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铁路跨越发展成为脱贫攻坚强力“引擎”
春运之变是广西铁路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5年来,广西高铁运营里程实现从0到1751公里的跨越,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30%以上,首次实现客运、货运“双过亿”。从改变出行条件到推动产业发展、培育内生动力,铁路已成为广西脱贫攻坚的强力“引擎”。
自从南广、贵广高铁开通后,越来越多的“摩托骑手”改乘高铁,铁路部门还连续几年开行务工人员免费动车专列。据梧州交警部门统计,春运期间过境当地的摩托车数量已由2008年的30万锐减至去年的7.5万。
“摩托大军”规模减小,是广西铁路建设改变群众出行的生动例证。
在大力发展高铁运输的同时,铁路部门还从便利偏远地区群众出行的角度出发,坚持开行公益慢火车,创建“高铁无轨站”模式等,不断优化运力安排。
每隔半个月,60岁的宁明县农妇黎美潘都要挑着自制的芋檬,从乡里的小站登上南宁至凭祥的慢火车前往凭祥市区。芋檬一两天就卖完了。
在广西境内,这样的慢火车共有11对,其中往凭祥边境地区3对、往百色贫困地区3对、桂西北贫困地区2对、博白边远地区2对、河池贫困地区1对。这些列车经过不少交通不便的乡镇村屯,成为当地群众赶集、外出务工、走亲访友的重要依靠。
为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高铁红利,2016年以来,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与广西地方政府合作,在没有高铁线路经过的县城设置无轨站,通过开通专线大巴与就近高铁站无缝对接,实现公路与铁路零距离换乘。目前已建成11个高铁无轨站并实现联网运营,累计开行接驳班车5.6万多班次,运送旅客46万多人次。
从引入客流到外运货物,畅通贫困地区经济动脉
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旅游、农业资源,但过去只有两条等级较低的国道经过,贫困县的帽子长期难以摘掉。2014年底贵广高铁开通后,三江与粤港澳间的快速通道打通,每天通过高铁进出三江的旅客超过2000人次。
2016年5月,铁路部门为三江量身定制开通至广州的“三江号”旅游动车,让三江南站旅客到发量增长了80%。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县通过旅游扶贫带动了上万名群众脱贫致富。
在引入客流推动旅游扶贫同时,铁路网络的畅通还激活了不少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了特色农副产品的外销。
自从2013年以来,田阳县那坡镇驮卢村的蕉农们就不再为“过山车”式的价格而烦恼,他们在香蕉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砍收,按产量获取稳定收入。
改变源于2013年开通的百色至北京果蔬专列。经过几年的发展,这趟名为“百色一号”的果蔬专列不仅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提升了品质、打响了品牌,让老区果农逐步尝到甜头。以百色桂七芒果为例,2013年收购价格为5元/公斤,2017年最高涨至11.47元/公斤,增长了近1.3倍。
铁路部门还对广西贫困县企业给予运力和运输价格倾斜。南宁局集团介绍,截至2017年6月,实施重点运输项目共计9项,涉及石料、大理石、瓜果蔬菜等扶贫县支柱产业产品,并对广西特色木材、食糖等重点货源实施批量快运议价政策,有效降低扶贫县生产企业物流成本,仅2016年一年货运累计优惠让利20多亿元。
拓展扶贫深度,培育内生动力
金桔、茶叶、红薯粉……在广西一些高铁站,这些包装精美的“高铁伴手礼”吸引了很多旅客的目光。这是铁路部门联合地方政府打造的“扶贫产品”。
在通过改善交通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同时,铁路部门还不断拓展扶贫深度,持续开展定点扶贫,并依托铁路联通全国的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助力贫困地区产品、产业深度开发。
每天傍晚,三江县程阳八寨景区岩寨屯的村民吴爱仙干完农活,就换上侗族盛装赶往寨门组织百家宴。当地旅游部门负责人介绍,高铁开通后,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深度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比如在茶山景区,以前村民只知道种茶叶,后来搞起了旅游、吃住、观光,收入大幅增长。
交通环境的改善、铁路部门的助力使得不少贫困地区群众的理念得到转变,激发了农村创业致富的热情。
在凌云县,自从高铁无轨站开通后,投身创业、参与合作社的农民越来越多。截至2017年11月,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243家,辐射带动农户1.92万户。2017年1月—11月,当地电子商务创业人员达1500余人,通过电子商务销售额达7203万元,同比增长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