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并通过被害人传达威胁以勒索财物应当如何定性

10.11.2015  00:36

  控制并通过被害人传达威胁以勒索财物应当如何定性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检察院    江 赞 

      

  【案情简介】 

  2015年4月,肖某觉得其情夫覃某太小气,自己吃亏了,便与朋友朱某、邓某商量搞覃某的钱。肖某把覃某骗到市城区后把其关在宾馆,由朱某、邓某用手抽打覃某,叫覃某交出身上的钱,但覃某称身上没有现金、银行卡内也没有钱。后朱某、邓某、肖某三人把覃某转移到农村乡下一老房子,三人继续对覃某进行殴打,叫覃某打电话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叫他们汇款到李某的银行卡。覃某被迫用手机打电话给朋友杨某,称自己在来宾出事了,叫杨某打2万元过来救急。杨某在通话中,听到有人在李某的身旁说:“快叫你朋友汇钱过来,否则砍死你!”杨某接电话后马上汇了2万元进覃某的银行卡。后朱某、邓某、肖某逼问覃某得到银行卡密码后,由邓某、肖某到市城区银行取钱。覃某在被限制人身自由近两天后趁只有肖某一人看管之机逃跑。 

  【意见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朱某、邓某和肖某的行为构成绑架罪。朱某、邓某和肖某在商量时只想从覃某身上劫取财物,没有直接利用覃某作为人质向第三人勒索赎金,当杨某汇钱到覃某的银行卡内时,2万元已经被覃某所控制,而朱某等人通过逼问覃某得到银行卡密码,即当场控制了覃某的财物,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第二种观点认为朱某、邓某和肖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朱某、邓某和肖某在共谋时主观上具有包括勒索财物在内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概括性犯罪故意,客观上实施了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其行为构成绑架罪。 

  【观点分析】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主观上,朱某、邓某和肖某在共谋时,并未明确通过抢劫或是绑架的手段搞覃某的钱,但均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概括性犯罪故意,勒索财物自然也包含在该犯罪故意之中。在得知覃某身无分文、银行卡内也没有钱,当场劫取覃某的财物已经不可能实现后,即把覃某转移到乡下,为下一步勒索财物做准备。 

  其次,扣押人质以勒索赎金是绑架罪最为明显的特征。客观上,朱某等人利用覃某做为人质,在覃某与杨某通话时,杨某听到有人在覃某的身旁说:“快叫你朋友汇钱过来,否则砍你!”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杨某出于对朋友安危的担忧,马上汇钱给覃某,以解救朋友于危难之中。而朱某等人为了钱,不惜一切手段,甚至以覃某的生命作抵押勒索财物,符合勒索型绑架的构成要件。 

  最后,本案不具备抢劫罪当场劫取财物的特征。覃某身无分文、银行卡内也没有钱,而朱某等人逼问覃某得到银行卡及其密码时,得到的只是具有存取现金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及口令,并没有从覃某身上获得财物。随后又离开了犯罪场所到来宾市区取钱,其犯罪手段和结果在时间上有间隔、空间上有转移,不具备抢劫罪当场劫取财物的特征。 

  综上所述,朱某等人主观上具有包括勒索财物在内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概括性犯罪故意,客观上实施了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导致第三人由于担忧被绑架人的安危而支付了赎金,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其行为构成绑架罪。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