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海洋局定点帮扶 老区贫困山村美丽“蜕变”
中新广西网1月4日电 (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屯屯通水泥路、屯屯实现太阳能路灯亮化、屯屯有环卫处理设施、屯屯有产业支撑……自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与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真良村结成帮扶对子以来,这个曾经被称为“石头上的村庄”发生“蜕变”,正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向整洁文明的美丽乡村迈进,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真良村位于思林镇北部石山区,是典型的石漠化山区, “山高、路差、石头多、人穷”是过去真良村的真实写照。真良村全村共有9个自然屯,265户033人;耕地面积1177亩,其中水田面积333亩,旱地面积844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
真良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0年3月,邓小平同志来到该村,在弄邓屯群众家居住13天。期间,邓小平同志组织开展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成立中共右江下游委员会,举办地方党政干部培训班,建立兵工厂,组建人民群众武装力量,赤卫军军事训练等革命活动。
由于自然资源承载力有限、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人口综合素质偏低、群众收入来源少等原因,真良村一直未能实现脱贫,被列为广西“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之一。
广西自治区海洋局党组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更是带着真感情,用一颗真心来真扶贫、扶真贫,先后派出陈孟硕、农家两位优秀的干部担任真良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于2013年起挂点联系真良村。广西海洋局根据部署安排,积极联合各级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金投入真良村,完成了土地整理、山塘改造、道路硬化、重点屯风貌改造、太阳能路灯亮化、村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人饮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网改造、互联网宽带信息化建设、村部办公设备完善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打造了真良村红心火龙果连片种植示范基地、西贡蕉种植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真良村“石头猪”特色养殖示范基地等特色产业,同时深入挖掘发展真良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革命人文资源和绿色生态产业相结合的生态“农家乐”旅游项目,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慰问贫困学生、困难党员和群众,得到真良村乡亲们的广泛好评。
以项目为支撑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是贫困村的共性问题之一,也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广西海洋局局长张创智介绍,该局十分重视真良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把它作为该村扶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整合发改、扶贫、交通、水利、农村“一事一议”、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整治等项目,重点加强水、路、民房、农业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使该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通过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真良村实现全村屯屯通自来水和所有农户都能安全饮水的目标。此外,真良村成为田东县第一个实现屯屯通水泥路、屯屯完成屯内道路硬化、屯屯完成太阳能路灯亮化、屯屯完成山塘改造、屯屯有环卫处理设施的村子。
以增收为目标 努力发展农业产业
张创智称,贫困村的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发展。真良村同全县其它大多数的贫困村一样,地处石山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自然条件差,要发展好农业产业极为不易。近年来,广西海洋局结合真良村的实际情况,先后探索发展种植黄皮果、金银花、猫豆、火龙果、西贡焦,饲养竹鼠,林下养鸡等农业产业。
2013年,该局以田东县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契机,鼓励真良村返乡农民工、党员、经济能人梁青松,承租本村550亩土地种植火龙果,并成立了真良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火龙果产业。真良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基础,创新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出租土地五年返还”模式,由合作社承租农民的土地种植火龙果及采收五年后,将土地及火龙果无偿返还给农户管护和经营,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所得收益归农户。另一种是帮扶模式,由合作社的金融帮扶互助资金出资50%,合作社出资25%,个人出资25%,对社员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种植3年取得收益后,再对互助资金和合作社的资金进行偿还,从而减少农户的前期投入。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50户,其中贫困户32户,辐射带动周边其它乡镇、村成立分社共8个,带动种植火龙果面积近4000亩。
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目前,真良村已形成了以火龙果规模化、专业化种植为特色的农业产业。群众的收入逐年大幅提高,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88元,较2011年2583元增加了2.7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40%。
以扶智为核心 大力开展教育扶贫
群众思想观念落后陈旧、文化和技能偏低,也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张创智称,“我们始终树立‘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的理念,大力开展教育扶贫。”一是深入实施“鸡蛋工程”、“营养改善计划” 、“温暖工程”、“热水工程”等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和贫困村6月龄—6周岁婴幼儿营养改善试点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和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指数,不让贫困村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二是完善一对一帮扶贫困生机制,实施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全程助学计划,推动从幼儿到大学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2015年,自治区海洋局共有101名干部结对帮扶真良村贫困学生123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5人,高中(含中职)阶段学生10人,全日制大专院校以上学生8人,确保了全村所有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失学。三是广泛组织各层次的农业专家、技术员到村里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先后培训536人次,努力提高村民们的种养技能,进而提高他们增收致富的本领。
以造血为导向 积极实施金融扶贫
缺乏发展资金,是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普遍性因素。近年来,广西海洋局以田东县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为契机,积极实施金融扶贫,努力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资金紧缺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户发展致富的信心和能力。一是建立“农金村办”。在村里设立有“三农金融服务室”,安排有金融服务联络员,并安装桂盛通自助服务终端机,为全村提供优质、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二是开展 “信用村”创建工作。由村党支部组织引导,党员示范带头,带动群众积极按时偿还银行贷款,并由党员参与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对信用农户进行实时监督。全村形成了重合同、讲信用、守法规的良好信贷环境。目前,全村评定信用农户238户,其中3A级83户,2A级110户,1A级45户,实现了信用等级评定全覆盖。2014年,真良村正式被评为“信用村”。三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有关金融机构累计向真良村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50万元,向真良山泉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00万元。截至目前,真良村已有83户获得信用贷款,占全村农户数的31.3%,全村累计获得信用贷款720万元。四是开展扶贫互助活动。由财政出资15万元成立真良村扶贫资金互助社,吸纳贫困农户入社,由入社农户缴纳200元入社金,采取联保的方式可从互助社借用5000元作为产业发展资金。目前,该互助社共吸收社员65户。在扶贫互助金的助力下,社员发展了火龙果、西贡蕉、养猪等产业项目。2014年11月,广西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在真良村举行。
以资源为依托,探索特色扶贫之路
“真良村具有红色、人文、山泉等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我们在推进真良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将贫困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特色扶贫之路。” 农家介绍,一是将扶贫开发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努力打造真良村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真良村红色旅游开发规划》,先后建成邓小平同志在真良村旧居、运枪小道、龙篓堡广场等一批红色项目,并争取到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自治区海洋局提供配套帮扶资金25万元,用于实施相关配套项目建设,使之成为自治区党校和市、县开展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式教学基地。通过充分挖掘红色、人文等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真良村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各地党员领导干部纷纷前来考察或开展体验式教育。虽然目前这方面尚未能给该村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它成为了各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了解、关注乃至帮助真良村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商业开发利用山泉,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和支持该村创业能人陆朝忠投资800多万元,创建广西田东真良山泉有限公司,开发利用该村丰富、优质的山泉资源,促进当地就业,为该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树立了创业致富的典型和榜样。目前,真良村成为全县53个贫困村中唯一一个开设有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企业的贫困村。
近年来,真良村先后荣获市、县授予的“清洁文明乡村”、“社会和谐先进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广西“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体验教学基地”、“广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广西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在该村启动。真良村的扶贫经验在田东县各乡镇广泛推广,并得到全国各地的认可,吸引数十家主流媒体前来采访调研,各地党政领导前来考察学习。
据悉,真良村已被确定为计划出列的贫困村,2016年将摘掉“贫困村”帽子。当地力争用2—3年时间,使旅游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