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一个好规划,让瑶乡脱贫插上翅膀
本报记者 韦鹏雁 通讯员 苏宏流
10月16日一早,李海舜从梧州市食品药品检测所出门,搭乘公交车前往梧州南站,转乘动车前往柳州。到达柳州时已是中午,匆匆吃完一碗米粉,登上前往河池的火车。两个多小时后,他出现在河池西站,坐上了前往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的客运中巴。到达后,他骑上摩托车前往老圩场村,放好行李时天已经黑了。
李海舜是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食药监局)派驻老圩场村“第一书记”。今年3月起,自治区食药监局开始对口帮扶南丹县,该局派出了5个人,创新帮扶、真心帮扶,形成了1115工作模式,即编制一本规划,带好一支队伍,发挥一项业务,取得五大成效。
编写规划,赢来8亿元资金
林国梅是自治区食药监局驻南丹“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长,挂任南丹县委常委、副县长。第一次到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塘浪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她就被贫困状况震惊了:没有劳力,家徒四壁……她的眼眶湿了:“白裤瑶的群众实在太贫困了、太艰难了、太需要帮助了……”从此,她充分利用时间走村串寨,几乎走遍所有的贫困村屯,掌握了第一手详实资料。
南丹县是中国白裤瑶之乡,白裤瑶主要聚居在里湖、八圩瑶族乡条件恶劣的山区弄场,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生活习惯,脱贫难度极大。目前,还有1.83万人是贫困人口,占白裤瑶总人口的37%、全县贫困人口的57%,是南丹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硬骨头和制胜点。如何推进白裤瑶聚居区全面扶贫、整体脱贫成为林国梅每天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林国梅经过多天的加班加点,主持编写了《广西南丹县白裤瑶聚居区“十三五”脱贫发展规划》上报河池市、自治区,得到了高度重视。今年8月25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协调会,审议研究推进实施《规划》。会后,林国梅会同南丹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紧锣密鼓地与自治区各相关部门对接。截至9月底,已明确获得自治区投向南丹脱贫发展扶持项目资金和扶贫资金8亿多元。有几次忙于工作,回到南宁的她都顾不上回家看孩子一眼。有人劝她,一个挂职的干部,这么拼命干什么。她说,要扶贫,就要真扶贫、扶真贫,白裤瑶贫困群众那么苦,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多尽一点力、多出一份心去帮助他们责无旁贷、理所当然。
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长,带好队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成为林国梅工作的理念。创新率先在全区推动成立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互助联盟,制作发放第一书记职责“六字卡”,绘制村级精准脱贫网格化区域分布图,举办政策宣传大讲堂……让南丹县扶贫工作队成为了全县脱贫摘帽的排头兵。
林国梅还积极争取后盾单位支持扶贫资金150万元投入4个挂点联系村的脱贫摘帽。发挥业务资源优势,争取国家、自治区资金1200万元推动南丹县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指导推进南丹县创建广西首个食品安全示范县。
“她就是贫困群众的贴心人,是扶贫工作的‘女汉子’!”熟悉林国梅的人这样评价她。
短短半年,摩托下乡4000余公里
10月13日19时许,轰鸣的摩托车声在八圩瑶族塘浪村凉水井屯村头响起,村民们知道,“第一书记”黎国文来了。
村路坑洼不平,准备停车时剧烈颠簸了一下,黎国文赶忙伸出两条腿撑地,稳稳地停了下来,俨然一个骑摩托车的高手。他说:“我当兵出身,这点反应和处置能力还是有的。”
所驻村山高路远,后盾单位给四个“第一书记”每人配了一辆摩托车,方便工作的同时也出了难题:大家都没驾驶证,也没在山路上骑过。黎国文第一时间到县城驾校报名学习,领到驾驶证,从此骑车穿梭在各村屯间。
山区道路烂,摔倒是常事,黎国文凭着过人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没受过什么伤,但车的保险杠已经严重变形,车身也刮花了不少。
短短半年,黎国文的摩托车行驶了4000多公里,成效是全村20户以上自然屯硬化道路正在实施,贫困户入股办起了一个200多头的养猪场,建成50亩的中草药基地。
在里湖瑶族乡关西村,村部到拉教屯的3.8公里的道路正在实施,将惠及7个屯。村民蓝庆衷说:“没有张镇书记,这路修不了。”
修这条路最大的困难不是钱,是村民们的意识:政府要修路可以,但群众不出工不出力,占了田地、砍了树还得高价补偿。张镇来当“第一书记”时,整个村一条水泥路都没有。
张镇骑着摩托车上门,逐户动员,前几次一个群众不同意。他一次又一次上门,同时发动村里在外工作的同志回乡做工作,仅拉教屯的道路就开了不下十次群众会议。一次上门做工作时,突下大雨,没有准备雨具的张镇向群众借了蓑衣,一直到凌晨1时才回到村部,全身淋透,村民们感动了。
在张镇的发动下,群众拿出公益林等资金,内部调换土地,让7条通村水泥路建设列入规划,58户贫困户决定易地搬迁,建起了23座水柜。
发扬特色,养蜂养猪富村民
放好行李,李海舜就来到走廊查看蜂箱。他在梧州时业余养过蜜蜂,到了老圩场也养了一箱,这并非不务正业,而是帮助群众致富。
白裤瑶有养蜂传统,贫困户杨金贵就善养蜂。2015年,杨金贵从山上捕到30多群野蜂回来饲养,准备有收获时跑了20多箱,他打算放弃了。今年3月,李海舜找上门,劝杨金贵道:“养蜂是好路子,要坚持下去。”他认为,采用传统蜂箱是蜜蜂逃跑的原因,动员杨金贵网上购买新式蜂箱。
杨金贵不知网络为何物,更不相信网上买的东西。李海舜说:“我也养一箱,你跟着养。”他帮杨金贵买来了30个新蜂箱,并对20多个传统蜂箱进行改造。
10月15日,一位收购商上门,以每公斤160元的价格向杨金贵订购了15公斤蜂蜜。杨金贵笑了,他告诉记者:“今年没跑掉一窝,估算会脱贫。”目前,老圩场村已有8个贫困户养蜂。
尹立炎原在监察岗位工作,与养猪八竿子沾不着,没想到去里湖瑶族乡甲坪村任“第一书记”后,成了一个“猪倌”。
白裤瑶养猪传统是散养,自己吃为主,没有经济效益。尹立炎发动群众通过小额扶贫信贷,成立互助社养猪,没一个人愿意。尹立炎不厌其烦,给大家讲贷款抱团发展的好处;有人担心风险,他就和县政府签订市场风险价格补偿机制,终于动员22户贷款88万元参与。今年5月,甲坪村永福养猪专业互助社成立,目前第一批200头生猪即将出栏,预计每个贫困户可增收4000元。
尹立炎还指导建立的甲坪村丹阳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公司,获得广西出入境检验局颁发的出境水果果园注册证书。今年小试牛刀,5000多公斤红心猕猴桃出口东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