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成潮流
据统计,到2013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9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亿人。农民工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如何做好农民工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今,随着经济发展进程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了返乡就业创业的队伍。
马文峰至今还记得14年前自己从村里出发的那个早晨。那天,马文峰带着父母、妻儿的期望,与十几个村民一道,南下广州,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14年里,他不记得换了多少个厂子,也不记得换了多少个工种,只记得漂泊在外对家人深深的牵挂。
马文峰所在的南宁市江南区同宁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那时村里有人在广东打工挺挣钱的,我们十几个人就跟着去了。”十几年来,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收入也都不错。
然而,近两年马文峰却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广东的企业不像以前那么赚钱了,工资涨得也不多,而家乡这边越来越好。”
2014年8月,马文峰决定回家。“我在一家做防盗门的厂里干了6年多,生产防盗门的基本流程都了解,我想回乡自己创业。广西这几年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有很多优惠政策。不用出远门打工,又能照顾家人,当然选择回来。”
在广西,像马文峰这样的返乡农民工每年都在持续增加。
自治区人社厅厅长蒋明红介绍,2013年广西返乡创业人数约为20.6万人,每年有近10万个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小微企业在成长。“从这几年的宏观趋势和具体统计来看,广西已经由原来的以劳务输出为主进入到现在的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就业并重的新时期。”
农民工返乡人数缘何持续增加?广西这样的劳务输出地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哪里?
答案很明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撬动了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地域经济的向好,让东、西部省份很多企业提供的工资差距日渐缩小。同时,产业结构调整让很多年龄偏大、缺乏技能的农民工不再适应东南地区企业发展的需要。
《广西2014年农民工专项调研报告》显示,广西返乡农民工群体以30-40岁为主,其次是41-50岁,初中文化、技能较低的占49%。“许多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渐渐不能适应现代产业用工所要求的高约束、高效率、快节奏、重负荷。同时,许多企业对农民工重使用轻培养,不注重引导他们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技能提升,使其找不到归属感。企业工资一旦缺乏优势,农民工自然会选择返乡。”广西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所长姚华分析。
另一个原因是家庭的牵绊。“在外面打工苦点累点没什么,最难的是对孩子和父母的牵挂。只要在家附近有活干,哪怕工资稍微少一点,我也愿意回去。”在东莞打工多年的黄秀珍道出了农民工的心声。
当家乡的“引力”超过外出务工的“拉力”时,农民工返乡就成为顺势的选择。“无论农民工外出务工还是返乡创业,都是宏观经济发展走势的微观体现。”姚华说。
顺应新变化出台新措施
“抽样调查表明,我区有71%的农民工倾向在家乡附近的县城或大中城市创业。我们要顺应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的新变化,采取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2014年全区农民工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返乡农民工回到广西有哪些需求,怎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怎样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为解决这些难题,2014年1月起,广西针对农民工就业创业、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16项专题内容展开深入调研。人社、卫生、教育、住建等所有与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相关的部门全部参与其中。调查显示,2013年广西给予注册资本金补助的新创办微型企业中,农民工占76%,成为创办微型企业的主力军;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规模以5万元以下为主,占46.5%,其次是5-10万元,占38%,平均每户创业带动就业5人。
创业路上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去年6月,我区出台《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将“积极促进农民工创业”作为专项内容单列出来,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提出明确办法和措施,积极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
“全区县级以上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将小额担保基金由2亿元提高到5亿元,保障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工创业贷款需求,增加农民工受益人数;支持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每年安排专项用地指标保障农民工创业园项目建设;农民工创办小微企业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给予补贴;对使用荒山、荒滩、荒沟等未利用地创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保障安排用地指标……”可以看出,我区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每一条措施都是具体、明确、清晰的。
暖心政策助力“凤还巢”
我区各地也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助力返乡农民工创业。
“没想到我们返乡创业,政府还给我们发优惠证,感觉心里很踏实。”在外面务工多年的农齐今年刚回到南宁市江南区江南镇准备创业,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就为他送来了暖心政策。
南宁市江南区启动了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凤还巢”工程,返乡农民工拿着优惠证将会得到资金、场地、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迅速,返乡农民工有技术、有干劲,他们创业的项目基本都与之前在外打工时的工作相关,成功率较高,对地区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南宁市江南区人社局局长梁刚毅说。目前,江南区返乡农民工队伍中已经出现一批创业者,他们在养殖、家政、木材、种植等多个领域表现出色,带动就业成效明显。
在百色,农民工创业园已然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乐土。2013年12月至今,百色全力打造“4+2”农民工创业园区模式,即以右江河谷的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4县区为核心,以靖西、德保两县为腹地的综合型农民工创业园,为全区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探索有益经验。
“上面种菜,下面养竹鼠。不浪费空间,还能资源再利用。多亏了政府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合作社。”田阳县80后农民工陈思来返乡创办的循环资源养竹鼠合作社,得到了政府在用地、技术和资金多方面的帮助,辐射带动附近100多户农户合作养殖。
“农民工创业园区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在劳动权益保障、金融财税支持、户籍制度改革、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为农民工提供贴心服务,使返乡创业农民工实现从他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变。”自治区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黄家文介绍称,我区将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创业园的政策支持体系并抓好落实,使创业园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栖息地”,成为企业的“孵化器”。(记者\姚 琳 通讯员\王宝杰 田代强 李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