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2015年城市发展状况简析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来宾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绿色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入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建塑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城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加强。
一、人口规模适度增长,人口质量较快提高
(一)人口适度增长。2015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265.84万人,比2010年增加16.02万人;人口总户数78.02万户,比2010年增加1.35万户。市辖区人口111.49万人,比2010年增加9.97万人;人口总户数30.62万户,比2010年增加1.82万户。
(二)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0.7%,比2010年提高7.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时期年均加快0.06个百分点。市辖区城镇化率为44.2%,比2010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
(三)居民教育素质总体水平较高。随着城乡义务教育的普及,全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据教育部门数据显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0%,市辖区为91.2%,比2010年分别提高8.0、6.2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普通高考本科上线8027人,普通高考上线率达85.6%。普通高等学校从无到有,新增高校2所: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来宾校区。共招生3616人,在校生9498人,毕业生1976人。
二、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一)经济总量稳步扩大。进入“十二五”时期,来宾市经济规模不断攀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405.2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57.70亿元,年均增长7.4%。城市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202.41亿元,增加到246.35亿元,年均增长5.7%,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4.17%。
(二)人均水平稳步提高。进入“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全市人均GDP由2010年的18385元,增加到25667元,年均增长6.7%。其中,市辖区人均GDP由2010年的21351元增加到25921元,高于全市水平254元。
(三)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三次产业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7.9%,8.7%。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5:39.1:36.4,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三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其中,市辖区三次产业比重为23.1:36.3:40.6,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了3.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0.2个百分点。
(四)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全市实现全部财政收入50.02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6.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0.29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24.1%,年均增长4.0%。随着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日益加大。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9.33亿元,比2010年增长55.0%;其中,用于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领域民生支出70.44亿元,比2010年增长67.7%。市辖区财政收入29.1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8.3%。
(五)金融信贷规模扩大。2015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实现528.09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2.7%,年均增长1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实现308.0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1倍。各项贷款余额实现358.50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91.3%。金融存贷比达到67.9%,较2010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其中,市辖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5.2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占全市的48.3%;市辖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全市的60.9%。
(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升明显。受内需战略影响,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居民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11亿元,较上年增长8.2%,比2010年增加65.65亿元,五年累计消费达604.10亿元,年均增长12.8%。其中,市辖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8%。城乡市场日趋繁荣,城镇消费更加突出。“十二五”期间,城镇市场消费优势明显,拉动消费作用更加突出。2015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0.84亿元,占全部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6.4%,与2010年的60.24亿元相比,增加了50.6亿元,增长84.0%。
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结合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强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城市道路面积由2010年219万平方米提升到2015年634万平方米,城区道路及主要镇区主干道都安放路灯,确保100%亮灯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由2010年877公顷提高到2015年1524公顷。城市的排水系统,供水供气能力不断加强。排水管道由2010年192公里增加到2015年540.37公里;供水量由2010年2180万吨达到2015年3103万吨;供气总量(人工煤气、天然气)由2010年的无到2015年的333万立方米;全面建成桂中水城,打造“夜景之都”、“桥梁之都”,建成翠屏公园,修整人民公园、相思园广场等,大幅提升城市品位,使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提高了城镇的承载力。
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全市加强了对各类污染源的控制力度,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量761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2.8%;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01万吨,比上年下降16.3%;工业烟尘排放量0.30万吨,比上年下降39.1%。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度下降,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稳中有升,工业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达到351天。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民生持续改善
(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77元,2010-2015年均增长9.3%,增速比GDP高1.9个百分点。其中,市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6元,高于全市1189元。
(二)生活品质逐步提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居民消费支出平稳增长,消费升级趋势凸显。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010年的11462元增至2015年的16757元,年均增长7.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及交通通信支出均较“十一五”末有所提升,占全部消费性支出比重分别达到6.9%和11.7%。
(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2015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5.32万人、36.86万人、7.12万人、9.24万人和9.67万人,分别比2010年末增加8.39万人、2.61万人、0.02万人、3.14万人和2.92万人。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比2010年提高86.7%、1.5倍,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