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2016年农村居民收入亮点频现

14.03.2017  18:37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防城港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稳中向好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建立健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惠农支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亮点频现。

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亮点

调查显示: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13元,同比增加1121元,增长10.2%,增速高于全区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位居全区第三位。

(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呈现“三高一缩小

1.绝对额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13元,位居全区十四市第3位,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754元。

2.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10.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0.8百分点。

3.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6年,防城港市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7.9%,与之相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2.3个百分点。

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从简单的收入倍差来看,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2.51缩小为1:2.46。

(二)四项收入全面增长,经营净收入贡献达6成

图一: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收入四项渠道看,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四大项收入实现全面增长;从增速看,工资性收入增长最快,为11.9%,增幅最小的财产净收入,为1.7%;从对收入贡献率看,经营净收入贡献率最高,为61%,直接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5.6个百分点,其次是工资性收入,贡献率为32.8%,直接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0个百分点。

图二:四大项收入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贡献率

 

1.工资性收入增长最快,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451元,同比增加368元,增长11.9%。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8.5%,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2.8%,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和以龙头企业扶持带动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业经营劳动力转移为本地或外出务工。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统计,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为1.2万人,外出务工人数7万人,务工人员月平均工资1800元。

2.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751元,同比增加684元,增长9.7%,占可支配收入总量的64.0%,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1.0%,是农村居民增收的主导支撑。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加大了对私营、个体经济扶持力度,努力优化大学生及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环境,为私营和个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带动家庭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二是农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产业较快发展,促进农民三产经营收入快速增加,农产品电商平台等的大力发展,为农产品加工销售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产品特别是水果增加了销售渠道,促进了销售价格提升;三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农村互联网金融融资超过1.6亿元,拓宽和扩大了农民增收渠道。

3.财产净收入所占比重较小,拉动收入增长作用有限。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02元,同比增长2.0%。但因长期增长较慢,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较低,只有1.7%,对可支配收入贡献率0.4%,拉动收入增长作用有限。

4.转移净收入稳步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709元,增长10.1%,占可支配收入总量的5.9%,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8%,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产业扶贫、资金扶持、教育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加快,为农民增收注入新动力;二是强农惠农政策及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边民补贴和低保补助等民生保障政策覆盖率及标准不断提升,同时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逐年上涨,促进转移净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外出务工寄带回和赡养收入增加也大大促进了转移净收入增长;四是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加快落实提高了农村居民建房热情,促使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和亲友提供的赡养收入不断加大。

二、影响居民增收因素

(一)收入结构不够合理,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比过低

2016年防城港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以经营净收入为主,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4%,而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仅占1.7%和5.9%。

(二)地区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东兴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960元,而上思县仅为9855元,两者差距由2015年的4657元扩大到2016年的5105元,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特色农业发展缓慢,应对灾害能力弱,产业竞争力低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总量不大,品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体现,现有企业精深加工能力不够,主导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开发合作、产业集群效益等有待提升,精品农业培育还需进一步加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需要投入较大量资金,县区财政相对困难,大部分县乡农业示范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建设难度大。防城港市作为台风和强降雨频发高发地区,很大一部分农业生产和多数农民仍然“靠天吃饭”,应对灾害能力低,导致农民收益和收入不确定因素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扩大居民就业渠道,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一是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制,探索“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模式,加强农民工创业园和众创众筹等项目建设,落实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改善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和吸引高级农业技工等高素质人才,带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拓宽农村就业者就业渠道;三是通过项目扶持,引导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惠民措施迅速得到落实,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建立健全老弱病残、五保对象、孤儿等弱势群体登记机制,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帮扶救助网络体系。

(二)加强督促指导,引导县域错位发展,激发发展新动力

一是要坚持产业兴县、特色兴县,引导县域错位发展、多元发展。例如上思县打好生态旅游牌,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提升制糖、水泥建材、木材加工三大传统行业,培育肉牛加工和制药两大新支柱产业。东兴市按照“前岸中区后城”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及相关产业,加快打造宜居国门城市。防城区加快促进临港工业配套产业发展,统筹推进特优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大财政惠民和民生工程的投入,不断优化县(市、区)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多开展跨县域联合调研,了解县域各行业经济增收情况,对比优劣,结合沿海沿边和山区产业加强针对性指导和定位决策,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三)大力发展名特优农业,增强抵御灾害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需要转变方式,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要大力发展特优现代农业,形成品牌效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周围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配合,打造品牌产品,促进特优农产品深加工。拓宽销路,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二是要加快保险业的发展,抵御自然风险,增强农民发展后劲。针对防城港市多台风、强降雨等自然灾害的情况,重点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抗灾害能力,并加快发展保险及相关配套产业,降低损失,抵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