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争金夺银的尖子运动员比例偏小。 近年来,我区的跳水、羽毛球、短跑、男子小级别举重等传统优势项目竞争力在下降,目前在国家队训练的运动员仅有13人,占运动员总人数的2%,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均保持在60人左右,多则有100多人。现阶段运动员运动等级结构明显不合理,我区共有国际运动健将18人,占运动员总人数的3%;运动健将99人,占运动员总人数的18%;一级运动员187人,占运动员总人数的33%;一级以下运动员254人,占运动员总人数的46%。
二是后备人才队伍基础极为薄弱。 按照人才培养金字塔“1:3”原则,我区优秀运动队目前编制为587人,二线需要1761人以上,而承担二线运动员训练任务的广西体育运动学校仅有学生运动员500余人。三线运动员所在市、县体校严重萎缩,全区仅有19所市级体校、60余所县级体校,存在场地缩减、设施落后和经费困难等问题,特别是很多县级业余体校已处于名存实亡的困境,不能开展正常训练。由于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62.3%的体校没有落实运动员伙食补贴,75%的体校没有落实运动服补贴,导致优秀苗子流失严重。目前,我区市、县业余体校在训学生4000多人,与广东60000多人、湖南13000多人、云南12000多人相比,差距甚大。
三是高水平杰出教练员队伍老化、断层。 90年代,国家曾在一年内就审批通过了我区梁文杰、杨国荣、吴纪才、冯振仁等10名国家级教练员,他们先后培养出了李宁、吴数德等一大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也带出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在全国的本专业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广西原有优势项目艺术体操、跳水、游泳等教练员已退休,部分重点运动员在外省训练,潜优势项目拳击、田径、跆拳道等教练水平偏低。目前,广西优秀运动队在聘国家级教练员仅有7人,占在聘教练员总人数的6.3%;在聘教练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仅有2人,占在聘教练员总人数的1.8%;40岁以上的教练员多达60人,占在聘教练员总人数的53.6%。教练员高学历、高职称偏少,年龄偏大,已成为我区竞技体育持续滑坡的因素之一,亟需进一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建议:一是 加快推进基层体校强基工程。重点扶持全区14个地市各建一个市级示范体校,每年扶持20所县级体校各建一个综合训练馆、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和一栋综合楼。优先发展跳水、水球、田径、羽毛球、体操、蹦床、举重、摔跤等自治区重点规划项目。 二是 实行外教年薪制。根据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发展需要,引进一批高水平教练员,按现在全国高水平教练员平均年薪给予酬金保障。三是改革创新培养机制。根据运动员阶段和周期的训练成绩,每年选拔一批有潜力的运动员,送到国外和国内高水平的地方训练,提高技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