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西住房保障工作巡礼
2011年至2015年间,中国确立了建设3600万套各类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的目标。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广西也确立了“十二五”完成90万套住房保障规划的目标。
广西住房保障人深知,如此大规模的改造与建设,寄托着千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改善居住条件的殷切希望。
如果说中国的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个世界奇迹,那么广西住房保障人不仅参与了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肩负起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使命,而且在2015年——“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广西住房保障人克难攻坚再创华彩新章。
1 超额完成“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 350多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受益
“十二五”期间,广西住房保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11年,广西保障性住房开工32万套,是上一年任务量的4倍多,首次超过上一年全区商品住房的销售规模,在广西保障性住房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2012年,建设任务量达到25万套,全年在建总量超过56万套。这一年,因大量项目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分配的需求,住房保障工作者开展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工作,《广西保障性住房管理暂行办法》《住房保障建设项目监管规程》《住房保障资源配置监管规程》等重要文件形成雏形。
2013年,广西全年共开工15.13万套保障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当年,广西响应中央部署,着手规划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计划,最初规划29.15万套。为更好改善民生,扩大有效投资,广西自加压力,棚户区改造任务增加到55.71万套,改造任务翻倍。这不仅寄托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殷切希望,也确定了棚户区改造在广西经济发展中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2014年,广西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入快车道,2013-2017年规划的55.71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相当于“十二五”棚户区改造规划总量的2.7倍,意味着规划期间每年要实施十几万套棚户区改造。
2015年,是广西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第5个年头,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广西保障性安居工程再次翻开新篇章,国家下达广西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开工21.72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任务14.33万套。
2015年广西保障性住房开工、基本建成和分配入住均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实际开工23.92万套,完成国家下达年度开工目标任务的109.33%。其中,棚户区改造已开工15.79万套,占年度开工目标任务的110%;基本建成11.59万套,完成年度基本建成目标任务的119%;分配入住13.23万套,完成年度分配入住目标任务的132%。2015年,广西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21.72万套外,还自我加压,新增开工棚户区改造9.74万套。为改善广西城镇居民居住环境,减缓广西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5年间,广西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大提速,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有所居”的梦想。很多棚户区居民从厨房、卫生间、给排水等设施不完善的平房甚至危房,搬到了崭新明亮的安置楼房;一些收入较低的环卫工人、农民工也住进了配套功能齐全、配有家具、拎包即可入住的公共租赁住房;10多万工作在边远乡镇的教师、卫生院人员有了公租房,不再为住房犯愁;不少大型的工业园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配套建设了公租房作为职工宿舍;新就业人员、低保户、下岗退休工人、退伍军人等被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就连长年生活在水上的船家人也终于在岸上落了户;部分符合条件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购买到了称心如意、价格低但品质不低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住房……
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广西向“住有所居”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2011至2015年,广西在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过程中,每年均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区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117.65万套,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超过原规划90万套的30.72%;累计基本建成60.77万套,累计完成投资2237.17亿元,解决了300多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从8%提高到25%。其中,棚户区居民受益良多,全区完成棚户区改造45万户,累计完成投资1480亿元,140多万棚户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2013年,住建部曾表示,从2013年到2017年,将计划改造棚户区1000万套以上,2015年,国家又进一步提高了棚户区改造的规模和力度,2015-2017年3年要改造棚户区1800万套。2016年,广西按照国家部署,抓紧研究部署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2 综合施策克难题 稳中求进有实效
2015年,广西坚决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面对复杂形势和不断涌现的难题,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政策创新的重担,紧紧围绕中央实施棚户区改造的大方向,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发改、财政、国土等单位和部门全力以赴,克难攻坚,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为推进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出谋划策,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一年,住房保障工作做到了年初早安排、早部署、早推进;年中强力措施力保任务项目有序推进;年末着重找出问题,排除困难,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2015年1月,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认为,广西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决策部署,综合施策克难题,稳中求进取得新成效。
