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通道保障能力成就显著——“十二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告之运输邮电篇
“十二五”时期,广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紧紧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发展机遇,全力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区位优势,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国内外经济形势,采取非常政策、非常措施,全力推进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南宁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一纵两横”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全方位的比较完善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化通信网络,广西交通运输邮电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 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通道保障能力成就显著
(一)八桂圆梦高铁,大通道路网再添异彩
“十二五”时期,广西强化东向大通道建设,加快架通南宁、柳州、桂林至沿海的快速、大容量铁路运输通道,加大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续建了南宁至柳州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2013年底,广西开通了首条高铁,至2015年底,广西境内拥有7条高铁线路,动车通达里程1703公里,动车通达14个地级市中的11个,初步形成了“客货分线、北客南货”的铁路运输新格局,实现了以南宁为中心、以南广高铁为东向核心的城际高速和大通道铁路网。
2015年,广西铁路营业里程为5086公里,比2010年的3174公里,增长60.2%;铁路复线里程为2400公里,比2010年的455公里,增长427.5%,复线里程占比47.2%,比2010年的14.3%,提升32.9个百分点;电气化里程为3066公里,比2010年的779公里,增长293.6%,电气化里程占比达到60.3%,比2010年的24.5%,提升35.8个百分点。
2015年,广西铁路旅客运输量为7046万人,比2010年的3163万人,增长122.8%,年平均增长17.4%;广西铁路旅客运输周转量为318.22亿人公里,比2010年的182.13亿人公里,增长74.7%,年平均增长11.8%。
(二)腾跃秀美壮乡,高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十二五”时期,广西形成了以南宁为中心,对外辐射滇、贵、湘、粤等周边省份,对内连通各地市以及北部湾沿海港口的“两区一带”的放射状高速公路网格局;对外与每个相邻省份和东盟都至少有一条高速公路通道连通,实现高速公路与东部沿海省区“西进”、“出边”;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省市“东出”、“出海”。
初步统计,2015年末,广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7970公里,比2010年增长15.9%,年平均增长3.0%。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88公里,比2010年增长66.6%,年均增长10.7%;与“十一五”末相比,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700多公里。全区已建成连接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2条,连接邻省的高速公路10条。县县通高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高速公路县(市)达到87个,通达率80%。
2015年,广西道路运输营业性客车共3.44万辆,运力达95.34万客位。客车比2010年增长5.1%,年平均增长1.0%;运力增长18.4%,年平均增长3.4%。营运性货车共46.36万辆,运力达277.4万吨位。货车比2010年增长67.7%,年平均增长10.9%;运力增长112.8%,年平均增长16.3%。公路客货运输车辆运力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客货运输量的快速增长。
2015年,广西公路货物运输量为147883万吨,比2010年增长58.1%,年平均增长9.6%;广西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307.34亿吨公里,增长96.6%,年平均增长14.5%。
(三)水道建设成果丰硕,“双核”驱动战略稳妥推进
“十二五”时期,广西实施“双核”驱动发展战略,西江黄金水道在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经过5年发展建设,黄金水道左手挽起云贵湘、右手拉紧粤港澳,拓展南北运输航线,内河通航条件明显改善,强劲拉动沿海、内河货物运输业发展,广西以西江黄金水道为主体的水路综合运输通道成果丰硕。
2015年,广西水路运输营运性客船运力12.0万客位,比2010年增长8.4%,年平均增长1.6%;营业性货船运力780万吨位,增长52.0%,年平均增长8.7%。水路客货运输运能运力的不断扩展,保障了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5年,广西水路旅客运输量为538万人,比2010年增长36.2%,年平均增长6.4%;旅客运输周转量总数2.72亿人公里,增长52.8%,年平均增长8.9%。广西水路货物运输量23170万吨,比2010年增长80.6%,年平均增长12.5%;货物运输周转量1300亿吨公里,增长50.8%,年平均增长8.6%。
( 四)深化港口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雏形初显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发港之一,也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十二五”时期,广西全面增强港口综合能力,打造干支线密集、航班集中、具备大批专业化泊位和完善集疏运体系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港,不断提高港口服务水平。
