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开放合作回望:科技“走出去” 硕果赢回来

20.01.2016  10:39

  “十二五”期间,广西科技外事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力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能力不断提升,广西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不断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迈上了新台阶,为服务我国周边外交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自2013年9月成立以来,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为目标,搭建平台、拓展渠道、组织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月11日,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刘建宏介绍。

  有效推动与东盟国家共建双边技术转移中心。2014年,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先后与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4国建立双边技术转移中心。2015年5月27日,科技部和印尼研究技术与高教部签署合作协议,支持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印尼方共建中国-印尼技术转移中心。目前,中心正积极推进与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共建双边技术转移中心事宜。

  建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中心围绕现代农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加入协作网络。截至2015年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数已达1665家,其中国内1202家、东盟国家463家,协作网络成员已覆盖国内主要省市和东盟各个国家。同时,中心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产业联盟建设,并于2014年9月正式成立“中国-东盟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

  建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信息与对接平台。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信息与对接平台建设,建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官网、中国-东盟技术转移B2B技术对接平台、中国-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东盟小语种辅助翻译系统、中国-东盟科技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服务平台。目前,中心官网发布信息4000多条,利用B2B技术对接平台为中国、东盟企业发布项目供需信息超过1000项,促成网上对接280余项。

  成功组织系列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活动。中心已承办了3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在国内外举办了27场技术转移活动,组织约730项技术进行展示、对接,超过1888家企业和机构参加(其中东盟国家719家),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468项,协议金额超过50亿元。

  积极开发东盟科技人力资源。中心先后举办了3届中国-东盟技术经理人培训班、第一届中国-东盟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以及中国-东盟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培训班等面向东盟国家的专项技术培训班13次,培训东盟国家学员270多名。

  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上新台阶

  “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是广西科技对外合作的重点。‘十二五’期间,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迈上了新台阶。”刘建宏说。

  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自治区科技厅指导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中方单位牵头,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等东盟国家建立起7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1300亩。中方通过培训、现场示范等方式开展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帮助当地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了我国农业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

  与东盟国家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本地化联合研究卓有成效。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和泰国孔敬大学共建“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开发中泰药用植物专业数据库,并合作完成了由中泰两国常用传统药物如桑葚、三七等组方保健食品的制剂工艺研究及药效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力机械研究所与柬埔寨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适合柬埔寨使用的木薯机械设备,带动了当地木薯产业的发展。

  面向东盟国家开展技术人才培养。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了热带亚热带农业技术、跨境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等10期国际专题培训班,来自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等东盟国家的16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促进广西先进适用技术向东盟国家转移。同时,向东盟国家派出广西科技代表团19批94人次,密切了科技人员往来;组织2批26人次赴新加坡进行了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管理培训交流,学习借鉴东盟国家先进经验与做法。

  以全球视野引进国际创新资源

  “十二五”期间,广西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以全球视野引进国际创新资源。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取得新提升。“十二五”期间,广西在已有4个科研机构获得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目前,广西获批认定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经达到11家。如广西医科大学“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为广西首批获科技部认定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类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中国-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广西首家获科技部认定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类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际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合作渠道不断拓宽。“十二五”期间,广西承办了国际甘蔗糖业研讨会(IS-2014)、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20多场次,与美国、意大利、巴西、古巴、布隆迪等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农业科研单位,以及东盟及南亚国家的一批科研和教学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和备忘录120多个。

  积极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广西9家国际合作基地执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1项,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的总投入达到1.2亿元。自治区科技厅通过举办或协办学术交流、技术研讨、科技培训等国际科技交流活动,邀请50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来访考察、技术交流;派出300多人次到35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合作研究、短期培训以及参加国际会议;引进和培养人才300多名。此外,国际合作基地与40多个国际研究机构、大学建立起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合作研发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

  国际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助推了广西科技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成果。如广西科学院通过与巴西圣保罗大学、捷克布拉格化工大学合作开展甘蔗糖蜜酒精、纤维素乙醇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建立了甘蔗糖蜜酒精、木质纤维乙醇低成本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记者简文湘 通讯员罗锦模)

[责任编辑: 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