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贫困大石山区之变:偏远村屯移民潮涌 穷山恶水变青山绿水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新村新貌(3月11日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通过上学、打工、扶贫生态移民走出了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另一方面,人口减少、生态公益林补助等政策又让以往的穷山恶水正逐步恢复青山绿水,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广西贫困大石山区调研发现,不少偏远村屯正在发生可喜变化。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新华网南宁3月25日电(记者刘伟 向志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通过上学、打工、扶贫生态移民走出了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另一方面,人口减少、生态公益林补助等政策又让以往的穷山恶水正逐步恢复青山绿水,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广西贫困大石山区调研发现,不少偏远村屯正在发生可喜变化。
从位于石山中的老家搬到位于公路边的新村后,广西天等县进结镇品力村龙茶屯村民阮荣进家的肉铺和小卖铺生意好多了,“以前一天只能卖四五十斤肉,现在一天可以卖一头猪;以前小卖铺一天收入四五十块钱,现在一天能有200多块!”曾在深圳打工的颜林强也回家开了一个门窗装饰店,“家在公路边上,来来往往的人多,生意好做。”
天等县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农雄参介绍,龙茶屯共有137户537人,以前从屯里到公路边步行需要1个多小时,2012年当地政府整合各类资金397万元对龙茶屯实施扶贫异地搬迁、建设龙茶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记者看到,村里基本都是两层半的楼房,部分农户盖了3层以上,还有篮球场和戏台,前段时间还举办了春节晚会。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个能容纳2.5万人的扶贫生态移民新城——毛南家园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底第一批房源即将竣工,5000名大石山区的农民将在县城拥有住房。”环江县发展改革局局长蒋俊说。在环江县城另一个安置小区内,来自大安乡可爱村的壮族村民欧建政一家已搬进了124平方米的新居,去年他还把孩子从打工地广东转回环江县城公办小学上学。
面对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广西把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列入推进扶贫攻坚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因地制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完善住房、土地、就业创业、产业扶持等相关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有社保、有出路”。根据计划,从2014年起到2020年,每年广西将搬迁贫困人口10万人左右。
扶贫生态移民不仅改变了很多贫困农民的生活,也使原本恶劣的自然生态发生了变化。茂密的植被、清新的空气、鸟鸣声声萦绕耳边——记者近日来到环江县水源镇上南村拥好屯,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与石漠化这个词联系起来。拥好屯原有住户22户,经过近年的搬迁目前屯里只有9户人家,临近的岩北屯只剩1户人家。村民覃桂兵说,现在人少了,国家每年给生态公益林补助、群众不用再砍树,生态比以前好多了,“蛇、猴子等野生动物出来得多了。”
在覃桂兵看来,这样的变化给他们脱贫致富带来了新机遇,“留下来的人少了,生态环境好了,留下来的地也多了,种都种不完”。目前覃桂兵一共种了8亩地的玉米、黄豆,还养了四头牛、几十只鸡和兔子。“只要政府帮我们修好路,脱贫致富就有希望”。覃桂兵说。
地方政府也积极引导群众成立合作社、引进企业,对原有土地、山林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发展效益更高的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环江县大安乡可爱村搬迁后,就将老村的土地出租给一家企业发展养殖。
天等县进结镇镇长罗国谣介绍,当地生产的黑豆营养价值高,已经和一家知名企业合作,准备在山区大面积种植黑豆,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还将引进澳洲坚果种植、蛋鸡养殖等项目,帮助农民增收。
马山县弄拉屯则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所有社员全部搬迁、统一建房居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量化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开发,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当地政府还在谋划以弄拉为核心打造石漠化地质公园。
“这些年我们通过移民、石漠化治理等措施,使得大石山区生态逐步恢复,现在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反哺作用也日趋明显。”天等县委书记吴强说,“我们不仅要让穷山恶水变成青山绿水,还要让青山绿水再变成金山银山。”
在广西天等县进结镇品力村龙茶屯,村民阮荣进的爱人在村里推销猪肉(3月13日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通过上学、打工、扶贫生态移民走出了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另一方面,人口减少、生态公益林补助等政策又让以往的穷山恶水正逐步恢复青山绿水,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广西贫困大石山区调研发现,不少偏远村屯正在发生可喜变化。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能容纳2.5万人的扶贫生态移民新城——毛南家园正在建设中(3月11日摄)。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通过上学、打工、扶贫生态移民走出了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另一方面,人口减少、生态公益林补助等政策又让以往的穷山恶水正逐步恢复青山绿水,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广西贫困大石山区调研发现,不少偏远村屯正在发生可喜变化。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