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放生工作实现常态化

21.01.2016  10:21

  近日,从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救护中心共收容、救护各级别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744批次,平均每周近3批次,陆生野生动物救护、放生工作实现常态化。5年间救护野生动物总计4.5906万只(条),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753只(条)、Ⅱ级3.4883万只(条),自治区重点和“三有”保护动物4677只(条),国家级保护动物制品2552件。

  “十二五”期间,救护中心针对收容到的野生动物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不断建设、改善救护设施,建成了虎纹蛙、蛇类的室外养殖池,改建龟池、维修部分围墙和鳄鱼池,建成了用于保存野生动物死体及制品的冰库,并对中心绿化环境进行大规模修整提升。根据野生动物求助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建设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动物收容设施。

  目前,全区建成1个监测技术总站、9个国家级监测站、64个自治区级监测站,以及14个设区市和110个县(市、区)监测管理机构;先后建成广西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广西疫源疫病监测初检实验室,监测网络实现全区疫病监测的全覆盖。

  按照国家“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保护野生动物十八字方针,广西逐步实现由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资源为主的转变。穿山甲收容救护与驯养繁殖试点顺利推进,通过种源调拨方式及时给各养殖试点提供种源;蛤蚧、蛇类以及珍稀龟类的繁育试验活动取得新进展。(记者 谢彩文 通讯员 张雷)

[责任编辑: 刘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