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学子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事迹励志
王万奇(右三)到学生家中家访
廖雪梅在图书馆学习
常双在做志愿服务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结果揭晓,广西大学学生王万奇,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廖雪梅,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常双等3名大学生获得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们身上有怎样自强不息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放弃稳定工作投身公益
——广西大学王万奇
广西大学有这样一个学生,在过去一年里,他和他的团队,在国家级贫困县富川瑶族自治县,累计志愿服务近2万小时,募集资金及爱心物资合计26万余元,帮助留守儿童3000余名。他就是广西大学2015级研究生王万奇。
王万奇自立自强、热衷公益的故事,还得从2008年汶川地震讲起。那年,他还是一个在陕西就读的高中生,正在上课的他与老师组织同学们有序撤离,自己在最后撤离的过程中还帮助了一位几近晕倒的老师,从晃动的楼道中成功撤离。当夜,他写下《告全体师生书》,呼吁全校师生一起奉献爱心,共筹得善款6万余元。由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优秀表现,王万奇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来到大学后,王万奇经常带领同学参加各项公益实践活动。如到柳州融水县东水村的大山深处,为上百位空巢老人完成了拍摄。又如常到学校周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爱心支教活动,还从每个月生活费中省出一部分,捐款3600余元用以开展爱心活动。
2014年临近毕业的时候,王万奇本来可以签下年薪10万元的工作,也可以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然而他偏偏选择加入到西部计划志愿者中,到国家级贫困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2015年,王万奇考取了广西大学的研究生。
2014年末,在王万奇的倡导下,支教团利用微博、微信发起了“关爱富川留守儿童微公益”系列行动,先后组织策划了“蜜桔义卖、暖冬行动、圆蛋计划、阳光足球、圆梦六一”等公益项目。这些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21个省市1200多位爱心人士的资助。
2
怀着感恩的心求学上进
——桂林理工大学廖雪梅
廖雪梅是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一岁时,一位年过六旬的农村单身老爹收养了她,老人家当时靠政府每月80元的补助以及弟弟一家帮忙勉强把她拉扯长大。她从小心怀感恩,通过采山药、打零工补给家用。
初三一毕业,廖雪梅拿着父亲借的200块钱去深圳打暑期工,虽然工资只有三块钱一个小时,但她加班加点一个半月省下了1100块回家。从此,每个寒暑假她都在打工,上学再也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
2006年,她高分考入市里的重点高中,考虑到费用的问题,她选择了承诺减免其三年学费的镇上的高中。经过三年奋斗,她高分考入桂林理工大学。在大学期间,她获得个人奖项二十余项,团体奖项十余项,做过二十五份兼职,三次尝试自主创业。
廖雪梅曾获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大一时,廖雪梅和两个同学共同创业,开办公软件培训班、摆地摊销售鱿鱼丝等。到了大二,他们的团队入选北京黑马创业大赛观摩团,2014年8月,团队参加了中国首届互联网加创新创业大赛,他们的“51停车网”项目过了省级立项,如今她带领创业团队经营健康产业。
多年来,廖雪梅感恩父亲,一直努力成为父亲的支柱,力求自强的同时,她并为公益尽绵薄之力。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协助老师开展资助活动,宣传资助政策,并带领同学们进行校内外的公益活动。
3
遇到困难选择坚持和乐观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常双
在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里,有一个大忙人,总是忙碌在校园各个角落,老师和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小胖儿”。他就是该校2013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1304班学生常双。
常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铁路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等无数荣誉。在别人眼里,他总是一个幸运儿,然而,荣誉背后却饱含着辛酸的故事。
14岁那年,常双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常双用幼小的双肩独自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经过他数月的悉心照顾,父亲慢慢恢复正常。后来,患有脑梗且半身不遂的爷爷逝世。经过一系列的家庭变动,家里欠债好几万。2013年,常双考上了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家里东拼西凑也只能拿出2000元,他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和绿色通道进入大学。
在最苦难的时候,常双选择了与责任同行,与苦难做伴。每个周末他兼职两份工作,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10点,经常累得在公车上就睡着。
在不平坦的求学道路上,常双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在学校,他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并担任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带领成员一起去广西体育节、南宁火车站、南宁中心血站、南宁市敬老院、社区、南宁市各县城做志愿服务……
在大学期间,他获得了中国志愿者证,全国铁路总局颁发的春运“优秀志愿者”等等。他感谢所有曾经给他伸出援手的老师和同学们,他感谢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帮助他圆梦大学,他感谢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坚持和乐观。 (记者 赵金玲)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