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15年广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5年,面对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1680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5.97亿元,增长4.0%,增速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694.74亿元,增长8.1%,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6338.28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6542.41亿元,增长9.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5.8:38.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51.4%和41.9%。
从各市看,全区14个市中,有6个市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分别是南宁市增长8.6%,高于全区0.5个百分点;梧州市增长8.3%,高0.2个百分点;北海市增长11.4%,高3.3个百分点;防城港市增长10.2%,高2.1个百分点;钦州市增长8.4%,高0.3个百分点;玉林市增长8.9%,高0.8个百分点。百色市增长8.1%,与全区平均水平持平。
(一)总体平稳:三次产业稳步增长,就业形势稳定,物价涨幅平稳
1.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34.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种植业增长5.2%,林业增长6.4%,畜牧业下降0.2%,渔业增长4.0%。全年粮食总产量1524.8万吨,比上年减少0.6%;园林水果产量1369.99万吨,增长11.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86.08万吨,增长6.7%;木材产量约2950万立方米,增长15.7%;糖料蔗产量7504.92万吨,下降5.6%。活禽养殖走出上年禽流感疫情的不良影响,全年出栏8.08亿羽,由上年下降4.8%转为增长3.2%,实现恢复性增长。水产品产量345.62万吨,增长4.1%;蚕茧产量36.06万吨,增长6.2%,约占全国45%,产量连续11年排全国第一。
2.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6.7%,重工业增长8.3%。
八成行业实现增长。40个大类工业行业中,32个行业实现增长,占行业面的80%。增加值总量超过200亿元的10大行业中除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外全部实现同比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5.2%,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5.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5%,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7.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9%。
非公有工业贡献率超过90%。非公有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高于规上工业2.4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90.6%,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1.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拉动作用超过大中型企业。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高于全区4.1个百分点,高于大中型工业企业6.2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个百分点,高于大中型工业企业0.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5.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3. 服务业增速加快。 全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经营情况好转。全年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由上年的下降1.0%转为增长5.6%;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7.2%,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情况良好。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23.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增速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747.77亿元,增长14.1%,提高2.7个百分点。
铁路客运量大幅增长。随着高铁新线开通,高铁通达省会城市增加,动车组开行密度加大,全年铁路客运量比上年增长50.4%,增速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邮电业务总量加快增长。受4G、快递等业务快速发展拉动,广西邮政电信业务主要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增速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其中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9.0%,提高13.8个百分点。
4.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6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7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69万人次,均超额完成年度预定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2.92%,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5. 物价温和上涨。 全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各月累计波动幅度在0.5个百分点以内。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呈现“六涨二降”态势:食品类价格上涨2.6%,涨幅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烟酒类上涨1.3%,衣着类上涨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居住类下降0.4%。
(二)投资消费协同拉动,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1.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565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第一产业投资748.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增速比上年提高3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6479.34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投资8427.01亿元,增长18.6%,提高3.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886.86亿元,增长21.3%,增速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
2.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按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0.28亿元,增长9.9%;乡村消费总额747.78亿元,增长10.7%。分商品类别看,汽车类零售额增长9.7%,中西药品类增长16.2%,粮油食品类增长1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1%。
3. 外贸进出口形势明显好于全国。 2015年,在全国外贸进出口出现双降的背景下,广西外贸逆势上扬,进出口总值均为两位数增长。全年全区进出口总值3190.3亿元,增长15%,较全国外贸增速快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39.9亿元,增长16%;进口1450.4亿元,增长13.8%;贸易顺差289.5亿元,扩大27.9%。
(三)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生动力不断成长
1.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46.7:37.9调整为15.3:45.8:38.9,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增速1.6个百分点,是近13年来首次快于二产增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创2003年以来最高水平。
2. 工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一是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0.3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7.3%,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3.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服务业投资占比提高。全年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3.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比重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3.0%,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4. 新生动力不断成长。 新产业发展较快。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个百分点。其中,属于新兴领域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4.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1.3%,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1.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0.6%,医药制造业增长9.2%。
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中,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3.3%、27.0%和29.9%。
