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共享机制让贫困屯端上“金饭碗”

10.04.2017  09:40
  4月9日新华社播发的通稿《广西:共享机制让贫困屯端上“金饭碗”》,介绍了我市马山县乔老村小都百屯、古零村弄拉屯村民解放思想,采用“农户+公司或合作社”的共享机制,将家乡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让村民集体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脱贫经验。本报今日予以全文转载,敬请读者垂注。

  “清明节期间,来我们屯的游客有4万多人次,全屯各类收入十多万元。”广西乔老村小都百屯村民潘耀康说,他对今年全屯人均纯收入实现1.5万元的目标充满信心。

  广西马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潘耀康所在的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有72户村民,不少村民长期靠收破烂和擦皮鞋为生。2013年,当地政府将小都百屯列入综合示范村建设行列,帮助村民整治住房外立面、庭院和道路。近日在小都百屯看到,一座座白色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树间,一湾清幽的河水绕屯而过。

  “我们这里既有山水资源,又交通便利,可以尝试发展乡村旅游。”想到这个“金点子”后,致富能人潘耀康联合几个村民共同出资购买了两艘脚踏船、几辆观光自行车。结果,不仅周边村镇有人来玩,还吸引了一些外地自驾游客,“仅船票和自行车租赁费,每天能收入1000元左右。

  “山水资源属于大家,应该由全屯共享。”潘耀康决定发动全屯群众参与进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2015年小都百屯成立旅游公司,潘耀康被推举为董事长,村民自愿入股,每股5000元,当年共筹集103股,股金用于购置观光自行车、游船、儿童游乐设施等。

  一年后,公司实现190多万元收入,每股股金价值增长到1万元。看到效益后,附近另外两个屯部分群众也申请入股,目前公司入股量已达到302股。

  乔老村村委会主任潘宏贤说,在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下,村民们的责任感明显提高,“以前公共设施缺少管护,现在不同了,连厕所都变得很干净。”在旅游公司的带动下,不少村民还开设了农家客栈、美食摊。去年小都百屯人均纯收入达到1.04万元。

  与小都百屯相距不远的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是一个因成功治理大石山区石漠化而闻名的生态屯。沿着弯曲的水泥路来到群山包围的弄拉屯,入屯牌楼上“中国弄拉”四个大字十分醒目。

  “前来考察生态建设、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屯里环境好,好多人愿意住下来。我们建的酒店有50间房,但现在已不能满足需求,正在新建一栋楼。”村民李荣光说,屯里酒店交专业公司运营,每年收取租金。

  弄拉屯有25户150多人,属于石漠化严重的喀斯特山区,过去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村民们开始封山育林、保护植被,同时栽竹种果、移植中草药,经过几十年努力,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

  如何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李荣光是屯里的致富能人,这是他苦苦思索的问题。“大家富才算富”,他决定带领村民们发展旅游业。2008年,弄拉屯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们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入股。

  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的李荣光说,如今弄拉名气越来越大,村民收入也越来越好,去年仅停车场收费就有46万元,全屯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

  当地一些干部认为,小都百屯、弄拉屯的成功至少有两点启示:一是村民集体共同致富是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一条重要路径。一些地方是“公司或合作社+农户”,而这两地的发展模式则是“农户+公司或合作社”,农户是股东,居于主导地位,公司或合作社则服从、服务于农户。二是解放思想,重新审视、开发脚下这片山水。有群众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但观念变了,‘泥饭碗’就成了‘金饭碗’。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