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恭城:沼气池串起生态农业链
新华网南宁8月26日专电(记者韦大甘、钟泉盛)“我们村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沼气,前几年县里引进专业公司为我们提供沼气‘全托管’服务,现在我们用起沼气来就像城里人用液化气一样,既方便又卫生!”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村民周强说。
走进周强家的厨房,墙壁上的沼气输配系统映入记者眼帘。周强告诉记者,这套系统由脱硫器、主管道、总成盒、流量表等配件组成,用气量可以直观地在流量表上体现。
“沼气可以用来点灯、做饭,现在天然气一罐价格为140元左右,而同容量的沼气只需要70元,低价、高效、方便、卫生的沼气在农村特别受欢迎。”周强说。
近年来,恭城县大力推行沼气发展,累计建设沼气池6.78万座,入户率达89.6%,以沼气为纽带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的可循环发展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带来良好效应,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的47%提高到目前的81.9%。
恭城县县长林武明介绍,过去30多年,恭城县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农村沼气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通过引进沼气服务公司,与大型养殖场合作,在全县推行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解决了农村沼气池利用率低、规模养殖场禽畜粪便处理难的问题。目前,沼气“全托管”已在全县9个乡镇全面铺开,覆盖农户1万多户。
“沼气池上连养殖业、下接种植业,串起了一条循环生态农业链。”恭城县能源办副主任田树文说,随着时代发展,农村过去单家独户的家庭养殖已逐渐过渡到集中规模养殖,大型养殖场每天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是极好的发酵原料,沼气公司收购处理后变成的沼液废渣是优质的生态肥,有偿提供给当地规模种植场、种植大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实现了“有机”循环。
逐步壮大的水果产业还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记者走进有着“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美誉的恭城县莲花镇红岩村看到,数十栋独具特色的农家小别墅整齐划一地坐落其中,房前屋后种满了姹紫嫣红的花卉,不远处的滚水坝和瑶族特色风雨桥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观看。
据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期,红岩村的村民便开始因地制宜种植5000多亩月柿,利用沼气池排出的沼渣、沼液作为生态肥推行月柿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并开发出脆柿、柿饼等系列产品,增加了水果的附加值。
2003年,通过月柿种植富裕起来的村民按照高起点规划兴建新村,目前全村已建成花园式小别墅80多栋,客房300多间,开办农家乐餐馆50多家。村民还通过市场运作成立旅游公司,依托生态新村和月柿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红岩村已接待游客25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当前,恭城县正从‘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模式向‘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模式延伸。”林武明说,在大力发展以沼气为核心的生态农业链的基础上,恭城县按照高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先后建成红岩、黄岭、大岭山等20多个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农村示范点,为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创造良好条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完)
[责任编辑: 刘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