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广西踏歌行
“南宁坚持以开放赢得发展主动,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南宁市市长周红波代表表示,将继续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进一步发挥南宁渠道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的新作用;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使南宁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基地和信息服务枢纽;积极参与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努力将南宁打造成为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
这是一扇了解广西的窗户。
从窗口望进去,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广西。
3月8日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商报、新加坡海峡时报、越南国家电视台、北欧时报、柬埔寨高棉日报、中阿卫视、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等40家境内外媒体的100多位记者,将目光聚焦即将迎来60周年大庆的广西,探寻新时代、新征程中这个中国西部唯一沿海省份的改革发展“秘笈”,近距离感受八桂大地的开放脉动。
“从24.5亿元到2.03万亿元”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组织好相关庆祝活动。能否介绍一下广西这些年改革发展成就?”人民日报记者率先提问,言简意赅。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要组织好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全区各族人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自治区发改委主任刘宏武代表接过这一问题,用一组详实的数据阐释了这些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从1958年的24.5亿元提升到2017年的2.03万亿元,千亿元以上工业产业达到10个,成为全国首批3个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之一,高铁运营里程达1751公里,全面下放和取消20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达到2000多个,近5年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9万。
河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韦朝晖代表身着传统壮族服饰,甫一现身,就吸引了现场媒体记者们的关注。
“越南与广西相邻,我特别关注广西脱贫攻坚,据我了解,仅2017年广西就实现95万人脱贫,请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越南国家电视台记者将问题提向了这位少数民族女代表。
“广西与越南山连山、水连水,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很高兴与越南朋友分享河池脱贫攻坚的经验和做法。”韦朝晖言语中透着自信。
但同时,她也坦承,河池既是广西山水最别致的多民族聚集地,也是广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方,全市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多、自我发展能力弱、基础设施欠账多、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重,是全国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
“河池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脱贫摘帽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韦朝晖告诉记者,“2016年河池脱贫18.75万人,2017年脱贫12.6万人,两年搬迁贫困人口8.9万人。”
谈到下一步脱贫攻坚的举措,韦朝晖语气铿锵:我们会继续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抢抓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发展壮大“十大百万”产业,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通交通制约瓶颈,不断提升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贝呀侬哎,脱贫攻坚济民生哎,德政工程得民心哎……”最后,这位来自“歌仙”刘三姐故乡的全国人大代表,用一曲充满壮乡韵味的山歌,表达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广西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柳州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有什么举措?”香港商报记者直接将问题抛给柳州市市长吴炜代表。
“有中出新,无中生有。”吴炜用两句话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柳州正致力于传统产业的挖潜开发和新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促进‘老树发新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吴炜介绍,围绕“有中出新”,柳州主要优化提升汽车等传统产业,一方面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升级改造计划,依托重点企业组建六大零部件提升平台,把柳州建设成辐射中国西南中南地区的重要零部件生产基地;另一方面,通过政企联动,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研发,经过几年努力,已生产出适合中小城市推广应用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
围绕“无中生有”,柳州加快培育城市智能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工业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广西智能制造产业城建设,加快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柳州工业企业研发、制造、销售、管理等全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记者会现场,吴炜向媒体记者们展示了一件新能源汽车模型。“这款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自去年8月上市以来,短短4个多月销售量就突破1.3万辆,96%是个人消费。”吴炜说,由于充电简单便捷,如今在柳州,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已蔚然成风,甚至一车难求。
谈及产业转型升级,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代表介绍了过去5年柳工重点做的三件事:投资4亿元,打造世界一流研发中心;投入每年3%—4%的营业收入,研发装载机、挖掘机等新产品、新技术;拓展产品范围,研发大型工程机械系列产品和履带式甘蔗收割机。
曾光安向提问的中阿卫视记者展示了一件精美的柳工产装载机模型。“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制造业来说,就是要不断研发出新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曾光安告诉记者,柳工在土方机械、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下一步将重点研发电动和智能化产品,明年即将推出电动装载机和挖掘机,这将又会是一场颠覆性的改革。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发展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牢记总书记嘱托,广西把开放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记者会上,广西开放发展呈现出来的新亮点,自然逃不过记者们的“火眼金睛”。
这不,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瞅准时机,向刘宏武代表发问:“中新南向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以来,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