2015年1月22日,自治区召开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暨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会上各市政府向自治区政府递交了《2015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自治区将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及时分解下达各市,为全年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5年4月2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南宁召开全国棚户区改造(南面)片区会,全国18个省、区、市的住建厅厅长、开发行分行行长等领导参加会议。
2015年5月5日,自治区召开全区棚户区改造电视电话会议,及时传达全国棚户区改造(南面)片区会议精神。
2015年4月和7月中旬,自治区分别召开全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现场会和中期推进会,总结交流各地经验,有效推动了全区棚户区改造进度。
在2015年5月和7月的全国大会上,自治区住建厅厅长严世明、副厅长金昌宁分别就广西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融资工作作了经验发言,展现了广西住房保障人诚信成就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2015年9月16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陪同到南宁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考察了南宁棚户区改造项目,并听取了自治区住建厅厅长严世明、南宁市市长周红波关于广西和南宁棚户区改造的工作汇报。
2015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广西棚户区改造工作得到张高丽的表扬和肯定。会后,广西立即召开了全区棚户区改造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提高棚户区改造贷款使用率等工作,为广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2015年10月20日下午,陈武到南宁市查看了棚户区改造、“三街两巷”改造和保障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陈武赞赏南宁市积极创新棚改投融资体制机制的作法,指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希望各有关部门切实承担起职责,加快建设进度,让更多群众实现“住有所居”。
2015年12月22日,自治区召开全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加快落实农业发展银行棚户区改造贷款政策。2015年,自治区政府拨款3000万元用于奖励各地出色完成新增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先进单位。
2015年7月中旬,自治区政府召开保障工作中期推进会,交流先进城市经验,现场参观梧州市棚户区改造项目。7月开始,广西大力推行“三巡查”机制,采取以自治区领导带队的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季巡、以相关部门厅领导牵头的厅际双月巡、以自治区住建厅处室牵头的月巡机制。7、8月的关键节点,各市每月进度情况在《广西日报》上予以公示,受到普遍关注,给全区住房保障工作注入了强心剂。
2015年12月17日,彭清华、陈武、蓝天立等自治区领导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谈,汇报了广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
3 勇担当 重实干 善创新 “十二五”收官之年再写华章
融资平台发挥效益,构筑棚户区改造金融保障。
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2013年以来,广西搭建了棚户区改造融资平台,确保棚户区改造资金支持。自治区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开行广西分行给予大力支持,较好地解决了棚改资金难题。工作中,自治区住建厅与国开行广西分行建立了棚户区改造协作机制,每月联合周督导、月巡查,每季度召开工作协调会,疏通资金使用通道,用足、用活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贷款,较好地解决了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难题。2014年以来,钦州市浦北县获得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贷款4.5亿元,提取贷款3.9亿元,对老旧厂区棚户区等项目进行改造,改善了县城棚户区居民居住环境。
目前,广西获得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贷款授信1325亿元,贷款使用进展顺利。2015年广西棚改贷款项目累计签订合同金额831亿元,合同签订比例为66.9%;累计提取贷款491亿元,贷款发放率为58.8%;累计实际支付357亿元,实际付款额占提取额的比例为72.7%,较好地推动了全区棚户区改造建设。从2015年开始,广西还加大了与农发行对接棚户区改造贷款工作,预计可落实60亿元贷款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
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通道,采用货币化安置方式进行棚户区改造。
以前,广西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模式是将原有棚户区拆除后建设新住房,让棚户区居民实现原地或者异地安置。近几年,广西开始尝试实施货币化安置模式,并由单一的“拿钱走人”逐步转变为由政府收购空置商品住房作为房源进行安置、政府搭桥居民团购商品房安置、居民自由支配补偿款采购住房等多种货币化安置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拆迁安置问题,还能有效消化存量商品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当前形势下起到解决民生、盘活经济等作用。
按照国家部署,广西认真贯彻中央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的工作要求,取得了喜人成效。
来宾利用当地房价较低的特点,于2015年以每平方米低于同类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标准300元的价格,采购5066套商品房分别安置了凤凰华侨农场的归难侨民和八一国有工矿棚户区部分居民,消化了一批存量商品房。防城港市出台《棚户区改造项目货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落实货币化安置1.9万户。
为调动安置居民积极性,在安置过程中,不少城市的征收补偿户除领取货币补偿或获得安置用商品住房外,还可获得三产用地或临街商铺,领取差额货币补贴。以南宁市为例,对选择货币补偿并在限期内签约的居民,且放弃购买安置小区房屋的,可在应得补偿外另增加货币奖励,加快了房屋征收进度。
2015年,全区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4.6万户,占2015年棚户区改造任务14.33万套的32%。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存量商品房,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优化人居环境,推动棚户区改造。
2015年,广西要完成14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这些棚户区项目大部分为城市棚户区,有部分位于各市县的林区、垦区、华侨农林场等地,还有部分是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项目。这些棚户区大多是低矮、破旧、功能不完善的危旧房,居住环境较差,影响市容市貌。
2015年,广西拓宽棚户区改造思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优化环境,对老旧小区进行改建、扩建、翻建等综合整治工作。
