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斥资14亿护生态保珠江流域水质
中新网南宁3月7日电 (记者 蒋雪林)地处珠江上游的广西,近来安排了14.64亿元人民币资金,全面启动生态乡村建设,以确保珠江流域上游水源的清洁。
通过乡村环境整治珠江流域水质好转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危朝安7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广西是珠江的上游,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珠江上游各支流的水质。而农村环境长期被忽略。据测算,广西农村每天产生垃圾约1.63万吨,没有开展整治活动之前,清运量仅0.34万吨,约有80%生活垃圾被随意堆弃。如不加强治理,将给珠江流域的水质带来严重影响。
“2013年5月,广西启动了声势浩大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实施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内容的乡村整治活动。”危朝安介绍,2014年,结合清洁水源活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广西累计投资7.45亿元人民币,在22个县(自治县、市、区)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每年可增加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900多万吨,直接促进了矿泉水、生态养殖业等产业发展。
危朝安表示,经过近两年的集中整治,属珠江水系的西江干流、柳江支流、桂江支流、郁江支流的河流水质状况总体均为“优”。其中,珠江流域广西重点河流断面整体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目前广西有17.2万个自然村屯制定了清洁乡村村规民约,占94.3%;有13.97万个自然村屯组建了保洁员队伍,占76.8%,为活动常态、长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危朝安介绍,广西在清洁乡村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2014年11月,全面启动了生态乡村建设,自治区本级安排14.64亿元人民币推进这一活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统一原则,以生态的理念思路、办法措施,全面开展“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逐步形成新的文明形态。
危朝安称,广西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长寿品牌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名声在外,吸引了大批候鸟人长期到广西巴马县度假养生。2012年,广西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已经突破100万。据中国老年学会统计,2012年中国共有百岁老人4.8万多名,其中,广西的百岁老人数就达3900多名,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目前,广西经过中国老年学学会认证的“长寿之乡”就达18个。广西拥有如此多的长寿之乡,与生态环境良好不无关系。
“为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广西将依托区位优势、生态优势、长寿品牌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广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一区三园”架构模式,即桂西养生养老长寿为主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桂北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产业园、北部湾国际滨海养生健康产业园、南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园。”危朝安说道。
有效利用生物措施改造和提升乡村品质
危朝安介绍,一下步,广西将重点对流域沿线、路网沿线和连片区块等进行分段、分片统筹谋划、系统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片区、条带、块状。在这个基础上,将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蚕桑、茶树、笋竹、家庭手工编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有机农业,严格保护好生态环境,把每个片区、每条路带、每条流域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努力建设成一个个绿色生态长廊、打造成一条条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有机统一、良性互动,使乡村建设更加生态、更有活力、更具特色,最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的。
他介绍,广西将以生态养殖为突破口,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生态养殖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下一步,广西将以生态养殖为重要抓手,加大对现有养殖技术的改造力度,以确立规模化集约化环保化无污染的养殖理念为核心,抓好以新型饲料研发和生态化生产、养殖排放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新型养殖技术,建立养殖业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养殖产业与农村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实现养殖产品生态、生产过程生态、生产环境全方位生态,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危朝安认为,广西选择以生态乡村建设为切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又保护了珠江流域的水质安全。下一步,广西将有效利用生物措施改造和提升乡村品质品位,通过充分发挥天然生物的美化功能、净化功能,运行不需要动力,不产生臭气和噪音,无需人员值守,可以解决乡村建设中的诸多重要问题和难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