“去年我专程到新加坡,就中新南向通道建设事宜与新加坡有关方面进行了对接洽谈,达成广泛共识。”刘宏武介绍了中新南向通道的概况。他说,南向通道是中新两国友好合作的生动实践,也是广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三大定位”新使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自广西与新加坡贸工部签订合作备忘录以来,我们大力推进通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铁路运输线路,相继开通了南向通道海铁联运常态化班列(北部湾港—重庆)、中欧班列(钦州—波兰马拉舍维奇),在周边国家和港口物流界引起巨大反响。
为建设好中新南向通道,作为海铁联运的中转枢纽,广西着力调整沿海铁路货运价格,从去年7月1日起,沿海铁路总运量九成以上货物运费均不同程度下降,集装箱每吨每公里降价幅度达20%,北部湾港实现与上海港起步海运费同价。“下一步,我们还将邀请广东、四川、湖南等泛珠省区以及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参与,携手加快中新南向通道建设,使之成为中国西部最便捷、最顺畅、最具吸引力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刘宏武表示。
“崇左有4个县与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有500多公里,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欢迎你经常到中国来走亲戚。”在回答越南之声广播电台记者有关扩大边境开放开发提问时,崇左市市长何良军代表向记者发出了诚挚邀请。
“崇左与越南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何良军进而用一组数据加以佐证:崇左有5个一类口岸,201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40亿元,占广西的35%。其中,与越南的贸易额就达1102亿元,占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的82%。
不仅如此,作为中新南向通道的先期建设内容之一,中越友谊关-友谊国际口岸货运专用通道于去年9月正式通车,每天通行车辆由过去的800多辆提高到1400辆,通关便利性大大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深化跨境旅游合作和人文交往,不断提升边境开放开发水平。”何良军表示。
今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的第15个年头,柬埔寨将出任主题国。“作为东博会永久举办地的南宁,如何借助这一平台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特别是与柬埔寨的合作?”来自柬埔寨高棉日报的记者格外关注。
“南宁坚持以开放赢得发展主动,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南宁市市长周红波代表表示,将继续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版,进一步发挥“南宁渠道”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的新作用;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使南宁成为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基地和信息服务枢纽;积极参与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努力将南宁打造成为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
“借此机会,真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今年9月到南宁参加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最后,周红波向记者们发出盛情邀约。
“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请问,广西如何巩固良好生态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常年生活在国外的广西籍北欧时报记者,因佩戴一条红色壮锦围巾而格外显眼,也因此争取到了提问机会。
“大自然赋予了广西壮丽的山、广阔的水、茂密的森林,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防城港市委书记李延强代表接过问题,从容作答,“如果你去过广西,一定会对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再去广西,一定会感受到那里生态环境发生的新变化。”
李延强告诉记者,广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生态兴区、生态强区”战略,尤其是近几年,通过建章立法等措施,大力整治,严肃问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山更青了,森林覆盖率达到62.3%,居全国前列;水更秀了,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和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两项指标居全国第二位;空气更优了,全区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88.3%,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并这样描绘广西绿色发展图景: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当前,广西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坚定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红线底线、绘好一本蓝图、壮大生态经济、整治突出问题、落实主体责任六个方面巩固良好的生态优势。”李延强告诉记者,“广西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欢迎您常回家乡看看。”
“2013年至今,广西分4个阶段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4年多来,您的家乡有什么新变化?”中央电视台记者十分关注乡村生态环境,将问题提给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坪寨村党支部书记彭石华代表。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我们的村子就位于当年红军长征时路过的老山界脚下,全村90%以上是苗族人。”彭石华的一番介绍,引来现场记者们关注的目光,“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启动以来,坪寨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村屯道路全部硬化,90%以上村民都用上自来水;实施‘改厕、改厨、改圈’工程,每个村都安排有保洁员,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全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580元,增加到2017年的3980元,计划今年实现全面脱贫。”
“脱贫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彭石华告诉记者们,坪寨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低纬度、高海拔、空气水源无污染的有利条件,成立了农民合作社,海拔600米以上种植水稻,海拔800米以上种植西红柿和辣椒,海拔1000米以上种植有机蔬菜,目前农产品已远销广州、上海、香港等地。同时,推动劳务输出助力脱贫攻坚,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已有3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近两个小时的记者会上,来自广西的人大代表们充满自信和激情,谈发展、话改革,直到记者会主持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跃飞代表宣布提问结束,各路记者仍然意犹未尽。代表们先后走出会场,许多没有得到提问机会的记者依然围拢在代表们身边,精彩的问答仍在继续……
三月的北京,玉兰花带着春的希望,含苞待放。
新时代的春风里,广西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打开更多开放窗口,回应各方关注,展示奋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