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荣:关于扶持广西服务业发展有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议

13.03.2015  13:35

全国人大代表 杨和荣

2015年3月9日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广西与东盟海陆相接,是国内唯一与东盟各国在海陆均有相连的省份,是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西进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相衔接的省(区),要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作出较大贡献。服务业是国家有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产业,但广西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发展。

一、广西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广西是“一带一路”战略中有机衔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门户

广西是古代丝绸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中国对外历史上长期发挥着海上贸易门户的重要作用。从区位看,广西西进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目前,广西已建成出海、出边大通道,形成了与东盟对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成为有机衔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门户,在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做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区域合作高地的作用

近年来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广西更多地参与了各种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建设,南宁至新加坡的经济走廊建设和泛珠三角经济圈建设等,成为多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发挥区域合作新高地的作用,充分发挥睦邻外交战略通道作用,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促进人文交流,传承和弘扬古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发挥起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示范效应。

(三)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成为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

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山水相连、陆海相通,近年来已初步建立起通往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在投资及贸易便利化方面,积极推进与次区域国家间互相通达客货运输,实施通关便利化,为我国与次区域各国的经济贸易活动提供了优质的通关环境,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今后随着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广西连接西南中南华南、服务全国、辐射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枢纽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四)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成为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核心基地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基础网。继续大力推动海陆空联运通道的畅通,加强通信、电力、网络等领域的联通规划和建设,深化网络空间战略合作,要共同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使之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需要搭建一系列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平台,需要加快区域网络设施建设步伐,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广西毗邻我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信息产品加工密集带—珠江三角洲信息产业聚集区,该聚集区的扩张和产业辐射势必给广西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利好。近年来广西信息产业的加快发展为搭建各种信息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将促进其成为建设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的核心基地。

(五)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成为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先导区

李克强总理2013年10月9日在文莱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中国与东盟“2+7合作框架”,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实现从“黄金十年”向“钻石十年”跨越发展。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提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广西将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先导,深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进一步开放货物、服务和投资市场,实质性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电信、能源等领域互联互通合作;加强金融合作,开展海上合作,增进人文交流,更大程度地惠及次区域各国人民,成为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先导区。

二、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于新形势要求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在我国历史长河里,广西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广西长期处于抗战备战前沿,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较为缓慢,与东部、中部地区差距逐步形成。90年代后,当全国沿海省份经济开始腾飞时,广西经济才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但由于产业基础差、经济底子薄、贫困面大,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不能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能适应广西自身经济发展需要,也不能适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一)服务业增速低于GDP增速,比重远低于全国

2004-2014年间,广西服务业增速有9年低于GDP增速,而全国有9年高于GDP增速;2005-2014年,广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低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而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高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

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逐年累积,导致广西产业结构与全国差距逐年拉大。广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全国的差距由2004年的0.7个百分点扩大到2014年的10.4个百分点,滞后全国15年左右。全国经济结构在服务业的引领下已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转变,而广西仍以工业拉动为主,经济结构依然呈“二三一”型。

(二)广西服务业发展落后周边省份

2014年,广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全国31个省中排第22位,与周边省比较,差距也较大。其中,分别落后广东(49.1%)11.3个百分点,落后湖南(42.2%)4.4个百分点,落后海南(51.9%)14.1个百分点,落后贵州(44.6%)6.8个百分点,落后云南(43.2%)5.4个百分点。

(三)规模以上企业少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2014年1-11月,广西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1474家,排全国第18位;营业收入为1032.1亿元,排全国第20位。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研究和试验发展单位均仅有4家,分别占全国的0.4%和0.31%,营业收入分别占全国0.13%和0.05%。

2014年,广西限额以上贸易业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28.8%,远低于全国49%的比重。2013年,在限额以上贸易中,批发业营业额占全国的0.9%,排全国第22位;零售业营业额占全国的1.1%,排全国第25位;住宿业营业额占全国的1.7%,排全国第19位;餐饮业营业额占全国的0.7%,排全国第21位。

