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自治区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5年,自治区科技厅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科技改革攻坚克难,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
(一)深入开展科技大调研。今年以来,先后组织赴北京、天津、江苏、广东、陕西、湖北等科技工作先进省市考察调研,学习借鉴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制定出台我区科技改革创新的政策提供依据。
(二)加快出台科技改革创新的政策举措。2015年,科技厅牵头承担自治区重点改革任务6项。一是起草我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11月19日,陈武主席听取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专题汇报后指示,将于明年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会。二是以深化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为突破口,联合财政厅起草《关于深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1月16日正式印发。《实施方案》加强对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加快构建公开统一的自治区科技管理平台,调整优化各部门管理的各类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整合涉及超过10个厅局,第一批整合资金约8.15亿元,解决创新资源分散封闭、交叉重复问题。三是制订《深化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暂行规定》,推动开展自治区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暂行规定》已经自治区党委深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四是联合自治区农业厅共同编制《关于加快我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经自治区党委深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五是起草了《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关于支持自治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柳州、桂林已分别制订了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工作方案。六是起草《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1月23日联合印发。
根据改革工作要求,科技厅还牵头起草《关于调整自治区本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若干规定》、《关于广西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案》、《广西大力促进众创空间发展工作方案》、《广西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广西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广西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等政策文件。
(三)精简审批事项。正式取消政府部门和各市及有关行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计划项目审批”不再列入我区行政审批项目目录。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印发了《关于简化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管理签章的通知》。推进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自治区科技厅(知识产权局)权力事项目录和责任清单。其中,明确我厅自治区保留权力事项23项;明确我厅主要职责13项、具体工作事项83项,部门公共服务事项2项,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9项。
二、加强产业技术攻关,促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稳增长提供支撑。截至11月,共下达了4批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经费43166万元,完成项目预算总经费47300万元的91.3%,共安排项目53项(包括1016个课题)。
在工业领域,重点支持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柴油机、工程机械、绿色建材、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生物质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采用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等先进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等,取得一批创新成果。
在农业领域,开展糖料蔗“双高”基地新品种选育与中试示范,育成了桂糖46号、桂糖47号、桂糖48号、桂糖49号等四个品种通过农作物品种审定,开发出甘蔗种植机、中耕培土机、收集转运机等8款样机在甘蔗“双高”基地进行示范推广。组织实施“粮食、畜禽安全生产、桑蚕茧丝绸、罗非鱼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4个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育成水稻、玉米优良新品种35个,其中达到超级稻品种4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3500万亩以上;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再次取得新突破,育成的水稻新品种丰田优553达到超级稻标准;培育蚕桑新品种19个,攻克了高产多倍体杂交桑树选育技术,蚕丝绵、系列丝绢针织产品等一批茧丝绸加工新产品实现产业化,累计新增产值150多亿元。
三、发挥科技园区的引擎作用,为“稳增长”提供支撑
2015年,我区高新区建设成效显著。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区国家级高新区增加到4个(桂林、南宁、柳州和北海),在西部省区中排第三位。进一步优化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布局,自治区政府批准新建来宾、柳州河西高新区等2个自治区级高新区,我区高新区总数达到8个。1-10月,我区6个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611.84亿元,同比增长11.10%;完成工业增加值995.49亿元,同比增长8.18%;完成营业总收入3941.04亿元,同比增长14.59%;实现净利润197.44亿元,同比增13.31%;实交税金总额196.21亿元,同比增长17.61%。截至10月底,6个高新区现有企业数1429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0家,上市企业29家,收入超亿元企业466家。高新区产业发展增速高于全区水平,国家级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市增加值比重超过1/3,成为了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南宁、柳州和桂林3个国家级高新区在全国115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首次全部跻身50强。在高新区的强力带动下,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增幅位居全国第一,排在全国第9位。2015年组织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工作,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9家、复审65家,预计到2015年12月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41家。
继续推进3个国家级和11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15年安排科技经费2800万元,并制定了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启动了第二批自治区农业园区申报及评估考评工作。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转化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专利,支持建设自治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16个,支持42个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开展农业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示范11.45万亩,引进新品种123个、新技术116项。
四、持续实施科技惠民工程,民生科技惠及民生
在民生科技领域,2015年共下达项目199项,安排经费8250万元,取得一批惠民科技成果。“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专项试制出罗汉果降血糖胶囊等新产品10个,开发新工艺10个;实施“地震数值预测关键技术及其在广西地区的应用”等项目,首次实现绘制广西地壳、上地幔精细三维速度结构,填补广西深部壳幔结构探测的空白;针对漓江流域绿色植被生态系统退化及其面临的水资源季节性不足等问题开展科技攻关,试验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牧草新品种3个,在示范区种植后植被生态质量及水质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贫困县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选派750名科技特派员进驻贫困县、贫困村和企业,组织开展了“千名科技特派员集中服务基层”专题活动,在贫困县村屯、农业协会、农业基地和涉农企业开展科技服务812次,开展科技培训13472人次,进行科技指导10085人次。
五、进一步夯实科技基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科技投入持续增长。2015年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年初预算安排14.38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同比增长10.84%。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4.73亿元,同比增长0.85%,财政科技投入实现法定增长和稳定增长。
