。2015年来,河池市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核心加快农业发展,农作物得到较大丰收。全市粮食产量10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0万吨,同比增长2.9%。蚕茧产量10.5万吨,同比增长7.2%;蔬菜产量140.1万吨,增长10.6%;食用菌产量1.7万吨,增长26.6%;园林水果产量15.3万吨,同比增长8.4%。同时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达到1931元,同比增长3.5%。随着二、三产业持续发展,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不断增加,并且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农村消费市场逐步壮大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业人员收入也稳步提高,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2015年河池市人均第二、三产业收入分别为264元和37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元和77元,增长12.3%和25.9%。

(三)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 2015年全市农民转移性人均收入640元,同比增长7.9%;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农民土地流转、转租为农民增产创造了增收渠道,2015年农民财产性收入80元,同比增长12.7%。转移性、财产性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就要得益于河池市党委、政府全面加大了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大、提高含金量,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同时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性补贴的增加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成,农村低保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的提高等一系列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之密切相关的转移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农业生产成本高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 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被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所抵消,农业的收益与其他产业相比是不断下降之势。农业经营分散,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影响了农民的增收。由于在家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采用农业适用技术率不高,生产成本加大,从而出现了农产品增产空间变小,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使农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二)农业市场环境多变,加大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

一是河池市受交通落后、地理环境偏僻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前农业市场不够发达、农业信息不畅通,农民很难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产,造成农产品供大于求,导致产品滞销,而农户为了降低亏损额,往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二是极端天气的不可预测性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压力,农业生产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弃地务工。如 2015年全市桑园面积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10.2%,但蚕茧价格有所降低,2015年仅为34.8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2.2元/公斤,同比下降5.9%。

( 三)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

在种植业方面,受人均耕地面积偏小、地形多变、地块碎化等客观限制,河池市集中连片发展、大规模生产的基地不多,绝大多数农户仍然以分散经营为主;农民生产规模小,农产品批量小,质量无法保证,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

(四)农民自身素质的限制,务工行业多属于低附加值行业,收入不稳定。 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比较困难,绝大多数农民家庭集中在传统的耕作模式,机械化程度不高。在本地主要从事建筑施工等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工作时间、地点不稳定,对农民持续增收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促进全市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思路,加快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方式。 一是大力普及农业实用新技术,用市场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用政策扶持引导农户应用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二是优化农业结构,应进一步培育壮大和提升已具备基础和优势的粮食、畜牧、蔬菜等农业支柱产业。以做大做优蔬菜产业为例,要按照壮龙头活机制、创品牌拓市场、提质量增效益、抓示范强带动的思路,扩大设施菜、错季菜、品牌菜和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设施蔬菜和绿色蔬菜比重。三是健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形成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争取国家农业项目扶持资金,多渠道加大对农业生产投入力度。采用贴息、配套、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金融、民间和外资等资本直接开发农业,增强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田、路、电、水、林综合治理,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生产能力,尽快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电力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构建牢固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民生产投入成本和费用支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必要保障。

(三)做好农业市场机制保障服务,加大农资产品管控力度。 一是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发展,提高其社会生产效益,增加生产资料供给量,平抑其市场价格;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行为;三是要提倡测土施肥、科学用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

(四)多渠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就业领好路、开好头。 一是健全政府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低学历外出务工人员职业技术培训上苦练“内功”。二是继续完善农村劳务中间信息服务体系,特别是乡村劳务信息服务内容,减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流动,降低农民外出务工的风险。三是建立和健全政府支持保障体系,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政策保障。返乡农民工创业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应视为招商引资项目,享受优惠政策,并在资金、用地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有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

(韩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