2013年,广西规模以上文创企业仅44家,占全部文创企业的1%,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仅0.7万人,占全部文创企业从业人员的17.3%,比全国低14.2个百分点。

广西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广西服务业结构中,以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中,又以科技知识、资金含量较低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2014年,广西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6%和3.8%,分别比全国低1.8和2.2个百分点。这不仅制约了广西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也不利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仍较滞后

2005-2014年,广西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5.9%,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4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基本同步,仅低0.1个百分点。我区服务业投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落后,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区域内外互联互通水平不高,加上运营管理、服务效率质量等方面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广西的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密度指标均大幅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与周边的广东、海南、贵州等省相比,也基本落后。铁路方面,铁路网密度1.7公里/百公里,排全国第22位。公路方面,公路网密度47.2公里/百公里,排全国第24位;高速公路网密度1.4公里/百公里,排全国第22位。航空方面,2013年全国旅客吞吐量超过500万人次的37个机场中,南宁吴圩机场排26位,桂林两江机场排33位,总体排在后面。

沿海港口方面:2013年,在全国超过亿吨的22个沿海港口中,北部湾三港吞吐量为1.87亿吨,排第15位,吞吐能力仅相当于湛江一个港口;在全国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标箱的20个港口中,北部湾排末位;在全国23个规模以上港口中,北海港码头长度排20位,泊位排18位,其中万吨级泊位排第20位。防城港码头长度排第15位,泊位排第12位,其中万吨级泊位排第15位。

(五)公共服务设施落后

受经济发展滞后财力有限制约,广西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设施投入明显不足。

一是教育资源少,人才匮乏。目前广西仅有普通高等院校70所,占全国总数的2.8%,院校数排全国第18位;2013年,本科毕业生人数6.5万人,约占全国2%左右,毕业人数排全国第22位。

二是医疗资源匮乏。目前,广西拥有医院476所,占全国的0.2%,排全国第23位;其中,综合医院仅295所,排全国第24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员4.44人,排全国第22位;每千人口职业医师1.54人,排全国倒数第3位。

三是社会保障落后。2013年,广西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为17.63万张,排全国第19位;每千人口社会服务床位数2.8万张,排全国第23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8.12亿元,排全国第21位。便民服务网点1387个,排全国第26位。

三、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

当前,服务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改善城市面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广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也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形成

大国的崛起通常都借助通商通航对外贸易的巨大优势。从历史上看,世界一些大国的崛起无外乎都借助通商通航对外贸易的巨大优势,带动本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了整个社会工业的生产。典型的代表就是16世纪英国的崛起,通过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辉煌,最终成为世界第一个迈进工业革命的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广西北部湾地区是我国沿边靠海的南大门,是“一带一路”战略中有机衔接我国与东盟各国的重要门户,服务业发展滞后将不利于全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与推进。

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形成,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道路不联通,贸易就难以畅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2013年7月,李克强总理考察广西时提出,要把广西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李总理讲话的主要目的,是要广西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各省货物进出口的便捷通道。当前,广西的通关总量和效率仍比较落后,导致西南中南地区很多货物进出口都舍近求远,宁可迂回上海、广东等地港口进出,也不从距离更近的广西进出,变相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削弱了企业竞争力,这势必影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据海关统计,2013年,西南中南各省经广西口岸进出口额304.1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1.43万亿美元的2.1%。周边省份中,四川经广西口岸进出口额3.89亿美元,占该省进出口总额645.75亿美元的0.6%;湖南经广西口岸进出口额1.97亿美元,占该省进出口总额215.75亿美元的0.8%;云南经广西口岸进出口额20.94亿美元,占该省进出口总额253.04亿美元的8.3%;贵州经广西口岸进出口额6.03亿美元,占该省进出口总额82.9亿美元的7.3%。

(二)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广西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服务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凭借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以及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的优势,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助推器,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既可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又使得零库存、虚拟企业成为可能。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已严重制约广西经济的发展。