岑溪市在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中,通过拆旧建新,对樟木古街危旧住宅进行改建、扩建和翻建,古街面貌焕然一新。桂林市草坪乡推进老街旧住宅区综合整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城镇面貌明显改观。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多方筹措改造资金,对古街古镇老旧住宅进行原址改建,维修加固房屋主体结构,消除危房安全隐患,配建厨卫,完善房屋使用功能,并与旅游开发、古街古镇保护相结合,老城焕发新机。柳州市将羊角山“三无小区”纳入旧住宅综合整治范围,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改善了城市面貌。
这些民生工程,不仅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同样提升了城市形象。
相关部门预计,2014-2017年的棚户区改造规划中,广西旧住宅区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约9.1万户,完成改造后,将拉动投资近50亿元。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切实解决群众阶段性住房困难。
公共租赁住房是广西解决群众阶段性住房困难的一项措施。
近年来,广西每年都兴建5万套以上的公租房,主要面向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因为略低于同地段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受到了很多住房困难家庭的欢迎。在北海市侨港镇,很多居民还居住在30年前建设、老化严重的安置楼内。每当台风天,当地政府都要组织居民转移到安全地方。2015年,北海市侨港镇面向越南归侨新建的公租房竣工,4栋20层的高层公寓装饰一新,目前正等待分配入住。
广西正在探索使用“以购代建”模式收储存量商品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钦州和梧州市已进行试点。目前全区已收储存量商品住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并已完成分配入住。
2013年以来,来宾市共采购1.19万套存量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租赁1000套存量商品房作为公租房,累计消化商品房面积137万平方米。
下一步,广西将逐步向全区推广公共租赁“以购代建”“以租代建”等方式筹集房源,改“补砖头”为“补人头”,多渠道筹集公租房房源,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改善进城农民工住房困难。
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广西农民工在区内流动就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农民工已成为广西产业工人中活跃的主体和重要力量。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未来8年广西将新增城镇人口约560万,平均每年新增70万,这其中也包含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群体。2015年,广西着重加强了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等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研究工作。
来南宁务工的小韦一家租住在城中村民房里,住房条件比较恶劣,屋子阴暗潮湿,只能和别的人家一起共用卫生间和厨房。每逢下雨天,城中村狭窄、积水的道路特别难行。他们一家的居住情况是千万进城务工人员的一个缩影。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出力又出汗,但他们的居住条件迟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在2015年底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求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并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按照中央要求,广西积极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近年,全区在各类产业园区和外来人员集中区新建公共租赁住房近18万套,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16.5万套,解决超过56万农民工和新就业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问题。
2015年,经过调查研究,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民工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力争2年内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和实施体制机制。按实施方案要求,2015年广西已从竣工的保障性项目中专门划拨了2.1万套公租房定向分配给农民工,并新建1.2万套公租房定向供应农民工。
2015年,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启动了农民工公寓产业化试点工作,将柳州市本级莲花城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试点,项目规划约700套公共租赁住房,均采用钢结构技术体系实施试点建设。预计项目完成后,将为柳州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节能、环保、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钢结构住宅。
优化管理,建立完善监管体系。
自2011年起,广西建设了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7000多个在建项目的进度、质量、分配运营网上监管,通过系统中的数字地理系统(GIS),各在建项目在航拍影像图中标注地理坐标位置、上载形象进度图片、填报实时进度数据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每年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月月巡查、季季分析,向全区通报工作进展情况,2015年全年共开展各类巡查约100多次。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棚户区在建项目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确保了广西棚户区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
4 新年新目标 添砖再加瓦
2016年全区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是棚户区(危旧房)改造16万套,自治区新增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7.29万套,基本建成7万套,分配入住7.5万套;2013年以前开工的公租房要全面实现分配入住;2016年新建公租房2.3万套;新增租赁补贴0.46万户。确保做好棚户区改造“十三五”规划和棚户区改造3年行动计划落实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2016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确定了工作思路: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实施以购代建为核心,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国开行和农发行贷款的支持作用,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以公租房为载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创新农民工住房保障体制机制,通过公租房购租并举,努力推进商品房去库存;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绿色科技创新覆盖面,逐步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为“十三五”住房保障规划的实施开好局。
2016年,广西将站在新的起点,翻开住房保障工作新的一页,以农民工为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机制和体制。广西住房保障人将以长风破浪济沧海的情怀,投入更加火热的住房保障事业中,为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添砖加瓦! (李 勇 于 斌 刘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