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代表团记者会采访问答摘录
3月6日下午,广西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西代表团副团长杨道喜主持了广西代表团记者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南华早报、北欧时报、马来西亚星报、马新社、越通社、越南之声、越南电视台等56家中外媒体120多名记者到会采访。
现场11家媒体记者提问,主持人杨道喜和李康、莫恭明、黄方方、张千里、郑俊康、朱学庆、梁丽娜等8位代表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问答情况摘录如下:
1.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广西是多民族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富有魅力。请问广西在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有何举措?
李康代表答:我国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是唯一地处南方、既沿海又沿边的自治区。广西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使得广西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长期以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建设,全区有着齐心协力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有一批很有情怀的文化人。因此,对全国而言,广西经济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但是广西文化在全国却属于有特色和影响力比较大的。比如,广西的山歌文化就很有影响力,广西有“歌海”之称,爱唱歌是广西人的传统。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在广西有上千年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初,广西的《刘三姐》风靡全中国、影响东南亚。每逢壮族三月三是歌节、也是盛大的民族节日。从2014年起,“农历三月三”成为广西的法定假日,广西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度节日。比如,广西是世界著名的铜鼓之乡,铜鼓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广西出土的铜鼓数量、目前仍在民间使用的传世铜鼓数量都是世界上最多的,河池市被定为国家级铜鼓生态文化保护试验区。又比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是广西特有的传统戏剧,独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还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以及千古之谜——花山岩画等等。
广西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调查研究、摸清家底。 2011年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重要文物已经记录在案。二是建立机制、加强立法,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纳入法制化轨道。三是注重生态、整体保护,给众多丰富的民族文化留住生存家园。四是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共享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五是开展“文化进学校”活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六是加强保护,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灵渠、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侗族村寨·三江侗族村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香港文汇报记者问:广西边境线长,加强边境建设对于树立国家形象,促进对外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请问广西将如何加强边境地区的建设和管控?
莫恭明代表答:广西有东兴市、凭祥市等8个边境城市,边境线长1020公里,占中越边境线的70%。广西共有264万边境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占80%。边境地区也是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发展支持力度,保持边防、海防、空防的稳定,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边境地区发展和稳定非常重视。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边境地区的建设,2000年就集中财力开展边境建设,从2009年开展“兴边富民大会战”,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边境旅游、贸易、糖业、桑蚕等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同时,边境的重大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南宁至东兴高速公路等建成通车,防城港市、崇左市、百色市等面向边境的公路已经贯通,旅游收入也连年增长。不过,总体上来说,广西边境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落后,人均GDP只达到广西平均水平的85%,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跟上。比如很多边境村还没有完全通公路,边境线35万人的饮水安全还没有彻底解决,上学难、看病难问题还很突出。近年来非法出入境、走私、贩毒问题也不断涌现,边境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我们将从5个方面加强边境建设和管控:一是加快实施国家批准的一系列边境城市重大开放发展政策和战略,比如已经批准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沿边开放开发规划、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利用这些平台面向越南、东盟的优势,进一步促进边境的经济发展。二是加强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饮水、道路、通电、通讯等问题,使629个村全部通公路,着力解决边境线20公里内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防城港至东兴高铁建设。三是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的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范管理。四是进一步改善边民生活,改善教育、医疗等状况,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发展边民的传统文化。五是提高边境的管控能力。中越边境河流不大,群山不高,人口密集,通道很多,山水相连,没有大的隔离设施,随着边境开放扩大,各种违法活动增多。比如去年东兴口岸进出人数600多万,也出现了不少非法出入境、走私、贩毒活动。因此,我们计划加强边境重要地段物理隔离设施建设,下一步预期建设380公里的隔离带。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控,共创边境安全环境。另外,还要加强中越双方的执法合作,在打击犯罪方面与越方一起共同维护边境的和谐稳定。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据悉,广西高铁发展迅猛,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张千里代表答:这几天广西代表团热议的一个项目就是高铁。广西铁路是全国铁路快速发展的缩影。广西去年一次性开通了“两线一站”。两线不简单,一条是南宁至广州,一条是贵阳至广州。贵阳到广州857公里,在广西境内就有420公里。这两条铁路给广西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广西高铁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广西高铁动车的营运里程达1500公里。从营运里程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前两年广西铁路营运里程为3000多公里,近两年达到了5000公里。南宁东站等现代化车站投入使用,使铁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这对广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意义重大。
目前正在形成的规模和效应正是按自治区和铁路总公司规划的那样,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广西全区设区市,3小时通达广西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
4.人民日报记者问: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广西在通过立法引领、推动和保障广西的改革发展方面已经采取了些什么举措,还有哪些设想?
