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绘就邕城最美乡村画卷

29.11.2015  11:38

  白墙黛瓦,鸟语花香,溪水淙淙……初冬时节,穿梭在农村田野之间,一座座如诗如画的农家村落,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的新农村景象,使邕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11月27日从市城乡建委获悉,南宁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绘就邕城最美乡村山水画卷取得显著成效:南宁市首批12个综合示范村已于2014年建成,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将延续工作思路,以“县区长工程”的高标准再建13个更高档次、更高水平的生态综合示范村;此外,实施污水整治大作战,2015年投入42033万元建成13个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91.4公里,项目受益人口约90万人。

  保基础,全力保障农民最基本生活条件

  南宁市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保基础、补短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市城乡建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手抓市域层面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行动,一手抓解决最贫困农户的住房问题,从污水、垃圾、道路、危房等最基础层面着手改善农村整体人居环境。

  实施污水整治大作战,2015年投入42033万元建成13个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91.4公里,并建设完成238套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项目受益人口约90万人。实施垃圾处理大作战,建成农村垃圾处理设施3856套,乡镇垃圾中转站70座,县级垃圾处理填埋场5座。实施村屯道路硬化大作战,2015年投入2460万元建成123条屯内道路,将烂泥路变成平整的水泥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10—2014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9619户,2015年将继续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200户,累计发放各级补助资金13亿余元,惠及农村困难群众30余万人。

  创特色,打造诗情画意的生态栖居空间

  南宁市近几年来紧抓旧村建设、农宅改造,糅合壮乡文化及丘陵地貌优势,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村落。

  南宁市高标准建村,已形成示范效应。南宁市首批12个综合示范村已于2014年建成,共安排村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371个,总投资8.69亿元,引进规模企业20家,连片规模产业化面积5.17万亩,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品质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吸引游客争相前往,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2015年将延续工作思路,以“县区长工程”的高标准再建13个更高档次、更高水平的生态综合示范村。

  此外,挖掘特色建筑元素,重塑壮乡民居文化。市城乡建委牵头推进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工作,挖掘代表壮乡特色的建筑元素,编制了31套农村住宅推荐户型方案和《南宁市农村住宅推荐户型建设实施导则》,提炼出坡屋顶、小青瓦、白灰墙、花格窗等核心建筑要素,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居体系。2014-2015年计划采用推荐户型建设住宅12583户,已竣工10034户,发放奖励资金3.5亿元,农村建筑风貌不断提升。

  建机制,创新农宅一站式审批管理体系

  “以前农宅审批程序复杂,时间长、花费高,农户经常来求助,但规划、土地审批原来都在市一级,有时候我们乡镇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权限下放并实行农宅“一站式”改革后,而今只需到乡镇提交申报表格即可,农户也乐意配合工作。现在我们已以那诺坡为试点进行了审批和发证。”前不久,市城乡建委赴邕宁区新江镇指导时,该镇工作人员说道。

  市城乡建委牵头提出“一站式”服务管理体系,涵盖审批权限下放、优化审批流程等多项措施,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土地、住宅审批难问题提供政策和硬件支持。南宁市印发《关于下放农村住宅行政审批管理权限的决定》,已将国土、规划、房产等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区、乡镇。

  此次农宅改革本着“能合并则合并,能删减必删减”的原则,逐项逐条地核对、合并、删减审批事项及材料,并印发《审批工作手册》加以规范,现农户新申请宅基地及其上住宅建设,只需提交“一图两表三证”1个月左右即可获得规划、土地及建设许可,并实现开工前手续零费用,所提交材料约缩减为原来的1/6,时间约缩减为原来的1/5,竣工后只需一次性支付1200元测绘服务费即可办结不动产登记证,约为原规程总费用的1/6。

  对农宅实行“一站式”服务改革,是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现实体现,将审批事项由政府内部流转,做好审前服务从而减少体制外循环,提升基层管理权限,缩短农户办证时间,得到了基层领导干部、农户的支持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