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宝藏 邕城亮相 广西60年文物成果展 在南宁博物馆首展
汉铜羊灯 玉林市博物馆藏,在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龙安村茶山出土,当地村民耕种时发现。羊背与躯体分铸,在脖颈处以活钮相联,臀部设小提钮。将羊背上翻置于羊头上可贮油点灯,合之则流回羊腹。
汉羽纹铜凤灯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灯作凤鸟形,顾首回望,双足分立,尾羽下垂及地。足与尾形成鼎立之势以支撑灯身。各部位轮廓清晰,比例匀称。通体细刻羽毛,精致美观。
佣形活动陶流壶 贵港市博物馆藏,东汉俑形活动陶流壶,头戴尖顶帽和眉目高挑的胡人脸形、形态塑成壶形,下巴能上下活动,可开可合。专家发现,在贵港市出土的文物的图案都可以在这件陶流瓶的器身上找到相同元素。
大石南宁龙(上颌骨) 大石南宁龙身长7米,高3米,两足行走,偶尔四足行走,经常成群出没于湖边和树林中,以嫩枝和树叶为食。这种大型恐龙的上颌骨背突高而尖,背突后缘垂直的,是我国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的确切的鸭嘴龙类恐龙,代表了鸭嘴龙家族中一个新的成员。鸭嘴龙类恐龙是白垩纪晚期非常繁盛的一类恐龙,和凶猛的霸王龙处于同一个时期。
南朝酱褐釉陶囷 苍梧县文物管理所藏,1980年苍梧县倒水达坡古墓出土,陶囷用于储存稻谷,囷外一俑立于囷口观察。
汉双羊形铜杖首
刘福姚等楷书集锦扇页 桂林博物馆藏,刘福姚(1864—?),原名福尧,字伯棠,一字伯崇,号忍庵,一号守勤,广西临桂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状元,晚清临桂词派重要成员之一。
东汉羽人铜灯 梧州市博物馆藏,1973年梧州市大塘胜利酒厂鹤头山3号墓出土。东汉羽人铜灯由灯座、灯柱、灯盘三部分组成,可以离合。汉代道教盛行,羽人作为汉代艺术中特殊的人物造型,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有着“羽化成仙”的意味。
附鼓俑红陶船 广西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藏,2010年贵港市贵城镇三合村梁君14号墓出土,广西出土的最大陶船,为大型内河船。船上立有15个大小俑,舵楼1个,中舱2个,船头12个(分列两排划船,前有1人指挥)。
西周云雷纹铜角形杯 柳州市博物馆藏,整体牛角状,器身两侧有范痕,器壁薄,腹中空。纹饰从上至下装饰三角形纹、弦纹夹三角形纹、云雷纹、三角形云纹。这是南方少数民族用来招待贵客时所用的酒杯,这只酒杯容量近三两,没有配杯座,客人喝酒时须一饮而尽。
象州出土的秦箭镞 廖才兴 摄
■当代生活报记者 黄占玲
本报讯 5月17日上午,《心仪广西 六十国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物博物馆事业成果展》巡展启动仪式暨首展开展仪式在南宁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汇聚了广西区内十多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的63件“镇馆之宝”,如玉林市博物馆藏的汉双羊形铜杖首是目前我国出土杖首中唯一的双羊形铜杖首,汉代“以孝治天下”,对高寿的人进行奖赏首杖,以双羊为杖首较为鲜见。
展览当天赶来参观的市民李女士称,她之前就了解到南宁博物馆要开设60周年的展览,这次来现场见到了全区各地的精美文物,心里感觉非常神奇,“这证明了广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李女士说。
此次展览除了展出多件精粹文物之外,现场还配合照片、图版、视频等形式,从考古发掘、藏品体系、保护修复、场馆建设、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文创开发七个方面,全面展示60年来广西文博工作的累累硕果,为公众献上一个展示成就、欣赏国宝、共庆华诞的文物精品盛宴。
本次展览为期一个月,市民可免费观展。
(本文图片由南宁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