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扎根西部民族地区 引领八桂人文社会
编者按:近年来,广西各大高校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与资源,开辟出包括校企协同育人、产教高度融合、政策倾斜支持、平台基地支撑等多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用创”新路子,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含金量颇高的“双创”成绩单。12月26日至31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新闻网 承办的“创新创业展活力 高校青春风采行——2016年广西教育网络行”大型采访活动举行。来自全国29家主流网络媒体的记者走进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贺州学院7所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成绩突出的广西代表性高校,聚焦广西高校创新创业亮点成果,利用互联网传播创新创业动人故事,将广西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做法推向全国。
扎根西部民族地区 引领八桂人文社会
——广西师范大学“人文强桂”剪影
广西新闻网 全媒体报道组/文、图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日前,参加“创新创业展活力 高校青春风采行——2016年广西教育网络行”采访团来到有着“八桂教育鼻祖”美誉的广西师范大学,实地探访广西师范大学建校史上首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工作室。网媒记者们通过一部部探究教育真谛的著作和一系列立足民族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成果感受着这所师范类高校执着无悔、立德树人的精气神。
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一流师资团队的努力下取得了瞩目的科研教学成果。全媒体报道组 摄
创新驱动之魂 凝练一流师资打造八桂名师队伍
“有人曾说,一流大学的核心就是凝练一流师资。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光看师资力量就令人心生敬畏。”来自腾讯教育的记者郭丽娜兴奋地说,“师大名师如云,藏龙卧虎,教育学部可谓创新驱动的‘核心地带’。”改革开放后,一批在全国教育学科有影响力的叱咤教坛的“学术大师”如: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优秀专家”王枬教授,国家督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杰远博士,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罗星凯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侯莉敏教授,首批校长国培专家高金岭教授等均在此笔耕不辍、潜心研究,他们用匠人情怀书写教育家国梦。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校训精神。84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坚持扎根壮乡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的办学理念,培养了近25万名师德高尚、学业精深的教师和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造福社会的科研成果,为广西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杰远博士的对话中,网媒记者们感受到师大的“独秀”精神和“乐群”情怀,以及学府上下由内而外散发着的对学术研究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不二追求,对“教育”二字愈发感受到一番全新的领悟。中新社记者王敏坦言,她被广西师大一流师资队伍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质朴无华的教育大爱感动了。正如一代代师大学子所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生命与生命间的一场场对话。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做学问就好比攀登山峰,越是接近登顶越是清冷寂寞。而对常年处在教育学术研究金字塔顶端的学者大师们而言,他们的观点或方案将穿越教育现象本身映射在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不折不扣透过现象洞察本质的人文利器。
在交流中记者们得知,长江学者工作室的团队心系民族地区人文教育创新发展,倡导创新教育理念要争取进入国家顶层设计。孙杰远博士与其领衔的教育学团队提出了教育学原理及民族教育的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理论,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应用并创新人类分析范式;提出国家发展战略中广西“战略支点”的教育支撑策略。近3年,用夯实科学的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自治区级及横向项目50余项。其中16项目研究成果被广西教育厅充分采纳。
对于“高冷”不易理解的学术研究与领域价值,网媒记者中有人使用了一个趣味十足的比喻来解释。“听了孙杰远博士的介绍,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广西师范大学引领着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就好比时尚圈中发布流行风向标的往往都是知名品牌,教育学部的师资团队就是为民族地区尤其是广西未来教育的发展面诊把脉的谋士智库。”
广西师范大学出品的“高精尖”人文科研成果。全媒体报道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