新业态加快培育。随着“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及“电子商务倍增计划”的深入实施,广西电子商务发展异军突起,据商务厅统计,预计全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44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一倍多。
新登记企业较快增长。自治区工商局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11月底,全区新登记企业达9.1万多户,同比增长26.6%;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总额4404亿元,同比增长21.9%;新登记过亿企业575户,同比增长31.0%。新登记的私营企业8.7万多户,平均每天有364家企业、1145个体工商户设立。
(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1.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金融运行平稳。 全年全区财政收入2332.9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5.08亿元,增长6.5%。收入结构趋于优化。全区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483.51亿元,同口径占比为28%,低于上年3.2个百分点。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7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14个地级市财政支出首次实现全部超过百亿元,其中,南宁市财政支出首次突破500亿大关。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11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793.54亿元,增长11.8%,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区新增本外币贷款2048.35亿元,同比多增105.54亿元。
2. 综合能耗下降。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802万吨标准煤,由上年同期增长0.4%转为下降5.4%。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817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83.0%,由上年增长0.2%转为下降5.6%。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耗下降23.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6.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0.8%。
3. 民生支出占比提高。 全区财政涉及民生支出达到3243.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9.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扶贫支出增长59.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1.9%,城乡社区支出增长2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8%。
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7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5. 保障安居工程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全年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262.43亿元,约超过全年计划总投资的9.4%。截至12月25日,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年度新开工目标任务的109.8%,完成年度基本建成目标任务的123.3%,完成分配入住目标任务的142.1%。
(五)区域经济稳定发展,“双核”贡献突出
全年全区双核地区(南、北、钦、防、柳、梧、贵、百、来、崇)GDP总量12330.60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全区比重为73.4%,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7%。
北部湾经济区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区。 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4市合计)GDP总量为5867.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比全区高1.0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为34.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分别比全区高2.7和2.3个百分点。
珠江-西江广西七市主要指标保持增长。 2015年珠江-西江广西七市(南、贵、梧、百、来、柳、崇7市合计)GDP总量为9873.36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区比重为58.8%。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4%、6.7%和17.2%。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新动力上升不足以弥补旧动力的下滑
当前,广西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的新兴上升力量与重化工业和产能过剩主导的下行力量并存,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尚处于“青黄未接”状态,传统动力失速过快,新增动力发力缓慢,这也是导致广西经济增速自去年以来持续回落的主要原因。这种新旧动力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2002-2013年,传统旧动力起了主导作用。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势下,广西经济年均增长12.4%,比全国同期高2.2个百分点,并出现了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2007年GDP增长15.1%;第二个高峰是2010年增长14.2%。
2013年以来,进入“三期叠加”,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环境下,广西新动力较快发展,但不足以弥补旧动力下滑。进入“十二五”以来,广西加大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力度,高技术产业得以快速发展。2015年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个百分点,但高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而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将近40%,新旧力量相差悬殊。
2010-2014年,广西共淘汰落后炼铁201万吨、炼钢120万吨、水泥3820万吨、造纸158万吨、电力66.8万吨、日用陶瓷2300万件,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新增行业难于弥补传统支柱行业的下滑。近几年来,广西新增石油天然气开采、化学纤维制造2个行业,2015年,上述两行业实现增加值8.39亿元,比上年下降35.8%。与此同时,传统支柱行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于增速下滑,减少增加值45.36亿元。
新入库企业少而退库企业多。全年全区新入库工业企业141家,仅比上年增加35家,新增产值364.92亿元。但退库、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633家,减少产值816.89亿元,增减相抵,合计净减少产值451.97亿元。
(二)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4年下滑
2015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降幅比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已连续4年呈下跌态势。从主要工业品价格看:
成品糖价格5400元/吨,比上年同期提高1000元/吨,但距2011年7500元/吨的高位回落2100元/吨,2015年,成品糖产量比上年下降11.7%,制糖业增加值下降5.2%。
铁合金4000元/吨,比上年下降2050元/吨,电解金属锰9300元/吨,下降2650元/吨,螺纹钢2020元/吨,下降1050元/吨,2015年,钢材产量比上年增长8.0%,铁合金产量增长11.3%,但受价格影响,炼钢增加值下降21.5%,铁合金冶炼增加值仅增长3.3%。
电解铝10950元/吨,比上年下降2080元/吨,铟1400元/千克,下降2550元/千克,锌13000元/吨,下降3700元/吨,锡96500元/吨,下降31000元/吨,2015年,电解铝产量比上年增长11.7%,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11.8%,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增加值增长5.4%。
(三)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双降需引起重视
201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524.8万吨,比上年减少0.6%;播种面积4589.0万亩,减少0.3%,亩产下降0.4%。其中,早稻减产2.7%,播种面积减少3.2%;晚稻减产2.3%,播种面积减少1.2%,亩产下降1.1%。究其原因,一是受粮食生产效益低、劳动力不足、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面积下降。二是春旱及7月下旬至8月初全区较长时间的暴雨天气、10月上旬台风“彩虹”灾害、10月中旬大部地区受寒露风影响等天气造成稻谷减产。此外,粮田丢荒改种、新技术推广困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资价格上涨挤压收益空间等因素,都对粮食生产形成较大压力。
(四)投资增长动力不足
一是工业投资增长乏力。全年全区工业投资增长14.1%,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低于投资平均增速3.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3%,回落3.0个百分点。在31个制造业行业中,投资增速差异较大,有4个行业投资比上年下降,有10个行业仅个位数增长。
二是民间投资活力不足。今年以来,各月民间投资增速均低于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均有所回落。全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长16.1%,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4.6%,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
