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师生大行动 节俭“种”在心

26.03.2015  17:25

    新华网南宁3月26日电(记者徐海涛)文化表演唱响节俭养德歌、环保理念催生发明新点子、生活废弃物变成创意小制作……走进南宁中小学,一场场以节约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崇尚节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校园新风尚。

    “以前谈到节俭节约等思想道德教育,大家想到的是书本上的内容或者一些标语,这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好营养,但吸收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副校长梁晓明说。如今学校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将节俭节约理念充分融入实践主题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取得了很好成效。

    走进滨湖路小学,记者看到,有关师生们在节粮、节水、节电、节能等方面的创意和实践随处可见,浓厚的节俭育德氛围给干净整洁的校园增添了一份别样美丽。

    在教学楼一楼,记者看到,花样校园主题“兰花展”吸引不少学生驻足,数百盆精心布置的兰花配上孩子们精心创作的颂兰、画兰等书画作品,让书声琅琅的校园满溢花香兰韵。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兰花多是从学生们家中暂借过来的,布展的架子和布料也是循环利用,新的办展方式不仅节省了开支,还激发了孩子们的文艺创作热情。

    记者随后在一间教室看到,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摆弄着一个个装满果皮、蔬菜叶的白色塑料桶。教师李婧介绍,这是学生们在亲手学习制作环保酵素,经过处理,原本要丢弃的生活垃圾将转换为具有净化水质等功能的“新宝贝”,而塑料桶是同学们通过收集废弃矿泉水瓶从公益组织那里换来的。

    李婧表示,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学生们把节俭环保理念转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性大为提高。“这些科学活动特别有意思,我很喜欢,通过动手参与不仅学到新知识,还明白了爱护环境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滨湖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节俭小使者”廖晓婷说,以前看见路边别人扔的垃圾总觉得与自己无关,而现在自己都会主动拾起来。

    如今,这种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在南宁市各中小学已经普遍展开。有的学校为培养学生节俭意识,倡导毕业生将教材等免费传给下届学生,有的还开展了“绿色兑换”活动,组织学生把日常收集到的矿泉水瓶、废纸、易拉罐等物品带到学校兑换自己喜欢的植物,将节俭教育与环保教育、绿色生态教育融为一体。

    此外,南宁市不少中小学还探索将节约教育融入学校管理和师德建设之中。

    在良庆区大塘镇、那马镇等一些寄宿制学校,校园管理举措进行了很有针对性的细化,如在学生餐饮方面提倡“小份、多次、管饱”和“不剩饭、不剩菜”,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在节能管理方面,学校动员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现象,在学校采购各类设备时也尽量选用节能性能好的产品,减少资源消耗,并加强设备的日常管理,避免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一些受访教师表示,“节俭养德”行动对于教师队伍而言也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据悉,部分学校正通过“俭以养德向我看齐”等活动,引导教师在崇尚节俭、反对浪费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营造校园厉行节约的浓厚氛围,推动广大师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记者了解到,通过上述融入式教育举措,节俭节约理念逐渐在广大师生心中扎根发芽,并且呈现出由校内向校外扩散传播的良好态势。

    南宁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小学勤俭节约教育效果已经拓展到了学生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勤俭节约带回家”等方式,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参与到节约行动中,节俭节约正蔚然成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