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宁市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

11.03.2016  14:37

2015年南宁市以“美丽南宁·生态乡村”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大力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创新思路,在13个县区各打造了一个生态综合示范村,示范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美丽乡村成效显著,当地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增收渠道拓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较为明显,探索出一条南宁市农业和农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之路。

新建成的13个生态宜居的生态综合示范村,惠及全市的13个自然村的1112农户,4860人。示范村建设共实施项目326个,完成农民住房新建改扩建452户,共9.92万平方米;农村房屋外立面改造760户。新扩建通村(屯)路 30.82千米,屯内道路硬化21.8千米,新建改建路灯857盏,新建停车场停车位923个。村庄公共设施方面:新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综合楼13座、建筑面积11626.8平方米(集合设置了党员培训中心、会议室、展示厅、综合服务站、图书室、计生服务室等);新扩建供水设施13座,供水管道45.17千米;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一批,日处理污水量达1011吨;新扩建供电设施14座,电水线道65.14千米;新改扩建垃圾收集处理设施131座。新改扩建村民公共活动广场、篮球场、戏台、休闲长廊、健身设施、公共厕所、安全监控、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各示范村在村庄优美、环境整洁、生态良好、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民主法制等六个方面达到了“18个好”,成为南宁市农村建设的“新农村”、“新产业”、“新生活”的标杆和引领。

示范村从建设选址和规划设计,就秉承“记得住乡愁”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尽量保持村庄原有脉络纹理,保护修缮沉淀着乡愁的古树、旧宅、戏台、祠堂、凉亭、古井等景物。发掘、展示并开发了一批当地历史和民俗文化,如:武鸣的“寿、孝”文化;宾阳的“古盐道遗风”;横县的“渔、窑” 文化;上林的“霞客文化”;隆安的“解元”文化;青秀的名人故居;良庆区的“嘹啰文化”等。示范村还在绿化美化、文化休闲等方面建设了相应设施:新建公共活动场所32813平方米;健身设施100座;绿化美化162295平方米,池塘改造230.7亩;文化景观、壁画78处;景观廊桥46处;在各示范村还建设了集办事、议事、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戏台、灯光球场、村史室等设施,同时还组织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既活跃了当地文化生活,又凝聚人心推动了示范村的建设。如今,13个示范村的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都达到了当地农村的标杆水平,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让农村成为了“城里人向往的农村”。

依托示范区的建设,示范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共流转土地1.34万亩,引进规模企业24家,连片规模产业化经营面积达1.25万亩。培育了一批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设施生产,农产品冷贮加工、花卉苗木经营、特色养殖等新产业,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平均比上年增长24.48%。引进规模企业20家,连片规模产业化经营面积达1.25万亩,其中南宁铭鸿投资有限公司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3030亩,南宁市海源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花雨湖休闲体验园3000亩。成立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蔬菜水果设施种植,农产品冷贮加工、花卉苗木经营、特色养殖等项目经营,吸引900名农民加入。各县区大力扶持了15家农家乐,建设了 9个游客服务中心以及一大批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景观休闲亭廊、观景台、游步骑行道、拱桥曲桥等旅游休闲设施,同时拓展村庄功能,充分发挥示范村优美景色、民俗壮乡风情,开展休闲旅游,实现了“产村互动、农旅结合”。今年春节仅初一至初六,青秀区花雨湖休闲观光园和古岳坡就迎来了11.7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赏花海、品新村;上林县下金庄也接待了6.04万多各方游客体验汽车营地、油菜花海和“霞客桃源”。

      示范村建设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推进示范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一组两会”作用,尊重群众意愿,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议,在房屋征拆安置、施工进场、产业选择、土地流转等环节,切实做到“事前群众同意、事中群众参与、事后群众满意”。同时还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组织村队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区内外参观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开展党员结对助扶的“真心换民心,党员一家亲”活动;举办文艺晚会等活动,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