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这一天]第四期:壮族三月三,广西人嗨翻了……(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
致亲爱的网友粉丝
这一天,是昨日的热血与青春
这一天,已书写历史
这一天,正孕育未来
温暖与震憾
平凡或伟大
在回望里,我们分享
在期许中,我们铭记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广西新闻网 精心策划推出独家原创栏目《广西这一天》,让我们跟随穿越甲子的记忆支点,触摸时代脉搏,感知未来路向。今日推出第四期,欢迎大家关注、分享、转发。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这一天,广西人嗨翻了……
桃杏舒红时,又迎“壮族三月三”。赶圩对歌、抛绣球、抢花炮……这一天,壮族儿女“文”韬“武”略领风骚;这一天,广西各民族载歌载舞庆佳节。
清朝汪森的《粤西丛载》卷十八中提到了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盛况:“宾州(即今宾阳、上林一带)罗奉岭,去城七里,春秋二社,士女毕集。男女未婚者,以歌诗相应和,自择配偶。各以所执扇帕相博,谓之博扇。归日,父母即与成礼。”
“壮族三月三”歌圩源远流长,早已深深扎根在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土壤之中。根据自治区民委相关人士介绍,由于壮族等先民在上古时期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字,人们通过易于掌握和便于记忆的韵律结构和歌唱形式,并按照约定俗成的聚会惯例及活动仪规进行思想交流,传播民族文化知识。
歌圩发展到后来,不仅是青年男女唱歌传情、结缘的活动,还有抛绣球、抢花炮、演壮剧、舞龙舞狮、斗牛、斗彩蛋等文体活动。
1980年4月17日,都安瑶族自治县都阳公社的壮族群众,率先恢复了传统的“壮族三月三”(农历)歌圩活动,各地群众纷纷参与,盛况空前。以上三图为当时拍摄的照片。(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1984年邕城·壮族三月三 ,“迎春牛”的表演博得群众的喝采。(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土长号开道,歌手们步入歌台。(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1984年邕城·壮族三月三,动听的歌声荡漾在南湖湖畔。(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1984年武鸣宁武·壮族三月三,碰蛋是壮族青年在“壮族三月三”歌节上定婚的一种形式。(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1986年武鸣·壮族三月三,歌节上,壮族男女青年在尽情对歌,寻找自己的心上人。梁静珍 翁守悦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织绣球,一针一线绣出心中甜美的爱情。(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壮族青年男女歌手们在夜色中以饱满的激情,互相对歌。(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是举世闻名的歌海。每年“壮族三月三”各族歌手云集歌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繁荣民族艺术而尽情高歌。图为武鸣县歌圩上的一对壮族歌手。周祖添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吹唢呐唱八音,盛会上,来自邕宁县的农民八音队尽情吹奏助兴。林红 施显强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武鸣县宁武乡的壮族歌手在对歌。林红 1987年04月01日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漓江引来金凤凰,瑶族姑娘心花放。(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壮族三月三”歌圩活动重新回归人们的视线,广西各地城镇居民逐步开展一些较为常见的“壮族三月三”山歌对唱活动。对歌台上,青年男女普遍穿着当时流行的“时装”赛歌。
1984年,广西开始筹备第一届“壮族三月三”歌节,当年4月3日,歌节在南宁市人民公园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南宁、百色等地的482名歌手,以及5000多名各界群众参加了活动。当年,邮政部门甚至为此发行了纪念日戳卡,如今已成为集邮界珍品。此后,“壮族三月三”歌节陆续在桂林、柳州等市举办,最后固定落址南宁,并成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前身。
对歌场下持卡式录音机“鹤立鸡群” 赵黄岗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南宁·壮族三月三 拉鼓。区用诚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南宁水岸对歌。区用诚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武鸣林中对歌。区用诚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天峨山歌唱晚。区用诚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南宁“壮族三月三”,背新娘。区用诚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1992年桂林“壮族三月三”,龙州壮族表演对歌相亲。区用诚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着西装唱山歌是特殊时代的印记。区用诚 摄(图片来源:广西画报社)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的发展,麦克风、卡带收录机等电音设备开始进入城镇居民的生活,被运用到“壮族三月三”歌圩,彩色照相机也开始使用,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记录着“壮族三月三”歌圩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2014年,自治区政府作出决定:“壮族三月三”是我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从2014年开始,“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首次设为全区公众假日。据2014年统计,全区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每年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占全区总人口的54%。
如今,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部署“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各种活动的开展,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壮族三月三”已发展成为广西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成为各族人民共享共乐的精神家园。
(据2014年01月09日广西日报 、2014年03月31日南国早报、2017年04月05日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