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跃上新高度 ——南宁市三获“全国文明城市”观察
行走南宁,文明举动随处可见:拾金不昧、公交让座、顺手捡垃圾、斑马线前礼让行人……
大街小巷,志愿者们身影忙碌:或劝导文明出行,或陪伴孤寡老人,或帮助困难群众……
文明基因,已渗入市民血液,融入城市血脉。
2月28日,壮乡首府南宁又一次捧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该市继2009年首获、2011年蝉联后第三次获此殊荣。
“创建不易,保持更难。”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表示,三获“全国文明城市”,凝聚着每一位市民的心血和汗水,要以此为新起点,建设全新的宜居城市,打造更具活力的“花样南宁”。
“荣誉源于坚持创建惠民,引导全民参与,实现全民共享。”市长周红波说,要使创建成果更加广泛充分地惠及市民,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创新载体惠民生,全民共享共参与
“走盲道感觉安全,汽车和人都不会占用。”一条长达85米的崭新盲道从社区大门铺到盲人陶进家门口后,他从“怕出门”变“爱出门”。
一条小盲道,体现了惠民大理念。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南宁市不断创新载体,惠泽民生。
“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服务体操世锦赛文明有序提升工程”……各项创建活动,均指向惠民。
“闯红灯少了,道路干净了,城市更可爱了。”家住建政路的李阿姨对文明创建盛赞有加。“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铁腕整治城市环境,加大对占道经营、交通乱象等问题的整治力度,给市民带去了便捷舒适感。
“以前上下班堵车太焦心,现在骑自行车方便还健身。”家住兴宁区的龙先生,对南宁市的公共自行车项目称赞有加。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成196个租赁站点,投放4000辆自行车,发放两万张租赁卡,日均使用5000次以上,大大便利了市民出行。
……
创建惠民,激发了全民参与热情。
“‘的哥’展示了城市的文明,让人对南宁倍觉亲切。”前不久,从加拿大回来探亲的周平对家乡大加赞誉,他从朝阳花园打的,途经民主路、东葛路、长湖路,每过一处斑马线,都感受到了出租车司机停靠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文明举动。在“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中,全市出租车司机亦踊跃参与其中,传递城市文明。
“环境美了,人的行为也更美。”经常到南湖边散步的市民蒋新感慨,现在乱扔垃圾、踩草坪的现象少多了。这份美,源自 “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南宁市设立的“城乡清洁基金”,共筹措和整合资金128.2亿元,其中社会捐赠2778.76万元。全部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去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
去年世锦赛期间,“文明出行平安回家”“热情守规文明观赛”等行动陆续开展。越来越多的市民学会了从小事做起,当好“城市代言人”,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市民黄荣华说,他为自己立下几条文明“小规章”:坚持在人行道上行走、不闯红灯、随时拾起脚下的垃圾。
……
一位位凡人,一件件善举……市民素养,体现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于细微处巧融入,文明之风满绿城
“城市需要爱心!”两年前的6月,邕宁区的市民韦瑞珍志愿加入“社区管家妈妈队”,引导车辆摆放整齐,劝导文明出行,帮助困难群众……成了日常工作,社区、街头总能出现她忙碌的身影。
“有时觉得很累,但帮助别人时,也收获了快乐。”韦瑞珍的简单话语道出了“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
“能帮就帮”是南宁最质朴名片,亦是将文明风尚巧妙融入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的生动体现。
始于7年前,南宁市每年开展“学雷锋·能帮就帮志愿服务满绿城”活动。7年来,累计建立社区、公共场所、服务窗口志愿服务站和服务岗亭288个,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达50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此外,“南宁志愿者网”注册志愿者达30多万。
“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通过广大志愿者,迅速在市民中传递发酵。
“南宁人让人感动!南宁市让人亲切!”“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感动了外地人杨柳惠。
去年下半年,杨柳惠的一位亲戚要动大手术,但当时血库告急,同事们得知后,二话不说伸出援手献血,一位同事还在自家小区的群里发出求助信息,主动用车接送邻居去血站献血。
挥手、呼喊,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去年6月9日下午,南宁突降暴雨。东葛路29号辅道上,一位身穿雨衣的男子,冒雨守在被管涌冲开井盖的井口前,不停地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浑身湿透,却全然不顾,一直等到市政排水工人赶来,才悄然离去。
雨中陌生人“能帮就帮”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被亲切称为“雨衣哥”。次日,一场寻找“雨衣哥”的行动在全城展开。
“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正延伸为“好人现象”,催盛了文明之城的文明之花。
近3年来,各级推荐的好人好事4000多件,23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目前,全市获全国、自治区和南宁市三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人数分别为5人、15人和180人。
为让文明风尚融入市民生活,南宁市从市民生活的细微处着手,创新载体——
“文明餐桌”行动,推行“放心食品”工程,倡导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赢得市民点赞,获得中央文明委、商务部等多部门肯定;
“洒扫应对”行动,引导未成年人从洒扫庭院体验劳动,从生活礼仪学谦恭待人,覆盖全市3000多所中小学校,成为文明创建品牌,在全国推广;
“道德讲堂”活动,在南宁孔庙和青秀山风景区设“道德讲堂”总堂,各地设立250多个示范点分堂,举办5000多场活动,吸引逾百万人参与,引导依法行事,依德做事;
“和谐家庭”活动,以家庭和谐促进城乡社区和谐。全市90.5万户家庭参与其中。迄今,评出城区级以上“文明家庭”25.1万户,占总户数的30.61%。
……
一双双援手、一个个家庭……南宁人用一言一行传递着文明,丰富着城市文明内涵。
制度建设强监督,好作风引领文明风
创建文明城市,市民是“文明细胞”,机关企事业单位则是“文明枝叶”。
细微处巧融入,培育了“文明细胞”。“文明枝叶”的繁茂,离不开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为此,南宁市推出了制度建设“组合拳”——
出台了《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管理办法》《文明社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此外,还加大问责力度,推出“电视问政”等举措,将创建各项工作纳入考核干部“标尺”。
“电视问政”把官员放在荧屏上,把突出问题摆在观众面前,问出了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敬畏感,问出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在举办的14期电视问政节目中,先后有51位单位“一把手”参与问政,曝光的100多个问题全部整改落实。
制定了《南宁市市委管理干部失信行为惩戒暂行规定》《南宁市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失信人员从业惩戒规定(试行)》《南宁市城市治理重点领域个人失信行为一览表》等法规制度,在全区最早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持续公布诚信“黑名单”,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随地吐痰、违章停车……谁失信就列入‘黑名单’。”提到南宁市的诚信体系,不论公职人员,还是普通市民,均不敢懈怠。
“公职人员列入失信‘黑名单’,两年内不得参加各类评先、评优活动,3年内不得申请住房保障;单位列入‘黑名单’,将从严审查其行政许可申请,两年内不予开具税贷通行证等。”南宁市信用办主任贲国昌介绍,此举改善了作风,引领了文明风气。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截至去年底,南宁市实施对公职人员失信惩戒和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以来,全市共有7940人因为失信受到相关惩戒,其中公职人员419人。与此同时,机动车违法率降低了14.7%,交通事故降低了12.8%,通行率提高了9.7%。
一项项制度、一次次监督……规范了行为,转变了作风,引领了城市文明风尚。(文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