一是着力打造北部湾港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建设百色港二塘作业区、百色煤炭物流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北海港铁山港区航道疏浚二期扩建工程、钦州港金谷港区鹰岭作业区3号、4号泊位工程、防城港电厂二期配套码头工程、南宁港中心城港区民生旅游码头等一批深水航道和大能力、专业化泊位,增强远洋运输的能力。
二是建成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百色港田东祥周作业区、防城港海洋维权执法码头工程等5个项目。
三是基本完成广西北部湾港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钦州港金谷港区勒沟作业区13号、14号泊位(钦州港三期)、钦州港钧达散货码头工程、防城港东湾402#泊位码头工程、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码头工程等9个项目主体工程。
四是老口航运枢纽船闸、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投入运行。内河水运主通道上的9座船闸通过能力均达到1000吨级以上,其中西江咽喉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总通过能力突破亿吨,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2015年,广西拥有万吨级以上港口生产泊位75个,比2010年的49个,增长53.1%。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3.15亿吨,2010年的1.86亿吨,增长69.0%,年平均增长11.1%。其中: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为2.05亿吨,2010年的1.19亿吨,增长71.8%,年平均增长11.4%;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10亿吨,比2010年的0.66亿吨,增长65.6%,年平均增长10.6%;
(五)银鹰蓝天起舞,广西民航发展进入新纪元
2015年2月13日,随着一架喷有GX字样的巴西ERJ190飞机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腾空而起,标志着广西北部湾航空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广西结束了没有自己航空公司的历史。
“十二五”时期,广西加大民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打造以南宁、桂林为中心的航空港建设,航路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空中交通管制、通信、导航和气象监测保障系统技术改造,提升了运输服务技术水平。还建成了南宁机场第二航站楼,完成了柳州机场扩建工程,形成了以南宁、桂林机场为主干线及柳州、梧州、北海、百色、河池为支线,干支线结合的机场网络格局。同时,河池支线机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河池民用航空发展零的突破。形成了广西至周边省区和东盟国家海陆空交通运输服务枢纽。
2015年末,广西拥有国际航线33条,比2010年的22条,增长50%;国内航线207条,增长31.8%;飞行运力达到16.21万架次,增长43.2%。
2015年,广西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1885万人,比2010年增长57.0%,年平均增长9.4%。广西民用航空货邮吞吐量为13.4万吨,比2010年增长41.2%,年平均增长7.1%。
(六)增强服务能力,构筑邮政多元服务平台
“十二五”时期,广西进一步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点布局,重点加强了城乡结合部及县以下邮政局所、邮路建设,邮政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初步统计,十二五”时期末,广西建成村邮站5002个,全区邮政局(所)共有1485个,邮政普遍服务基本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全区快递普惠化特征日益显著,快递网路总长度(单程)超过58万公里;快递服务网点2010年为477处,到2015年,已超过2500处,覆盖了全区所有市县城区以及超过50%的乡镇;全区快递分拨中心从无到有,建成面积超过15万平米,最高日处理能力超过200万件,邮政综合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2015年,广西设有邮政局所的乡镇比重达100%,比2010年提高4.3个百分点;已通邮的行政村达100%,提高1.2个百分点;邮路总长度为78万公里,增长301.2%,年平均增长32%。
快递业务对邮政行业拉动作用日益突出。“快递+电商”促进了中西部产业布局调整,为广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广西邮政快递企业实现业务收入21.78亿元,比2010年增长329.6%,年平均增长33.9%;2015年,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全行业比重达43.1%,提高18.1个百分点。
在夯实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邮政业务服务水平、发展速递物流的前提下,2015年,广西邮政业务总量为43.64亿元,比2010年增长142.8%,年平均增长19.4%。
(七)打造“互联网+”,通信网络服务长足发展
“十二五“时期,广西加快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各大电信运营商不断加强终端设施改造,通信业务发展突飞猛进。
