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攻贫记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五年半时间,考验扶贫攻坚第一线干部的水平高下,就是能不能在经济快速追赶、扶贫任务繁重、生态红线压力和民族地区稳定等多个“鸡蛋上跳舞”,唱好一本既能打开全局又符合本地实际的“致富经”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高友村村民采茶归来
家喻户晓的桂林米粉可谓广西第一美食,但很少有人知道将桂林米粉店开遍大江南北的是广西天等人。
天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处“地球癌症”桂西南石漠化山区腹地,坐落在左右江流域分水岭之上,丰沛的左右江连同铁路和高速公路近在咫尺,却远远弃之而去。距区府南宁直线距离不足120公里,却要在一条两车道的山间公路上跋涉四个半小时,孤悬于广西发展大潮之外。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天等人以“天等人不等天”自励,纷纷走出大山务工。尤其是新世纪十多年来,全县45万人,有13万人常年在外打工,天等创业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功经营1500多家桂林米粉店,创造了广西大石山区人的打工奇迹。
2013年,天等外出务工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8.8亿元,占到全县GDP的40%。天等人正是靠着这种苦干,将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占农村户籍人口比率)从2010年的49%大幅降到2014年的24.8%。
然而,面对未来,天等的现实是,“十三五”期间贫困人口仍有10.2万人之众,四个天等人,就有一个贫困者。
“这十万余人要比上一个十万人难度更大、挑战更高。”天等县扶贫办副主任冯荣格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些贫困人口一般生活在石漠化最严重的地方。缺水少土,一些自然屯人均耕地不足0.3亩,耕地是碗一块、瓢一块的石窝地,无法丈量,只能以种植玉米的株数来测算。自然条件恶劣,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
据该县扶贫办测算,即使按照当前扶贫政策和自身努力挖潜,到2020年,也就是小康社会应该全面建成之时,天等县依然会有大约3万的贫困人口。“由于老弱病残、低保户或五保户、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低和接受农业实用新技术太慢等原因,虽经过帮扶,也无力脱贫。”
天等之困,也是全国扶贫现实的真实写照。按照2010年确定的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2011~2014年我国四年累计减贫5200多万人。但最新数据也显示,我国还有14个特殊连片特困地区、12.8万个贫困村,超过7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1200多万户家有病人、600多万户住在危房,都是共和国的民生之痛。
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曾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坦率陈言,“减贫也是有规律的,达到一定规模后,难度会边际递增。可以说,条件稍微好点的地方基本都脱贫了,剩下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五年半时间。今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月8日,在参加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号召贫困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立下军令状”,“好干部要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中央决策层的目标只有一个,决不能让任何一个贫困地区、任何一名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掉队。
为此,5月中旬,《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广西扶贫攻坚第一线——滇桂黔石漠化贫困连片区,探寻事关全面小康成败之战的最新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