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好老师”苏慧敏:舍己救学生 大爱铸师德
大爱铸师德
——记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林堂小学老师苏慧敏
潘笑笑十分感激苏慧敏老师。 韦锦高摄
2月14日,细雨蒙蒙,潘笑笑和伯母韦艳花、潘婷和妈妈黄秀红手捧鲜花,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看望提前出院、回家静养的苏慧敏老师。
时间回溯到1月19日下午,大兴乡林堂小学老师苏慧敏护送学生过斑马线,一辆摩托车飞快冲过来,危急时刻,她毅然决然地推开学生,3名学生得救了,她却被撞出14米,造成重伤。
“苏老师,对不起……”见到右胳膊上缠着绷带的苏老师,韦艳花突然哽咽起来,泪水夺眶而出。
苏慧敏接过鲜花,微笑着说:“您不要这样想,她们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
“苏老师,希望您早日康复,下学期能继续给我们上课。”潘笑笑和潘婷说。
韦艳花握着苏慧敏的手:“希望我侄女也能成为像苏老师一样的人!”
春节前,记者随自治区新闻采访团再次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走近“广西好老师”“瑶山最美女教师”苏慧敏,感受她优秀的品格和崇高的师德。
“这里是亲戚的家,也是你们自己的家”
好儿媳人人夸,大家庭个个赞。
没有分家,没有争吵,在下坳镇,王家家风好、人心善,大哥提及弟妹苏慧敏,他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王家亲戚众多,家里人来人往,苏慧敏从不怠慢,也不轻视。堂哥、堂弟的孩子和表弟的孩子在下坳镇中学读书,每逢周五,他们都要到王家过周末。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可是苏慧敏都把他们当成骨肉至亲。因为家在农村,起初孩子们到她家有点生分、拘谨,苏慧敏见状,热情地说:“这里是亲戚的家,也是你们自己的家。”周六,她主动帮4个孩子洗衣服、刷鞋子、补功课。2013年9月,表侄梁峰考入河池市第二中学,对表婶非常感激。
百善孝为先。除了照顾公公婆婆,苏慧敏还要关心自己93岁高龄、卧病在床的爷爷,以及耳聋的父亲和患病的母亲。苏慧敏的娘家在保安乡保安村弄苍队,离下坳镇有70多公里。周六下午,她与丈夫王远欢骑两个小时摩托车,步行40多分钟,才能回到家里。一到家,顾不得歇息,就给爷爷喂饭、擦身、换衣。
“我的儿媳妇很辛苦。”公公王永立心疼地说。
弄苍队没有公路,村民赶集、小孩上学,都要走三四公里山路,才能到公路。山路不好走,下雨天泥泞,又容易滑倒。前年,村民提议建一条屯级路。
苏慧敏得知消息后,动员家人出钱出力。那时,父亲正打算建房,家里的老房子已破旧不堪,每逢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瓦片往下掉。苏慧敏对父亲说:“爸,我们先捐钱给队里修路,等路修好了再建房子吧!”见父亲沉默不语,苏慧敏又继续说:“现在队里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公路,等路修好了,也方便把材料运进来啊!”
最终父亲同意了女儿的建议,于是,她和父亲一起,拿出7000多元支持修路。
“他们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
与林堂小学大多数孩子相比,读二年级的韩成益是不幸的,刚出生时,母亲去世,父亲沉沦,酗酒成性。苏慧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给他买生活、学习用品。
住院期间,当得知韩成益的爸爸因脑溢血突发去世时,在病床上的苏慧敏忧心忡忡、十分挂念:“孩子成了孤儿,这可怎么办呢?”
孩子事,无小事。虽然读三年级了,但孩子们依然对两年前的一件件温暖的小事记忆犹新:班上调座位,需要搬课桌,小朋友们搬不动,苏老师逐一帮搬;值日擦黑板,黑板太高了,同学们够不着,苏老师帮忙擦。
2013年12月,韦湘琴两天没来学校,这让苏慧敏非常担心。下午5时放学以后,苏慧敏对在大兴中学工作的丈夫王远欢说:“你开摩托车送送我,我得去韦湘琴家一趟!”
到了韦湘琴家,当得知她是因为成绩不好而厌学时,苏慧敏做起了她的思想工作。从此,每天放学后,苏慧敏都要为她补半个小时的功课。期末考试,韦湘琴进步明显。苏慧敏高兴地对丈夫说:“孩子进步了!”丈夫也很开心:“只要是给孩子帮忙的事,我都支持你。”
教学楼二楼有一间少先队活动室,是苏慧敏的“宿舍”。周一、周二学校事情比较多,苏慧敏很少回家,一般就住在学校这间宿舍里。平时,老师们有事外出,或者需要回家,都乐于找她帮忙。她总是说:“我在学校里,你们放心吧!”
