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理保护标志产品推动农户脱贫致富

06.01.2017  15:31

  “品质决定价格,我们西林县的麻鸭是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精品,100元一只还算便宜了。”广西西林县天臣麻鸭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华江说,2012年实施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保护后,西林麻鸭成了客商的抢手货。

  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交汇区域,北回归线横贯中部,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非常适宜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近年来,广西大力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形成特色产业、挖掘历史、培育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吸引了大批青年返乡,推动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目前,广西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地标产品66个,已获公告受理11个,新申报5个,在2020年前可供挖掘的近50个,发展潜力巨大。其中,广西质监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申报成功的47个地标产品生产总值达170亿元,均增值效益达20%。

  2012年,广西贫困县西林县沙糖桔实施地标产品保护后,种植面积以每年2.5~3万亩的速度递增,田头批发销售价每年以20%递增,近年最高价达10.8元/公斤,亩产值最高达6万元,采收季节时供不应求。目前,西林县拥有西林沙糖桔、西林麻鸭、西林姜晶3个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地标产品的生产总值已达6亿元,比2010年统计数据高出一倍,全县地标产品人年均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800元,比保护前增长约20%,惠及农户、种养户达10万人。

  近年来,广西质检系统积极帮助2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1个自治区级贫困县申报获批地标产品29个,占广西地标产品总数的44%。2011年,贫困县融安县的金桔获得地标保护后,深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该县大将镇三马三鑫合作社农民潘敏隆介绍说,“合作社里有50户农民,种植金桔250多亩。一户农民种植五六亩,按1亩60株果树,年产量6000~7000斤/亩,除开成本,利润可到1万/亩,也有一些农户通过电商、微店销售金桔,做得好的电商营业额可到二三十万。你看,对面那栋新楼就是合作社里一户农民用种果收入新建的。”村里随处可见整齐划一的果园和新楼房,果农人均纯收入2010年为4714.8元,2015年达9328元,每年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吸引了大批青年返乡,推动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2014年,横县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横县茉莉花茶以79.71亿元的品牌价值入选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成为广西第一个符合中欧地理标志互认相关标准、入选我国在欧盟保护的第一批地标产品。横县日益响亮的茉莉花茶品牌,成功吸引了一批国内著名企业投资建厂。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横县茉莉花茶标准化加工区,占地120亩,完成投资1.1亿元,2016年4月建成投产,可年产高档花茶1000吨,加工拼配高档花茶5000吨,产值可达1.5亿元。福建春舞枝花卉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茉莉花卉综合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3亿元,目前已签订投资协议书,取得用地指标,项目用地65亩,建设集商务、服务、观光为一体的茉莉旅游观光大楼。

  此外,横县打造以地标产品为主题的中华茉莉园、圣种南山白毛茶生态茶博园等景区,知名度在国内外不断提升,是游客必到之地,成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该县旅游接待人数达169.09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3.85亿元。

  保护一个地标产品,就能形成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1996年,田东县被命名为“中国芒果之乡”。2011年,田东芒果获得地理保护后更具备优势竞争力,田东香芒单价由原来约2元/500克,上升到现在的2.5~3元/500克。目前,田东芒果种植规模达23.57万亩,产值约8.5亿元,已成为田东县支柱特色产业。2011年,北流市的“凉亭鸡”获地标产品后,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建立凉亭鸡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方式,带动700多农户积极养殖凉亭鸡,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使凉亭鸡养殖走上产业化、规模化道路,一年肉鸡出栏1200万羽,2015年产值达3.97亿元,对整个北流市乃至广西的养殖业都有积极的影响。

  地理标志文化根植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承载着一方的特色,传承着特色文化。挖掘地标产品,对文化传承也有积极意义。钦州坭兴陶有1300多年历史,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2008年获批地标产品后,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促进了坭兴陶的历史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助推坭兴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钦州市谋划建立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千年古陶城),规划约2700亩,建设坭兴陶博物馆、大师工作室、标准厂房、院落式厂房、商业街、体验中心、生活配套区等。历史文化孕育了“坭兴陶”,而现在坭兴陶又成为了钦州市名片,地标产品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