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色果业方兴未艾 “洋水果”改良后口感更佳

20.01.2015  12:42

      火龙果、莲雾、牛油果、猕猴桃……近年来,这些特色水果在国内拥有大量“粉丝”,但往往因为价格较贵,让人很难舍得大快朵颐。不过,这种状况将很快得到化解。

        2014年是广西特色果业提升工程的开局之年,很多“洋水果”已在我区落地生根、改良推广。不久的将来,特色水果将以继续高大上的质量、越来越接地气的价格,造福“吃货”们

        特色水果得大力推广

        “广西有各类果树品种资源近300种,占全国果树种类七成。”自治区水果总站总农艺师梁侠介绍,2014年,我区水果种植面积1613万亩,总产量1226万吨。其中,荔枝、龙眼、香蕉、芒果、柑橙、沙田柚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已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大果篮”。

        梁侠说,经过多年发展,广西水果量大面广,已经具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果业的时机和基础。2014年,一批优新品种如自花授粉火龙果、大果型西番莲、高糖度的莲雾等,在我区多地得到大力推广。

        以火龙果为例,2013年,全区火龙果种植面积为3万亩,2014年一下子突破到9万亩。为何火龙果在广西如此红红火火?平果县果化镇镇长张克成的回答中可见一斑:“果化镇属于喀斯特地貌山区,不少地方长草都难。火龙果耐瘠耐旱,管理容易、收益高。自从我们镇推广种植火龙果后,农民只要精心侍弄,每亩山地收入都在一万元以上。”目前,该镇火龙果种植面积有1万多亩。

        莲雾素有“水果钻石”之称,多产自台湾、海南等地,市场售价每公斤15~20元。之前,虽然广西本土已有果农试种莲雾,但质量一般,产量也不大,市面上很难见到。不过,市民很快就能尝到本地产的莲雾。在防城港防城区华石镇黄江村,有个目前广西最大的有机莲雾基地,育苗一万多株,已经产果上市,产值超过2000万元。

        该基地负责人陈少龙说,他们特意聘请了台湾的农技专家为基地技术指导员,种上莲雾新品种——“天红一号”。该品种非常适应广西的气候,耐寒耐高温,管理得当的话,果实甜度比著名的黑珍珠、黑金刚等品种还要好。

      “洋水果”改良后口感更佳

        “不少洋水果都有各自‘小性子’,生长要求苛刻。”梁侠说,为了“安抚”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让它们顺利开花结果,我区的农业专家采取改良、杂交等手段,让“洋水果”不仅落地生根,还结出了比原品种更优良的果实。

        牛油果又称鳄梨、油梨,在超市里一般是按个卖,单价达到十几元。其实,这种动辄冠以“墨西哥牛油果”、“澳洲牛油果”的果实,早就根植八桂大地。

        记者了解到,广西自1956年就开始引种牛油果,目前全区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大、试种最成功的省区之一。但一开始,广西最初引种的牛油果品种并不算好,并且“水土不服”。1975年开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何国祥教授等专家组成油梨研究课题组,潜心专研几十年,选育出哈斯、桂垦大2号、桂垦大3号、桂研10号等适合广西种植发展的多个品种。

        与国外牛油果相比,广西牛油果品质更好,售价更“亲民”,每公斤批发价在20元左右。梁侠解释,广西牛油果属于亚热带种,果实生长期平均比国外品种长20天左右,“多了这段时间,果实可以积累更多的营养,糖分也更足,所以口感细腻,味道更香。”不过,他也承认,现阶段我区的牛油果外表不如外国的好看,这正是专家下一步努力攻坚的方向。

        和牛油果一样,现在不少洋品种已有本土“子女”,而且取了“广西名”。如红肉火龙果已被广西农科院的专家选育出“桂红龙1号”,澳洲坚果被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选育出“桂热1号”,这些新品种已在我区正式推广,开花结果。

     

  本土野果正被“驯服

        “广西有很多独有的野果,如桃金娘、余甘果、毛葡萄、山黄皮、鸡爪果等,它们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珍贵资源。”梁侠强调,不过,不少野果资源极其有限,而且有明显的大小年结果现象,产量不稳定,落果严重,品质差异大,要“驯服”它们可不容易。

        平南县高级农艺师黄雄芳“降服”余甘果的过程便是例子。最初,他把野生余甘果的种子撒到地里,却一直没有动静。后来,他一次次地上山采果回来播种,把地里的温度、湿度以及播种的月份都详细记录下来。

        这一耗就是5年。但不管怎样精心护理,种子就是不肯发芽,他只好把剩余的种子拉出去倒掉。没想到,倒掉的种子被太阳一暴晒,外壳居然裂开了!原来,余甘果的种子被一层硬壳包住,只有外壳裂开后,里面的种子才能发芽。最后,黄雄芳终于培育出个大肉厚、产量高的余甘果新品种,被当地科委命名为“平丹一号”。该品种亩产量达4000~5000公斤,是野生余甘果的20倍以上。

        目前,平南县已有余甘果种植基地3万亩,产量1万多吨,产值达3000万元。人工培育的余甘果个头大、口感好、营养高,被制成果脯、果醋、果酒、果茶等系列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成了外国人眼中稀奇的“洋水果”。

        梁侠说,为了留住、培育这些珍稀的本土野果资源,更多的农业专家都和黄雄芳一样,默默致力于广西本地特色水果开发、研究。今后,那些昔日生长在荒山野岭、田头沟边的野果,将会被大规模综合开发利用,助力农民致富、市民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