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第一书记”推动精准扶贫上台阶
人民网南宁9月28日电 (庞革平 蒙英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广西革命老区河池市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大力推行“三抓四帮”机制,锤炼“第一书记”,发挥“第一书记”的作用,不断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档进位”。
抓选优配强,打造干部成长平台。 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要求,河池市结合实际,制定选派方案,严格选派条件,明确选派程序,从把好人选审核关入手,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确保派出精兵强将。2014年,河池全市共选派了436名机关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其中:自治区级选派54人,河池市级选派61人,县级选派321人)。同时明确选派待遇,注重选派干部培养任用,鼓励第一书记奉献在乡村,精准扶贫一线成长成才,打造好干部成长平台,确保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抓管理服务,构建联系群众桥梁。 河池市结合实际,将“第一书记”纳入“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管理体系,制定下发了《河池市“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全市11个县(市、区)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制定相应管理办法,要求“第一书记”以“五心”(静心明志、悉心强农、真心为民、恒心求教、清心律己)推进工作,服务基层;同时,由河池市委牵头组成2个巡回督导组,11个县(市、区)成立督查组,采取实地督查三分之一、电话抽查三分之一、明查暗访三分之一“三三式”的方式,对全市所436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河池市从增强选派队员履职能力入手,加强培训轮训,提高“第一书记”组织群众发展产业和推动基层党建的能力。从落实后盾单位保障力度入手,落实责任、完善机制,督促各后盾单位坚持和落实下访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工作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驻村工作取得实效。2014年4月以来,全市“第一书记”累计办好事、实事0.4万件,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抓辐射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河池市“第一书记”狠抓辐射带动,突出“四帮”发挥作用,助推精准扶贫上新台阶。帮理发展思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全市436名“第一书记”牵头制定了一年工作计划和三年工作规划,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引导1.9万户群众发展产业,开办培训班519期,培训群众4万多人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活力。帮引资金项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第一书记”利用熟悉政策、人脉广泛的优势,积极主动为驻点村找项目、跑资金、引技术。去年以来,就引进项目980个,引进各类资金1.88亿元,共组织修建村屯道路582公里,修建饮水工程600处,解决3.2万名群众饮水难问题,帮扶困难群众达1.1万多户。帮带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执政基础。河池全市“第一书记”结合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广“一个模式、一个体系、两项机制”(即“党领民办、群众自治”模式、“三联三建”体系、“红雁引飞百千万”、“红卡惠民大行动”机制),有“第一书记”的村(社区)全部通过了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部实现了“十有”(有村级综合办公室、有村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有村图书室、有村卫生室、有应急装备间、有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有党务村务公开栏、有演出舞台、有篮球场、有升旗台),村级各项制度健全,机制完善。帮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近两年来,河池全市驻村“第一书记”积极主动为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共调处矛盾纠纷1500多起,化解上访事件46起,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