2014年3月,四、五年级的包班老师韦美川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备感压力,导致身体不适。苏慧敏主动跟她说:“那我们换一下吧,我教四年级语文,你教一年级语文。”
苏慧敏低调、谦逊,对过去的成绩只字不提。在河池师专数学系,她单科成绩第一名;在永安乡安福小学、大兴乡林堂小学工作期间,她多次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2013年,在广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测试活动中,她荣获二等奖;她的论文《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经《大观周刊》杂志评审,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
“你们是孩子家长,也是我的亲人”
1月27日,得知苏老师受伤的消息后,在南宁打工的潘婷的父母潘炳信、黄秀红夫妇,第一时间赶到三○三医院看望苏慧敏。“我们会一辈子记住她的恩情的。”
“我们这村里呀,没有谁不认识苏老师的。”黄秀红说。儿子潘承翔读学前班,也是苏慧敏的学生。6岁的孩子,调皮、顽劣,放学后,经常在路边玩。苏慧敏不放心,于是常常送他回家,次数多了,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也熟了。“苏老师不嫌我们家穷,也不嫌我们家脏,有时候看到我们忙不过来,还帮着做家务呢。”两位老人感动地说。
“你们是孩子家长,也是我的亲人。”苏慧敏常说。村里无论红事、白事,苏慧敏都会到场。读三年级的梁靖源至今记得,几年前,外婆去世,苏老师来到家里,忙前忙后,还送上份子钱。
2013年5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后,苏慧敏与村民们一起,拿起扫帚、铁钳、铁铲,扫垃圾,捡废弃物,清理臭水沟、卫生死角,清除陈年垃圾。
“苏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三年级学生黄磊的爸爸黄绍鹏由衷地说。
一天清早,大雨倾盆,黄磊端着米粉从食堂去教室,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米粉泼了一地。见此情景,他哇哇大哭。苏慧敏看见后,帮他洗净碗筷,又给他打一份。
然而,更让黄绍鹏感动的是苏老师的一次造访。一天中午,烈日当空,苏老师突然来到了他家里。要知道,他们家在大兴乡与下坳镇的交界处,步行需1个小时,苏老师就这样走来了。“黄磊爸爸,孩子有点马虎,不够大胆,要多鼓励……”苏慧敏一坐下就向黄绍鹏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2月13日下午,三○三医院骨科病房,要出院的苏慧敏起身与病房里一位80多岁的阿婆告别。阿婆拉着她的手,亲切地说:“孩子,你好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像你,我们的国家就大有希望……”
2月1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就苏慧敏老师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勇救3名小学生的壮举作出批示。
大爱无声,师德流芳。(刘 琴)
将“分内的事情”做得厚重如山
本报评论员
35岁的壮族女教师苏慧敏,是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林堂小学的一名普通老师。
她的日常所为,都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细碎事情:掏钱帮孩子买课本,为孩子补功课;照顾寄宿学生,夏天为他们买蚊香冬天添衣裳,夜半看护发烧生病的学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诸如“我没有那么伟大,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分内的事情”等等的真情自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山村女教师,却在生死刹那的抉择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身边的孩子们将“分内的事情”做得厚重如山,树立起一个好人的坚实身影;向全社会全广西,给出了一份好老师的优秀答卷。
去年教师节,习总书记到北师大考察时,希望全国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苏慧敏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善举,她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那种教书育人、率先垂范的高尚情操,那种勤勉善良、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正是一个好老师的具体生动体现。
将“分内的事情”做得厚重如山,当像苏慧敏那样,尽忠职守,始终如一。一句“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是这个山区老师对孩子们最深切的期望。好好学习,是为了有能力认识世界;走出大山,是要有能力回来建设大山。苏慧敏和她的同事多年如一日,用知识坚固孩子们的梦想翅膀,用言传身教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学生需要这样的好老师,社会需要这样的身边好人。有了一个个这样的好老师、好工人、好农民、好干部等,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凝聚起澎湃前进的强大正能量。
今天的广西,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既是为民族振兴伟大梦想的实现,也是为了全面提高每个人的道德文明素养,能够与日益丰富的现代物质文明发展相匹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内涵,转化沉淀为每个广西人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当以苏慧敏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勉工作,诚信做事、友善待人。像苏慧敏那样,将“分内的事情”做得厚重如山。
要将“分内的事情”做得厚重如山,无论能力大小、职位高低,也不管是什么职业干什么工作,各尽其责、各展其才,聚人人向上正能量,就能成社会进步之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