2014年政府持续开展“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2015年随着光纤接入的普及,家庭Wi-Fi的普及率快速提高,和宽带提速进度加快,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宽带的建设和普及。同时,运营商积极推动移动智能手机4G商用进程,实现4G网络县县通。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不断优化,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提高,促进上网流量剧增。2015年末实现全区行政村100%通互联网,全区99%行政村通宽带。网络通信业务从以固定宽带为主,逐步向宽带和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发展,带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初步统计,至2015年末,广西光缆线路长度达65.3万公里,比2010年增长280.6%,年平均增长30.6%;拥有电话用户数4093万户,增长40%,年平均增长7%;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86.1部,增加24.3部;互联网用户数3401万户,增长115.3%,年平均增长16.6%;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03万户,增长82.7%,年平均增长12.8%;移动互联网用户达2798万户,增长125.6%,年平均增长17.7%。
通信网络服务的长足发展,带动电信业务总量快速增长。2015年,广西电信业务总量为603.28亿元,比2010年增长123.3%,年平均增长17.4%。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受世界政治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影响,广西货运形势不容乐观,交通运输业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一)铁路货运连年下降,降幅逐年加大
受国际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铁路大宗品类运输需求不足、铁路货运运价上调、进口煤开征关税等因素导致全区铁路货物运量持续下降。2015年,广西铁路货物运输量比2010下降18.1%;货物周转量下降24.3%。2011-2015年各年货物周转量增速为0.5%、-4.0%、-5.9%、-4.8%和-12.5%,“十二五”期间降幅呈扩大趋势,严重拖累铁路公路水路客货周转量稳定增长。
(二)经济企稳基础不牢
2015年在高铁经济带动客运高速增长拉动下,铁路客货运输总周转量于4月开始实现微弱增长,经过连续6个月恢复性小幅增长后,10月再次跌回到4月之前长期持续下降的格局;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自3月份出现下降后,7月份月度曾恢复增长,但之后重又跌回下降的轨道,如此在零点附近徘徊至11月,月度虽小幅增长,但累计仍为下降,直到12月累计才艰难增长1.3%。铁路货运降幅扩大趋势不变,港口吞吐量增长不稳定。
(三)货源不足、运价低廉,水运企业生存困难
近年来,由于世界航运市场长期低迷,海运市场不景气,原煤、铁矿石等大宗水运商品购进量减少,规模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大幅回落,2011-2015年各年增速为:25.4%、15.3%、8.9%、5.8%和1.5%,“十二五”期间呈逐年回落趋势。而我区新造船不断增加,船舶运力不断攀升,船多货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广东、福建、浙江船舶加入广西货船运输竞争行列,货运竞争加剧。如贵港市2015年水路船舶运价跌至近10年来新低,水运企业经营困难。
(四)融资难融资贵,制约航运企业发展
由于航运市场低迷导致的企业亏损,银行提高了对航运企业的信贷门槛,降低还款后再贷额度,水运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一些船运企业,把原来注册在广西沿海的船舶运力,转移到金融环境更宽松的省份,如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福建省的平潭县入户,造成该我区沿海船舶运力减少。
(五)邮电业务总量增速虽高但仍落后于全国
2015年,广西邮电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8.6%,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邮政业务收入、快递业务量增速分别比全国低16.9、5.9和9.5个百分点,广西与全国的差距仍然较大。
三、积极举措,助推交通运输稳健发展
(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抓住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开放发展,加大民航铁路公路航道交通运输和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我区港口和运输生产能力。
(二)多举措深挖潜,稳定铁路运输货源。一是加强沿海铁路与广西北部湾港三大港域、各大物资单位的联系,稳住大宗货源;二是积极推进“南菜北运”百色专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专列货源保障能力。
(三)增强政府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加快进出港口货物通关速度;规范交通运输和港口生产市场经营,促进运价合理回归。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采取增加投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办法,扶持壮大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企业,增加国内需求,促进出口,拉动商贸旅游等行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给予航运、铁路等企业贷款扶持;给予航运船舶一定的燃油补贴,给予港口码头企业查验费补贴;扶持航运企业发展海上运力,优化船舶运力结构。
(五)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通过“互联网+电商物流”等方式,实现民航、铁路、公路、水运、港口等多种运输方式联运,并与邮政、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拓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