(二)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专项支持、科研项目支持、团队建设、平台支撑、院士带培等6个方面强化我区院士后备人才的培育。在我区人才政策及相关科技计划的支持和引导下,2015年,我区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个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是近5年来我区本土培养的科研人员首次获得国家“杰青”项目资助。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实现“零突破”,我区1人被评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2人被评为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58人获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15人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资格。
2015年,广西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45项,获资助经费2.14亿元;共资助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2项,安排科技经费6370万元。
(三)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加快推进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荐广西电子信息材料构效关系重点实验室申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截至目前,共有78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70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6家;整合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院三类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起草《关于加快推进自治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方案》。会同财政厅印发《加快全区技术市场发展实施方案》,健全技术交易政策保障机制。1-11月,全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输出)909项,交易金额3.45亿万元;1-10月,广西吸纳区外技术647项,合同金额27.9亿元,技术交易额18.4亿元。
六、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一)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英文简称CATTC)建设成效显著。科技部与印尼研究技术与高教部签订协议,支持CATTC与印尼方共建中国—印尼技术转移中心,CATTC与东盟国家共建的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增至5家。2015年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增至1665家,其中东盟国家成员463家,国内成员1202家。成功举办第3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共有近1000名中外嘉宾参会,参展企业163家,参展项目超过200项,东盟国家展项占13%。参加对接活动的中国及东盟企业代表500人以上,促成项目签约及意向签约39项,意向合作金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
(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成效凸显。2015年,新增2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分别是广西兽医研究所、广西科学院,至此我区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11家。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国家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功制备出大规格高纯高净2024、7050、7150扁锭,已用于试制某大型飞机的零部件;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选育的木薯品种被农业部列为主推木薯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印尼、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建立了10多万亩的中国木薯良种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广西水牛研究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强与意大利农业研究委员会的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中国—意大利水牛联合研究中心”建设进程。
(三)部区会商合作开启新篇章。3月,科技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年部区工作会商会议成功举行,科技部将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重要载体,创建珠江—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全面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打造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升级版等方面给予我区重点支持。
七、推动专利指标持续增长,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
深入实施专利倍增计划,1-10月,我区多项专利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率位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受理量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三。截至2015年10月末,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1件,同比增长63.1%,全国排位年度跃升5位,由2014年末的第25为提高到20位,比“十一五”期末上升9位,提前完成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5%的年度目标。1-10月,全区发明专利受理量达到24169件,同比增长77.9%;获发明专利授权3108件,同比增长97.71%。
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合作会商制度,双方在广西召开第一次合作会商会议并签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合作会商议定书》,明确着重在共同建立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实施知识产权助推产业升级重点项目,推进广西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共同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示范区,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实施;共同加强知识产权支撑体系建设,推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等四个方面推动广西知识产权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广西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7个省(市、区)之一,广西首家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获批并挂牌营业,启动了3个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发展试验区建设和首批20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成功举办第五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建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培育知识产权金融市场,推动南宁、桂林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试点工作。
开展2015年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截至2015年10月,检查各类商业场所129次,出动执法人员362人次,检查各类商品18180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9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448起,于2014年相比增长225%和76%。
八、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渐浓厚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2015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启动会,表彰了160项201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提出通过开展三大行动,力争到2020年,组织200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区内企业、地区和产业转化应用,实现市县全覆盖;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全区实现年技术交易额100亿元以上。
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2015年,全区新增自治区级孵化器8个、培育期2个,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2家,其中国家级7家、自治区级26家,吸引了一批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完成了“十二五”期末孵化器的发展目标。
积极组织第四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分赛。全区160家企业、96个团队、256个项目参赛,是前3届总和的10倍。15家企业和5支团队入围全国赛。
成功举办第24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我区“六大系列”科普主题活动覆盖全区,共开展各项活动近300项(次),参与群众超过200多万人次,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