服务业已成为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十年来,广西服务业发展总体呈震荡下滑趋势,且低于同期GDP增速。2014年,仅增长8.1%,为1998年来最低增速,受此影响,第二产业及GDP增速也创2002年来新低。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邮政及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仍占较大比重,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2014年,上述两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19.7%和12.1%。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大举措,是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选择,是推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十年来,广西的发展仍主要依赖于资源型、高消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带动,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仅充当“配角”,这种状况,不仅导致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了制造业水平提升和竞争力提高,而且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2014年,广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7.8%,与2000年的比重相当;规模以上工业结构中,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仍高达38.6%。

(三)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民生改善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服务业与民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和社会重要的稳定器。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着社会经济活力,更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对老百姓的幸福感有着很直接的影响。

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强。2014年,中国500强服务业企业,广西仅有11家。由于广西服务业发展滞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2013年,广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27.8%,低于全国10.7个百分点。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高达53.1%,劳动力仍集中在农林牧渔等传统农业,广西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而且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逐渐减弱,发展服务业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长远选择。

居民收入水平低。由于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促进就业,进而影响居民增收。一是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2001-2014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分别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速3.4和4.0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总量持续低于全国,与全国的差距呈逐步扩大之势。2001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于全国194元和422元,仅相当于全国的97.2%和82.2%;2014年分别低于全国4175元和2327元,仅相当于全国的85.5%和76.5%,与全国的差距逐步拉大。

四、扶持广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在当前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扶持广西加快服务业发展,既有利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广西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批准建立广西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

目前,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已批准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已建或在建自由贸易区共有23个,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比较成熟,正推进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因此,批准建立广西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结合广西实际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经验,以开放倒逼改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监管制度和金融跨境合作创新,构建互联互通体系,打造面向东盟的贸易、产业、港航、物流、金融、信息和人文合作等重要平台。进而,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也使李克强总理提出将广西打造成西南中南开放发展的战略支点落到实处。

(二)在编制“一带一路”规划时重点对广西予以支持

在产业布局方面,加大对广西铁路、公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改造提升广西各类交通设施水平,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和通达程度,进一步提高广西客货集散能力。加大对桂林重点景区景点项目,加强景区路、水、电等旅游基础设施。在中央预算内扩大对服务业引导资金总量。在服务业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 投资建设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

(三)建议国家对广西贸易发展予以支持

1. 支持2亿元“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建设资金。 一是支持广西开展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二是支持在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2015年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三是支持广西社区电子商务试点项目。四是支持广西开展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建设。五是支持建设广西商务领域信用信息平台。六是支持广西开展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城市商贸物流共同配送试点。

2. 支持广西对外贸易发展。 一是批准赋予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铜精矿加工贸易资格。该公司一期40万吨铜冶炼项目年带动进出口超过20亿美元。二是批准广西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支持批准同意在广西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进一步促进广西外贸进出口和市场建设。三是支持广西边民互市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允许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进一步提高互市贸易进口免税额度,将互市品种从边民自用生活用品拓展到部分生产资料,将原产地由越南拓展到所有东盟国家。四是支持广西加工贸易发展。加大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政策支持,建立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承接加工贸易对口合作机制。五是尽快启动食糖进口贸易救济措施。

3. 加大对广西内贸流通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广西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集配中心等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农产品零售市场网点建设,加快乡镇集贸市场建设改造,加强“直销对接”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支持广西-北京全冷链果蔬专列项目。在北京建设冷库、果蔬便利店、冷库批发市场等冷链设施和营销网络;在百色建设和铁路运输相配套的农产品集配中心;在专列沿途主要枢纽城市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或营销网络。三是支持广西开展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城市商贸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四是支持广西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广西自治区级、市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予以资金支持。五是支持广西引进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帮助广西牵线搭桥,介绍、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到广西考察、投资经营,带动广西零售行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