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玉林养蚕业量减价扬
进入冬季,天气转冷,我市的养蚕业收获季节进入尾声。昨日,记者从我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市经作站)了解到,由于受天气因素等影响,今年全市养蚕3.83万亩,产量达8.2万担,比去年下降了20%左右。与此相反的是,价格比去年有所上涨,今年的蚕茧价格平均为42-62元/公斤,相比上涨了1-2元/斤。
原因:天气、劳力等因素致减产
据玉林市经作站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今年春季气温较低,桑树生长受阻,桑叶长得少,致春季的蚕茧晚出2批左右;而秋季,桑树的生长遭遇干旱,桑树长势不佳,也致蚕茧有所减产。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蚕茧的产量,使养蚕户遭受损失而失去养殖信心。
市蚕业站的工作人员表示,通常每年4月份前后开始养蚕,10-11月份结束,养蚕过程中所需劳动力集中在蚕的盛食期与上簇期。蚕在准备吐丝的过程中食桑量大,采集桑叶需要大量的劳力。蚕的上簇期,只有管理精细,才能保证蚕及时的吐丝。而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户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少,人力短缺,人工费高,养蚕户难以扩增,影响蚕茧的产量。
“现今,很多养蚕户由于遭受损失都放弃了养殖。”福绵区樟木镇的养蚕户庞朝晖称,目前很多养蚕户以零星种植桑树居多,与其他农作物相连,当对其他农作物作业时,农药不免会落到桑叶上,蚕食桑叶时,致部分蚕死,蚕茧产量下降,养蚕户遭受损失。
虽然今年的蚕茧产量有所下降,但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养蚕户的损失。据蚕业站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今年5到7月份时,温湿度较适宜养蚕,养蚕户加强管理,蚕茧的质量较去年好,价格也有所上涨。
现状:玉林养蚕业发展良好
广西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有适宜的温度,适合桑叶的生长,从2000年起广西蚕业异军突起,年年都创历史新高,使广西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全国第一,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重要原料蚕生长基地。
不少地区看准丝绸产品看好的市场前景,把栽桑养蚕作为既有生态效益,又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来培育,因此近年来,我市的养蚕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市的养蚕业主要集中在福绵区与容县两地。不少农民通过养蚕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福绵区樟木镇中村一养蚕户徐祖忠今年一共养蚕7批,每批饲养量为1张种,张种平均产茧量58.2公斤,以市蚕业站的种茧收购基准价42-62元/公斤来计算,今年就可有近2万元的养蚕收入。
容县十里镇十里村是远近闻名的“养蚕大村”,村里70%以上农户种桑养蚕,全村种桑1000多亩,仅此一项村收入1000多万元。
建议:加强桑树培植,科学养蚕
养蚕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如何扩大养蚕业的发展,减少养蚕户的损失呢?
“进行连片种植保证桑树良好的生长,才能为蚕提供充足的食材。”市蚕业站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是零星小区域的种植,与其他农作物相连,桑叶很容易在对其他农作物作业时受到污染,导致蚕在食用桑叶时死亡。
我市蚕业站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养蚕业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需要适宜的温湿度进行养殖。如小蚕期适宜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为85%—90%;大蚕期适宜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为65%—70%。建议养蚕户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及时养蚕,在温湿度适宜的时段集中养殖并生产,以免夏季温度过高致蚕染病,并减少秋季旱情所带来的损失。
“桑树的育植也很关键。”该负责人表示,养蚕户在冬至前后便可种植桑树,以促进桑树长根,提高桑树的存活率,促进来年春季桑树发芽,保证养蚕过程中所需的桑叶。小蚕是养好蚕的基础,应重视小蚕的饲养,只有把小蚕养好了,蚕体才强健,大蚕期的抵抗力才好,才能保证养蚕的优质、高产、高效。
专家表示,由于很多养蚕户属于自发养蚕,希望相关的养蚕技术人员能够加强对养蚕户的上门服务,对养蚕的相关知识进行指导。养蚕户也要走访相关的技术养蚕站,向养蚕技术人员学习,加强科学养蚕,规范化养蚕,多方合力把玉林养蚕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