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巧用督查暗访促脱贫攻坚

27.03.2017  17:16

        本网南宁讯(龙照勇)广西壮族自治区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从2016年7月起,广西紧盯脱贫攻坚关键环节,瞄准靶心聚焦发力,建立推行并逐步规范脱贫攻坚督查暗访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区上下形成了水紧鱼跳、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据国家统计局最近核定,2016年广西减贫111万人,占去年全国脱贫人口的近十分之一;2017年广西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势,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规范督查暗访机构队伍。 为克服临时督查组的种种弊端,广西从区直相关单位抽调8名熟悉扶贫政策、敢于较真碰硬、能够吃苦耐劳的业务骨干组成自治区脱贫攻坚督查暗访组,内设2个督查暗访小组,均由处级干部带队,并调剂配备2辆越野工作用车。督查暗访组除定期召开学习讨论会外,还建立微信工作群,实时沟通工作情况,共同研判发现问题。同时,督促指导各市、县相应建立起能暗访、会暗访、敢暗访的专门机构队伍,日臻完善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做到专业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规范督查暗访范围内容。 全区各地各部门均属于督查暗访对象,重点督查暗访市、县和自治区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单位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情况,推进落实脱贫攻坚中心工作、政策文件和扶贫资金项目情况,完成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指标情况,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情况,以及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粤桂扶贫协作工作,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工作,精准帮扶工作等情况。截至目前,共督查暗访了82个县、147个村、636户贫困户。
        规范督查暗访流程要求。 采取事前不打招呼、事中不要陪同、事后不准接待,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推动督查暗访由“点水效应”向“鲶鱼效应”转变。即:督查暗访组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四随机到市、县、乡和相关单位听、谈、查、看,或悄悄进村入户详察社情民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第一手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掌握第一手动态;对督查暗访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扭住不放、跟踪督办,直到处置完毕,以问题的解决推动工作的落实。现在下乡常听群众讲:“以前扶贫是群众求干部,现在是干部找群众。
        规范督查暗访通报形式。 改变以往表扬与批评混夹或先表扬后批评的通报形式,对督查暗访发现的好做法、好经验用红色字体文头的《广西精准脱贫攻坚简报(红榜)》通报表扬,问题和不足用黑色字体文头的《广西精准脱贫攻坚简报(黑榜)》通报批评。同时,在《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开设专栏,表扬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曝光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大张旗鼓地表扬好的,旗帜鲜明地批评差的,达到总结、交流、整改和促进工作的目的。广西“红黑榜”通报制已成为全国先进典型,被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表扬推介。截至目前,共印发“红榜”简报11期,通报表扬18个县或单位;印发“黑榜”简报15期,通报批评41个县或单位。
        规范督查暗访整改落实。 督查暗访组每周星期五回来后,将督查暗访结果整理形成《广西脱贫攻坚督查暗访专报》报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同时以“红黑榜”简报的形式原汁原味向相关市、县和单位反馈,责令限期整改被“黑榜”通报问题,并适时进行回访。事实证明,凡是上过“黑榜”的地方,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去年9月桂平市曹良村无办公用房、无村集体经济收入、无安全饮用水的“三无”问题上“黑榜”后,该村加压驱动,短短几个月就筹措资金6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集体经济日益壮大,督查暗访组最近到该村回访时,村民对此赞不绝口。
        规范督查暗访结果运用。 对年内上“黑榜”1次的,由所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年内上“黑榜”2次的,或问题较为严重的,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年内上“黑榜”3次及以上的,或问题较多且十分严重的,或回访发现“黑榜”通报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按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督查暗访结果作为平时扶贫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上“红榜”的相应加分,上“黑榜”的相应减分。结果运用给各级干部戴上“紧箍咒”,把责任唤醒压实,倒逼各地各部门举一反三、对照检查、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