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浓 年货俏
编者的话
2月4日,农历立春,年味儿越来越浓了,年货越来越俏了……年味儿是什么?是灯笼、是对联、是爆竹,是这些各式各样的年货。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的年货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成为一份独特的、有滋有味的文化传承和精神记忆,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醇厚香浓的年味儿。蒙古族的马奶酒、畲族的糍粑、布依族的香肠腊肉、摩梭人的米花糖、藏族的“卡赛”、回族的羊肉……春节前夕,本报记者分赴内蒙古、福建、贵州、云南、西藏、宁夏等民族聚居地区,和那里的各族群众一起逛大集、买年货、做美食、尝美味,真切感受当地群众的勤劳、智慧、淳朴和善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以及各族人民一家亲的血脉亲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毛皮传承人丁和平:
“趁着过猴年咱来发‘羊财’”
本报记者 朱 磊
2月1日,宁夏银川“西夏古城文化城”的手艺人丁和平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趁着过猴年,咱来发‘羊财’!”
丁和平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毛皮制作工艺第四代传承人。“二毛皮必须选用小羊,上好的二毛皮毛穗色泽晶莹,弯曲柔软,如起伏的波浪,有‘九道弯’之赞。”说起手艺,丁和平头头是道。
春节临近,生意格外好。前几天,一位山东客户一口气跟丁和平进了2万块的货,还预订了1000多件产品。
丁和平告诉记者,这份从祖上传下来的手艺,过去只够养家糊口,现如今,借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东风,生意是越做越红火。“国家不仅仅给非遗传承者补贴,还进行产业扶持,这二毛皮生意从不到20万元的年销售额翻到了300多万元,产品更是卖到了美国、新加坡。”老丁得意地介绍说。
新闻背景:“十二五”期间,我国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云南泸沽湖畔摩梭妇女彩里卓玛:
“机场通航游客大增”
本报记者 李茂颖
“砰……砰……”大土锅里的玉米和麦芽糖在煎制的过程中发出声响,忙活了一早上,一盆盆的自制米花糖开始慢慢出锅。“过年的时候,我们会把所有能做的粮食都做成年货。粮食对于我们来说,有很重要的含义。”云南泸沽湖畔的洛水村摩梭妇女彩里卓玛说。
“请问我们可以买一点带走吗?”彩里卓玛经营着一个小客栈,米花糖制作过程中散发出的甜香吸引了一对路过的情侣。交谈中得知,这对情侣是专程从广州到泸沽湖感受摩梭人过年方式的。
去年10月,宁蒗泸沽湖机场正式通航,游客大增。即使到了冬天,游客们的热情也没有消退。
“过去村子很封闭,现在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彩里卓玛开心地说。
新闻背景: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突破40亿,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
拉萨卖年货的巴桑卓玛:
“再也不用担心没货卖了”
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
2016年藏历火猴年临近,拉萨街头的年味渐渐浓了起来。八廓商城临街年货市场足有百米长,买年货的人络绎不绝。
蔡公堂乡次角林村的村民西洛开着自家车进城采购年货。54岁的西洛感慨:“我们那一代穷,没有条件举行婚礼。现在生活变富裕了,想把儿子的婚礼举办得隆重些。”
卡赛是藏历新年必不可少的藏式酥饼,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用它装点神案,款待客人。眼前,前来选购卡赛的人络绎不绝。巴桑卓玛卖卡赛已有10多年了,她说,这附近卖卡赛的生意都不错,“越临近‘洛萨’(新年),生意越火,有时候一天能挣到2000多块。”
更让巴桑卓玛高兴的,莫过于“再也不用担心没货卖了”,“前两年,因为和面、炸卡赛等都得手工,没有机器,就算通宵也炸不了多少,常常会供不应求。”而现在,巴桑卓玛家的厨房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轰鸣的马达声,源源不断地“吐”出平整面皮的擀面机。千万别小看了这档季节性生意,巴桑卓玛去年靠卖卡赛的纯收入就达到了6万元!
