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荣:关于建立国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建议

17.03.2016  20:35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杨和荣

2016 年3月10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重要指示精神,迫切需要建立国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将绿水青山量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量化为价值,必将使人们进一步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以评估量化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用优质的生态环境营造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形成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一、建立国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立国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

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实施系列政策措施,包含着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包含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宏伟战略构想,为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建立国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也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

(二)建立国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必然要求。

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长效机制的建设。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主体功能区、生态评价制度等保护生态环境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就是要把“绿水青山”量化为“金山银山”,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技和理论支撑,为实行新一轮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供有效的货币化补偿依据和标准。同时,评估工作能够为主体功能区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提供科学布局、统筹规划,从而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建立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将为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生态评价制度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建立国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将摒弃“唯GDP”的观念,树立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福祉,关乎民族的未来。建立国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必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为人类服务的价值,摒弃“唯GDP”的观念,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将会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事业等绿色产业,客观上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无形中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崇尚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二、几点建议

当前,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然而,评估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方面仍不够成熟,迫切需要建立职责部门统一协调,配合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迫切需要构建科学统一的理论基础和评估方法,不断完善生态服务价值标准化的评估体系。

(一)建立职责部门统一协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现阶段,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缺少组织领导,缺乏明确的单位集中统一组织规划和整体部署,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到了整个评估工作的具体负责实施。

为确保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顺利开展,实现绿水青山的精准量化。 为此建议:一是 国家明确职责部门,统筹协调。按照生态系统类型,将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体和荒漠等评估体系的评估工作分解到相关部门承担,落实好责任单位和配合部门。 二是 主要责任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相关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三是 加强沟通、衔接和配合。主要责任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充分听取建议和意见,改进和完善评估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调查方案,科学监测各项指标数据,确保评估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 强化质量、加强督导。各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责任制,科学合理报送相关数据,建立评估工作专家咨询组,负责方案审查、技术指导和成果审核。积极跟踪落实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各项内容,加强业务流程指导,掌握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协调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统一、系统、科学的评估方法。

目前,实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技术突破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一是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没有权威、明确的计算方法,造成评估面临艰巨的困难,存在评估方法较为繁多,定性多于定量研究等问题。 二是 评估方法不够成熟。对市场化价值量的评估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未市场化价值量的评估必须需要借鉴多种测算方法和基础参数,缺乏权威的把握。 三是 评估生态系统性的核算较为复杂。价值评估不能简单地把各级指标的价值相加,容易造成各指标之间的重复和遗漏问题,难以反映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为保证评估方法统一、系统、科学,评估结果合理可信。 为此建议:一是 组织国内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成立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专家库。为建立统一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二 利用目前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费用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估方法,将无形的、无市场的生态服务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可计算的价值。三 进一步细化生态系统类型,借鉴分布式测算方法进行评估。将生态系统类型分化至相对均质化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单元,针对不同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计算指南。

(三)建立生态服务价值数据标准化的评估体系。

我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基础十分薄弱,缺乏大量评估所需的调查资料和监测资料。 一方面, 我国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起步晚,基础非常薄弱,对评估所需的许多基础数据仍然比较缺乏。 另一方面, 评估数据标准化存在一定差异性,在价格和参数设定等方面面临困难。

要建立和完善生态系统标准化的调查、测算和监测工作需要较大的资金、设备、人员投入。 为此建议: 国家责任部门保障经费,开展普查工作。有关部门安排相应的人力物力,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生态资源普查,掌握全面、客观、相对准确的数据。 二是 优化布局固定监测样地,按期推动监测样地的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监测样地的空间分布,保证数据监测的连续性和可获性。 三是 进一步加强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兼顾统筹自然资源流量和存量变化,确保物质量与价值量并重。 四是 保证评估参数的科学合理,具有代表性。加大对重要参数的研究,避免地区参数相互借用或采用全国通用的研究数据进行替代,保证地区参数的差异性。

(四)建立权威性和操作性强的科学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大部分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仅限于单一类型的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薄弱。 一方面 评估理论涉及学科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在全球尚处于热点和前沿研究阶段,是一项跨部门、跨学科的系统工程。 另一方面, 交叉学科的核心原则系统还未获得全面、权威的认定。

要确保评估理论体系获得权威认可、可操作性强。 建议:一是 科研院校深化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研究。参考国际权威机构公认的评估准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公认的基础理论,实现评估难点的理论创新。 二是 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理论成果。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已经在多领域、多角度开展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充分学习这些理论实践的研究成果。 三是 要不断拓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实践经验。分别开展草地、农田、湿地、水体和荒漠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理论研究,确保评估工作更为科学规范,实际操作合理可行。

(五)建立职责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全新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 一方面 参与评估的部门多。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不仅需要国土、环保、水利、农业、林业、水产畜牧、气象等政府部门的数据支持、分工负责、通力合作,还得需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 评估过程环节繁琐。在具体的工作步骤中,前期技术准备、成果报告编制和审核、征求成果报告修改意见环节尤其需要各部门、科研院校加强配合、攻坚克难。

建立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职责分工制。 为此建议:一是 国家确定的牵头部门制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方案。协调各部门开展测算工作,汇总部门的评估结果,组织专家对评估结果进行评估论证,起草评估报告。 二是 主要责任部门分别负责制定和完善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体和荒漠等生态服务价值调查及评估方案。开展有关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相关调查,负责有关评估工作和提供评估结果。 三是 配合部门负责提供开展评估工作所需的部门基础数据。落实评估过程中有关指标的涉及单位,保证使用的评估数据合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