三是资金保障力度不够。全年投资到位资金增长15.1%,增速低于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从资金构成看,自筹资金增长14.0%,回落3.2个百分点;其他资金来源增长6.9%,回落10.1个百分点。
三、2016年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仍在复苏轨道上缓慢前进。随着美联储2015年年底开启加息周期,英国央行预计在2016年也将加息,而其他国家仍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宽松货币环境预计仍将是2016年主流。联合国发布的《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2.9%,并指出全球经济面临五大不利因素:一是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二是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和贸易流动减少,三是汇率波动性和资本流动性上升,四是投资和生产率增长停滞,五是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活动之间脱节。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和平与发展仍是国际大局,国内市场广阔,工业化、城镇化仍未完成,“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战略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我国经济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三五”大政方针已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统领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全面提速,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也加快显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加快形成,必将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2015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仍位于临界点以下,且低于历史同期水平。近期原油价格降至多年最低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持续下降,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制造业下行压力较大。同时,经济运行中结构性问题仍突出,产能过剩矛盾不断积累,金融风险开始显性化,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从广西情况看,当前广西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有利因素:广西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央对广西的“三大定位”凸显广西在全国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重要位置,对广西而言,将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际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将不断提升。此外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项改革措施正在抓紧研究,改革红利正在不断释放,“一带一路“战略扎实推进,国家投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更多的稳增长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因素正在积累叠加。不利因素:从产业看,目前,全区停产、半停产工业企业较多,说明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仍较缓慢,传统工业行业明显降速,新增长点缺乏。由于工业增速回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较为低迷,交通客货运输量低位运行,批发业尤其是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销售回落。从需求看,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消费等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进出口较快增长但总量小,经济发展后劲仍显不足。
总体上看,2016年国内外环境仍不宽松,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但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加速落实,有利因素将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将逐步增强,全区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四、几点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工作任务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加快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推动广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加快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有效激活存量增长动力,着力补齐动力短板。 一要 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制定和实施广西行动方案,在优势领域、关键环节重点突破,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支撑。 二要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高端化延伸,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三要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政策和资金扶持效率,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四要 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步伐,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工业产业生产要素的积聚和集中。 五要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适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二)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的持续性。 投资项目建设一直以来是广西稳增长的有力抓手,当前广西正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机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对投资的需求仍然巨大,扩大投资仍极具潜力。 一要 引导投资投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根据国家支持重点和投资方向,筹划申报铁路、高速公路等符合广西资源禀赋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加快推动县乡村公路建设、农网改造、通信通达、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企业和园区改造项目建设。扩大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储备规模。 二 要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项目。进一步做好高耗能行业发展规划,高耗能行业的投资方向应以拉长产业链,提升工艺水平,促进科技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发挥投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 三要 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土地、资金瓶颈,动员银行、证券、保险、资本市场等各种资本拓宽项目融资渠道,鼓励金融创新,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金融支持,健全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长效机制,发挥民营资本主力军作用,激发民营资本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积极性。
(三)继续释放消费需求,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一要 不断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 二要 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移动通讯,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积极培育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 三要 多层次培育信息、医疗、养老、文化、汽车、家政等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 四要 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增加不同类型的消费方式和商品,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婴童产品和娱乐体验等将引领新一轮消费周期的兴起。 五要 加大商品房去库存力度,推进保障住房性货币化,运用发放租赁补贴方式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六要 维持政府消费的合理增长。着力扩大政府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比重,拓展基础性研发、环保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支出领域。
(四)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田生产效率。一要 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用地面积,遏制耕地撂荒、随意改种现象,同时规范有序推进农村耕地流转。 二要 加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基层政府责任,营造真抓、抓实粮食生产的氛围。 三要 完善粮食扶持政策,提高粮补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四要 加强农田基础条件建设和田间管理,增强粮食生产抗灾能力,同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农田生产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