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科院与东盟农业科技合作纪实

01.07.2015  16:02

  让良种穿越国界结硕果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杨  秋

        编者按:

        近日,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先进技术需求最大的仍是农业和能源两方面,广西在这两方面与东盟的合作优势十分明显。

        近几年来,广西农业科学院在与东盟国家合作和交流中有哪些亮点?广西农业科技人员在走向东盟国家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收获?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广西农业科技推出了哪些新举措?6月下旬,记者走访了广西农科院,采访了该院相关负责人及与越南、柬埔寨等合作项目的援外技术人员,听他们讲述与东盟科技合作背后的故事。

        肩负国家项目重任

        上世纪90年代起,广西农业科学院就迈出了与越南合作的步伐。2000年,吕荣华博士被广西农业科学院选派到越南,从事“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项目。利用这个机会,吕荣华在越南河内农业大学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课程。如今,负责东盟农业科技研究的吕荣华,几乎每个月都穿梭在东盟各国尤其是越南,与同事们一起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架起交流沟通的桥梁。

        “在国外从事项目合作,与国内不一样。在国外做不好,别人说的就不只是我个人,而是说广西的技术不行,中国专家不好,那可影响大了。”吕荣华坦言,在越南负责项目的那段时间担子重,常常睡不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看书,或者打电话回国内请教专家。

        “有一次,越南太平省的一个农民拿了我们的品种回去种植,发现该品种表现极好,但由于记不清品种的名字,就包了一些种子,让在越南农大读书的学生专程找到我,详细了解情况。”吕荣华告诉记者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事。他参与的“中越农业综合技术示范研究推广基地”项目,是中越两国政府间科技国际合作项目,也是我国在越南成功建立的首个农业综合技术示范基地。

        通过该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成功将我国的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在越南进行示范推广,对我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已成为我国研究越南及东盟各国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推介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重要平台之一。

        2009年至2012年,吕荣华还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我国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爆发与越南虫源的关系及可持续防控策略”在越南的实施,经过三年研究,掌握了中越两国褐飞虱、白背飞虱生物型的组成结构及我国广西与越南褐飞虱、白背飞虱生物型的变异动态和变异的趋势,明确了我国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爆发与越南虫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出了以异地测报为基础的“两迁”害虫抗性可持续治理的防控策略,为中越两国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提供依据。这两个项目在2007和2013年均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