杨道喜代表答:去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自治区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进广西法治建设的意见。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全面推进广西法治建设。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包括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实施森林法办法、禁毒条例等。对自治区本级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议、决定开展全面清理。特别是修改了自治区各级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使广西成为第一个通过立法落实中央关于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的省区,为广西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提供了法规支撑。
二是完善立法工作机制,着力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法规案审次工作机制,搭建科学立法新平台,与区内4所院校组建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聘请60名专家学者为立法专家顾问,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新途径,加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的力度。
三是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坚持制定法规能具体就尽量具体,能明确就尽量明确,尽可能科学严密地设计法律规范,推进立法精细化,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今年是全面推进广西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重点是开展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坚持立改废并举,就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新农村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修改和废止一批涉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法规。
二是建立多元化的立法起草制度,进一步推进立法精细化,积极开展立法工作协商,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建立听取和收集基层群众意见建议的常态化渠道,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三是落实好设区的市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今年立法工作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这次全国人大会将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国家将以法律的形式授予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帮助指导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做好相关工作。
5.越通社记者问: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门户,今后如何加强中国与东盟特别是越南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李康代表答: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经济、人文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之后,每一届博览会,中国-东盟国家领导人都来参加,经济领域交流不断扩大,在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体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
广西与越南的交往更密切、历史更悠久。上世纪中叶,广西的育才学校就是专门为越南培养干部的。现在,东盟国家到广西的留学生中越南留学生也是最多的。中国与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各国在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已形成了长效机制。比如,在广西已举办了九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八届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三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论坛等等。我们会继续做好相关工作。
6.新华社记者问: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是广西激活历史基因、发挥独特优势、推动全区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广西如何对接国家战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怎样作用?
黄方方代表答:国家将广西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根据广西和东盟的陆海互通的特殊地位优势,我们重点提出互联互通、贸易、金融、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防和保障机制等八大合作,形成海陆双线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生动局面。其中,最近提出的在南宁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做规划。同时,我们将利用一年一度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达成共识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7.大公报记者问: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将如何加快黄金水道建设、推动粤桂经济合作见成效?
朱学庆代表答:粤港澳记者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都比较关注。去年7月,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西江上接云南、贵州,纵贯广东、广西,下通香港、澳门,在全国区域发展、面向东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广西来讲,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在推动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建设:一是举全区之力开展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广西准备建设160多个项目,总投资6300多亿元。二是大力承接东部产业战略。以梧州为例,这些年在自治区大力支持下,梧州市大力发展东向战略,注重面向珠三角和东部地区大招商,先后建立了再生资源加工、陶瓷等特色产业园区,其中面向珠江三角的招商到位资金占到76%以上。三是加大“两广一体化”进程。加大与珠三角地区、香港、澳门的合作。特别是梧州与肇庆合作共同建设粤桂合作试验区,在产业合作、金融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建成两广合作、东西部合作的标志性工程。目前已有微软公司、中兴通讯、国光电子等68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亿元。
8.科技日报记者问: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郑俊康代表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向,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破题的良方和路径,那就是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对于柳州而言,新常态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柳州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加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同时生产高附加值的汽车。二是把战略新兴产业打造成为增长的新一极。在制药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要加大投入、扶持的力度,使其成为中国西南新兴产业的代表。三是实施创新,提升产业驱动力。加大自主品牌的建设,我们去年生产的200多万辆汽车99%以上都是自主品牌。同时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生产型物流基地的建设,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柳州旅游名城的建设。四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我们将在创业的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积极为他们服务,让柳州的大企业成为参天大树,让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实现全面发展。
在新常态下,柳州这个工业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我们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下一步要把柳州打造成为宜居城市,全力城建“国家生态城市”。柳江不输漓江,欢迎大家到柳州来玩。
9.马来西亚星报记者问:2011年设立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目前的建设进展如何?“燕窝计划”进行得如何?今年还有什么发展计划?
莫恭明代表答: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两国领导人亲自倡议、政府直接推动建立的。这几年产业园发展非常顺利,园区面貌一新,三年打基础的目标已经实现。一是完成55平方公里园区的规划、布局、定位。二是获得了中央财政的支持。自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拿出8亿元连续3年支持这个项目。另外,国务院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园区在投资、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建设,尤其在重大科技、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三是园区现在水、电、气基本开通,基本具备连片开发条件,项目可以随时入园。四是有一批项目落户。马来西亚三宝清真食品等项目都正在做。“燕窝项目”双方已经谈好,今年要将实验室建设好,下一步将申报指定口岸进口燕窝。五是园区体制机制已经建立。
作为中马投资合作的旗舰项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要发挥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作用。广西要继续发挥“两国两园”联合合作理事会的作用,研究双方在推进合作方面的事情。进一步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落户推进创造条件。大力进行招商活动,吸引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企业进驻园区。加快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在审批制度、园区内部管理上进行创新,要引进人才,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要进行绩效考评,做得好拿钱多,做得不好拿钱少。
10.广西日报记者问: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素来是广西的优势和品牌,广西正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请问目前“美丽广西”活动开展的情况是怎样的?
梁丽娜代表答:农村环境问题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过去,很多乡村确实存在垃圾乱堆乱放、污水直排河流等各种不良生活习惯。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从2013年开展“美丽广西”活动(分四个阶段来推进乡村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后,农村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陆河村为例,“美丽广西”活动开展两年以来,村庄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地面干净了很多,稻田里看不见塑料瓶,河流随处可见小鱼游动,无尽花海吸引众多蜜蜂,游客纷至沓来……这证明广西广泛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下一步要解决道路硬化、饮水安全、产业发展问题,信心十足地继续开展“生态乡村”活动,让我们村庄的天更蓝、水更清,家园变得更美丽、更宜居!
1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问: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广西作为“桥头堡”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广西将有什么新举措,使中国-东盟自贸区发挥更大作用?
黄方方代表答:如果没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就没有广西现在的新形势、新面貌。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广西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左右;去年,广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万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贸区的作用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具体措施前面已经谈过,这里我就不重复了,谢谢!(特派记者 罗 侠 许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