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技术惠及东盟多国

04.01.2016  11:59

      过去五年,广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落实国家的周边外交战略,不断深化与东盟的交流合作,不仅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让东盟国家分享到了广西开放合作的红利,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十二五”圆满收官之际,本版从今天起开辟“‘十二五’广西开放合作回望”专栏,与读者诸君共同回顾过往成绩,铆足劲开创“十三五”更美好的局面。

      由于地域相邻、气候相近,加上技术上的优势,在广西面向东盟对外开放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农业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十二五’期间,广西务实推进与东盟在农业上的交流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5年岁末,广西农业厅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韦波向记者介绍。

      农业技术基地发挥作用

      2015年12月13日,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庆祝老挝建国40周年庆典活动,老挝农林部部长佩·蓬披帕表示,目前品种试验站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品种试验工作都取得很大进展,衷心感谢中国特别是广西的无私帮助,希望品种试验站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发展成为老挝农民学习参观和培训的重要基地。

      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由中国农业部和广西共同建立。2012年9月,中老两国共同签署的《2012—2013年中国-老挝农业合作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双方同意合作共建“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2013年广西政府决定在老挝建设“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2013年11月5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农林研究院在南宁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万象用40公顷土地成立“中-老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总部在原“中-老合作农业试验基地”成立“品种试验站巴松分站”。这个中国政府在东盟建设的首个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由此驶入了快车道。

      此后,该试验站在老挝创造了“四个第一”,即第一次使用广西品种在老挝生产出哈密瓜;第一个使用广西简易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第一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种植大棚;第一个运用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出供应老挝的产品。目前,该试验站共试种了水稻、玉米、果树、蔬菜新品种共160多个,并筛选了一些适合老挝种植的优良品种。

      “‘十二五期间’,广西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在多个东盟国家成功建立起农业技术示范基地。”韦波兴奋地说。在柬埔寨,实施了“中柬优质蔬菜水果示范基地”,并组织广西企业承担占地60公顷的中国援助柬埔寨农业项目“中柬农业促进中心”;在老挝,建立了“中-老农业合作试验基地”和“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在文莱,实施“中-文合作研发水稻试验示范项目”“文莱鸣铭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在越南,实施“葡萄栽培技术开发与示范”等项目,并以“中国(广西)越南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平台,开展杂交水稻组合和瓜菜品种的种植示范;在缅甸,实施“剑麻替代种植农业综合合作项目”并建立加工厂。在菲律宾,实施“木薯栽培技术的高产栽培示范与推广项目”等。

      如今,经过几年的建设推动,各项目基地已初具规模,不仅有效地帮助了东盟国家提高和推广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还带动了广西农业技术、品种和设施走出去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

      跨境疫病防控成绩显著

      2014年10月,中国-老挝边境动物疫病防控试验站完成了关键性仪器设备和试剂的购买,标志着该试验站的建设如期顺利进行。这个建设项目由中国农业部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下达,由广西兽医研究所承担完成。这不但提升了老挝国家动物防控、检测设备条件,为动物疫病的研究检测提供设备条件,还可提高东盟国家动物疫病防控诊断技术水平,保障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服务国家总体利益。

      “‘十二五’期间,我区积极加强与东盟的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有效地保障了产业安全。”韦波说,如广西农业部门与越南广宁、谅山等边境省植保、兽医分局等部门签署了动植物防控合作备忘录,并在备忘录框架下组织实施了“中越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试验站建设技术支持”“中越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中国广西-越南广宁植物病虫害防控”等项目,积极推动与越南边境省开展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合作。在提升越南动植物疫病疫情防控监测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为广西及全国做好动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悉,目前,广西边境纵深50-100公里的范围内已进行畜禽A类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逐步建立了中越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阻截带。

      培训及合作机制效果良好

      2015年,广西在老挝的品种试验站作为培训基地开展农业培训工作,接纳了老挝国立大学农学院、沙弯拿吉农学院、占巴寨省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80名毕业生到园区实习;举办了2015哈密瓜种植技术培训班、沙耶武里省巴莱县杂交玉米LC188现场培训会,共培训了140人次。此外,老挝当地农业官员、技术员、农民及各界人士共490人次到园区考察、参观或学习。

      推动农业进步,人才是关键。“十二五”期间,广西通过举办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交流会、建立高产作物示范基地、为东盟国家举办技术培训班、派出专家赴东盟国家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方式,积极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广西农业系统先后为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文莱等国家举办研修和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员1200多人次。广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也已被编印成英文版书籍,作为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培训教材。

      此外,“十二五”期间,广西还积极拓展和深化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逐步建立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交流机制。永久落户南宁的东博会,成为广西与东盟及境外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从2011年开始,农业部每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介活动。2012年,农业部正式批复同意在广西设立“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作为承担东盟国家农业培训、交流和合作的主要场所。“十二五”期间,广西继续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观光展示园和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袁隆平东盟农业科技博览园等农业合作平台,推动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同时,广西与越南广宁等省建立了边境农业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磋商边境农业合作事宜。广西还先后与老挝、菲律宾、文莱、柬埔寨等国农业部门签署了农业合作协议,初步建立起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机制。

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种植的哈密瓜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