新闻背景: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贵州安顺布依族村民罗发敏:
“想怎么吃喝就怎么吃喝”
本报记者 汪志球
屠夫的吆喝、猪儿的嘶吼、浓浓的蒸汽,2月1日,贵州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募役乡沃田村迎来了一年里最快乐的光景——杀年猪。
“杀年猪是咱们布依族千百年的传统。它是春节餐桌上最美味的食品,也是必备的年货。”村民罗发敏骄傲地说。
“能保存很重要,特别对穷苦的人们。”罗发敏的76岁母亲马敏珍说,之前养头猪,过年杀了家里只能留一小点余下的肉,对于一年很少沾荤腥的家人来说可是宝贝。
今年罗发敏的家里养了6头猪,前天专门杀了一头,280斤,一斤没卖。“整猪全留下,我们吃得起。”罗发敏对记者笑说。
改变远不止此。以前,年货清单上只有香肠腊肉,顶多再买点瓜子和花生。现在街上什么都有,商店里的货品琳琅满目。“烟,都抽100元一条的,想怎么吃喝就怎么吃喝,糖果、奶粉、饼干……家里过年备上一堆。”罗发敏说。
“好日子是党给的!”罗发敏今年种的2亩反季节蔬菜赚1万,4亩生姜赚5万,40多株樱桃赚8000多,5头猪可以卖一万二,8万元轻松到手。“没有政府拿出十几万支持修水渠,没有政府派来农业专家,我的蔬菜、生姜是赚不了钱的。”罗发敏说。
新闻背景: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呼和浩特开往额济纳旗的列车上,带着母亲采年货的牧民纳木格:
“千里路程一日返还”
本报记者 吴 勇
“今天,我买到了奶制品、砖茶,还为我阿爸、阿妈定做了两身蒙古袍……”呼和浩特开往额济纳旗的K7911次旅客列车刚刚驶出火车站,额济纳旗牧民纳木格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炫耀自己的“战果”。
今年春节前夕,纳木格利用来呼和浩特办事的机会,顺便带着母亲到呼和浩特购年货。近年来,每年年关之际,很多牧民选择乘坐火车外出购置年货,更有不少牧民和列车员戏称这列火车为“年货”专列。
内蒙古额济纳旗位于自治区最西部,交通设施一度十分落后。2015年12月,向西延伸的铁路与兰新线接轨,额济纳车站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并入了国家铁路网。“过去坐班车,路上要颠簸3天才能到呼和浩特;现在坐火车,近1100公里不到16个小时,真是千里路程一日返还。”纳木格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交通也方便了,两天时间就能办足年货……”当谈及如今生活的便利时,纳木格不自觉地想起过去置办年货的辛苦,“2004年,我折腾十几天才带着年货回到家,一路颠簸,都没心情过年了!”
新闻背景:2015年,全国铁路实现安全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其中高铁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铁路建设进一步向偏远地区延伸。
福建福安穆云畲族乡村民吴树灿:
“条条大路通达村口”
本报记者 钟自炜
春节的临近,对于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的吴树灿来说,是从石臼里的一声声捶打声开始的。虎头村825人都是畲族,每到新年,家家户户都要做几斤糍粑。
“糍粑是畲族新年必不可少的年货。”吴树灿说,在畲族方言里,糍粑的糍与畲族的畲同音,糍粑又被叫做畲粑,是最有特色的食物之一。
“以前做糍粑的糯米都是自己种的,平时攒下来留在节日使用。”吴树灿说,现在家家户户做糍粑,不再需要省吃俭用,用的材料也都是从商店买回来的。伴随着畲村的发展,小小糍粑还走出山沟、香飘山外。“这几年,我们福安开通了高铁。高速公路更是开到了家门口。”吴树灿说,“现在从高速公路出口到村里更是不到5分钟,真是条条大路通达村口!”
去年村里的桃花节,吸引游客达60万人次。熙熙攘攘的游客中,最受欢迎的自然还是糍粑。“很多游客点名要吃。”吴树灿说,从传统食物到旅游产品,含着时来运转的好兆头,糍粑已经成了畲族致富的“点金团”。据统计,虎头村年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8000多元增长到2015年的18000多元,昔日闭塞的“穷沟沟”,变身为声名在外的“金窝窝”。
新闻背景:2015年12月26日,随着邵武至光泽、延平至顺昌等6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福建成为全国第四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密度为4.12公里/百平方公里,居中国各省份第二。
【 编辑:陈梓瑶 作者:朱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