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左江花山岩画的独特性
覃彩銮
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族创作并留下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与国内外岩画相比较,花山岩画无论在分布的地理环境、作画地点、绘画颜料、绘画方法,还是画面规模、图像种类与形态、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创造性,表现出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美学与学术价值。
通过与国内外发现的岩画相比较,左江花山岩画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岩画分布带的独特性
目前在左江及其支流共发现82处岩画,从左江上游平而河畔的龙州县岩洞山,到中游的江州区至下游的扶绥县左江畔的镇龙山,绵延200多公里,形成规模壮观的岩画艺术长廊。岩画集中分布在绵延200多公里的沿江两岸,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都是少见的。
二、画面宽大,图像众多
左江花山岩画以画面宏大、图像众多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宁明花山岩画最具代表性。在金字塔般的花山临江一面宽200多米、高约50米的灰黄崖壁上,密布着数千个图像,目前仍能看到的各种图像有1800多个(还有许多图像因年长日久的日晒雨淋或石钟乳的覆盖),占左江岩画图像总数(4000多个)的72%,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岩画中画面最大、图像最多的一处岩画。凡左江流域各处岩画上所见的图像,在宁明花山画面上几乎都可以看到,有许多图像则为其所独有。其次为龙州棉江花山、宁明高山、珠山等,其图像100至200个不等。人物图像是各处岩画的主体图像,共3000多个,占左江花山岩画图像的75%;其次为各种圆形或铜鼓图像,共376个,占左江岩画图像总数的9.4%;再次为犬类图像,共86个。
三、岩画分布地点的独特性
目前左江流域发现的82处岩画中,有70处岩画位于左江及其支流两畔临江一面的崖壁上,约占岩画地点总数的85%,其中有54处位于江河的转弯处,约占岩画总数的65%,约占临江岩画地点的77%。左江花山岩画如此有规律的分布,在世界岩画中是绝无仅有的。
四、作画崖壁的独特性
左江花山各处岩画均位于形势陡峭险峻的灰黄色悬崖峭壁上,画面石壁多较宽大、平整、峭峻,其崖壁多呈垂直状,或上部外突、下部内斜。画面石壁呈垂直状者,上部多有突出呈檐状的巨岩,可避免雨水直接飘淋画壁,能直至保护画面的作用。画面距离地面或江水面20~50米不等,最高者可达100多米。在如此高峭险峻的崖壁上作画,为国内外所罕见。
五、绘画方法的独特性
左江花山岩画使用经过加工并掺合动物或植物胶的赫红色赤铁矿粉的颜料,采用投影式的色块平涂法绘画而成,图像形态呈剪影式,缺乏细部描绘。在绵延200多公里的82处岩画共4000多个图像皆采用同一方法绘制,图像形态与风格大同小异,而且人和动物身体各部比例协调,勾画准确,显得生动传神,动态一目了然,这在世界岩画绘画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堪称是世界岩画的奇葩。
六、人物图像形态的独特性
在左江82处岩画上的3000多个人物图像,无论是正身还是侧身人物,皆表现为双手曲肘上举,两手端高过头顶,与圆或方形头部略成“山”字形,两腿叉开,小腿下曲呈半蹲姿势,其折角与双手曲肘折角相对应。如此众多的人物图像的形态如此高度程式雷同化,而且形体高大,特别是正身人物图像,最高的达2.40米,以1.50米居多。画面中心的高大正身人身佩刀或剑,脚下有铜鼓或犬类图像,在世界岩画绘画艺术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区的阿尔插斯山峡谷中的瓦尔卡莫尼卡岩画上发现有使用赫红色绘成的人物图像,与左江花山岩画中的第四期正身人图像相似,即人物图像简化成图案式,头颈及身躯由一道粗竖线构成,上举的双手和半蹲式的两脚均以一道横折线构成。不同的是,意大利瓦尔卡莫尼卡岩画上的人物图像表示身躯的竖线向下延伸,直穿裆下,末端呈圆形,学者认为是刻画者有意表现人物的生殖器。但其图像不仅个体小,而且数量少,图像分散,难以同左江花山岩画相提并论。这样的人物形态,与骆越族崇拜蛙神并在祭祀活动中集体跳拟蛙舞娱神祈神有关。
七、图像组合的独特性
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人举行祭祀活动的形象反映。岩画既是表现祭祀活动的场景,那么,祭祀时必有主持祭祀仪式的祭司,有参加祭祀活动或歌舞的部族成员,有请神娱神和节奏歌舞的乐器,有祭拜的对象,正是这些要素构成祭祀场景的整体形式。这一场景的整体形式反映在岩画上,便是图像的组合。因此,岩画上图像种类和数量虽多,但每一处画面,都有自成单元的组合,即每一组合以一个高大魁伟、身佩刀剑的正身人物为中心,其脚下有铜鼓或犬类图像,左右两边或四周有序地排列着众多动态一致、形体较矮小的正身和侧身人。这样的组合或呈横向排列,或呈纵向排列,或成圆圈形排列。组合中心的高大正身人的身份,既是祭祀仪式的主持者或祭司,又是部族的首领,在祭祀仪式上还是集体舞蹈的领舞人。左右两边或四周的众多矮小人物,当是参加祭祀活动的部族成员,他们跟随领舞的祭司,踏着鼓乐的铿锵节奏起舞行进。行进中的舞蹈队形不时发生变化,呈现出舞蹈队形的多样性,有圆圈式(其中又有内聚式、向外扩散式、圆形旋转式)、横列式、纵列式、交叉穿梭式。圆圈式又分内聚式、外扩式、旋转式等,几乎包含了舞蹈展演应有的队形或组合。图像组合的多样性,反映了舞蹈组合与队形的多样性。如此形式多样的舞蹈组合或队列,是左江花山岩画图像组合的突出特点,为其他地方的岩画所罕见。
总之,左江花山岩画是2000多年前骆越人创作的艺术杰作,是骆越人留下的极为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人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瞬间造型的形象写照,因而,在岩画图像符号中,储存着丰富的骆越文化信息和历史记忆,铭刻着骆越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记,是骆越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文化艺术集中反映,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学术价值。
(作者系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