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引领地方车改“加速跑” 多地车补将大幅下降
日前,《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揭开了本轮地方公车改革的大幕。
按照我国公车改革的总体目标,地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有望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记者注意到,之前已开始试点公车改革的不少地方,所制定的车补标准高于中央最新划定的标准上限。这意味着,在今年底地方车改全面铺开前,多地车补标准将下降,有的甚至将降低七成左右。
广东补贴标准严守中央规定
作为新一轮车改后出台的首个地方车改方案,“广东版”方案一经公布便引发广泛关注。
实现节约是车改政策的核心诉求之一。该方案明确,确保省市县各级改革后公务交通支出低于改革前支出总额,全省整体节支率和省直机关节支率原则上达到7%。
对于备受关心的车补标准,广东省直机关已经明确,从250元到1690元设立8档,其中正厅级每人每月169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00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600元。这普遍低于该省之前已经实施车改的各市确定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去年公布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对于车补标准,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此标准的130%。
对照来看,广东此次厅级标准“顶格”执行,而科级标准则低于“国标”上限。对此,广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对地方而言,科级及以下公务员数量比较庞大,如果按国标或者上浮来操作,总支出会超标,达不到中央规定的节支率。
该方案还指出,广东省各地补贴标准层级划分可不与省直机关层级完全对应。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同地市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但必须在中央和省规定的上限范围内。
新京报评论指出,虽然有的省份已经提交了车改的初步方案,但迟迟未见行动,在这一背景下,广东车改方案率先披露,无疑具有示范意义。
多地现行车补将下降 最高达七成
按照2014年7月发布的公车制度改革整体方案,将力争在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近年来试点公车改革的不少地区,所制定的车补标准普遍高于中央最新划定的标准上限。一旦地方车改全面铺开,有的地区车补将下降七成左右。
以广东省东莞市2004年开始试行的车改方案为例,正处级每人每月300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1800元、科员每人每月800元。按照正处级车补每月不超过1040元的中央规定,该市这一级别官员车补至少将被砍掉近2000元。
佛山市现行车补标准更高。最高正处级补贴标准为3600元,普通科员也有1300元。一旦广东省车改正式启动,一些官员车补降幅将达到70%左右。有当地科级干部表示,车补能占到月收入的三成,车补下降后将直接影响个人收入。
2014年年初,江西省新余市正式启动公车改革,成为江西省首个开展公车改革的设区市。该市一个参加车改的正县级干部,每月可得到个人公务交通补贴2500元。此外,还设有单位公共交通经费,按照该单位个人公务交通补贴总和的10%—15%划拨。
在江苏省常熟、苏州相城区等地,科级干部可以拿到2800元或更高的车补。在地方车改全面实施后,他们的车补将可能缩水至600多元。苏南一些县市公务员坦言,与过去相比,新标准水平偏低。
按级别定车补继续引争议
此次“广东版”方案延续中央按级别划分车补标准的做法,这继续引发舆论争议。
中青报评论指出,按公务级别论补的制度设计,其弊自见。一些职位较高的公职人员,未必比职位较低的公职人员外出办公的几率更高。车补如果缺乏科学的规划,自然无法刺激真正外出办事的公职人员的积极性,搞不好还会影响正常办公。
广东省监察厅原副厅长谢谷梁解释说,以前领导干部享用专车或相对固定用车,每年所花费用高达6—8万元,现在取消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的“公车特权”,发放的车补是原来费用的一小部分;而对中层以下干部来说,以前用车机会本来也不多,车改后享有一笔交通补贴,大多数人是满意的。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目前,我国对不同岗位的用车量缺少大数据支撑。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领导干部的薪酬待遇都与领导的级别挂钩,级别又与工作年限、职称相挂钩。由此,与具体的工作相比,级别可量化,易控制。所以对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而言,按照级别发车补最方便,政府部门也可以减少管理的成本。
中央车改办相关负责人此前指出,同等补贴水平的岗位,没有任何一个岗位完全没有公务出行,岗位之间也存在变动,要照顾到所有人的基本公务出行,补贴方案就不可能绝对细化,去认定每个人的出行与补贴是否对等。对极少数高出行岗位补贴标准,地方在制订车改方案时可在政策范围内适度上靠。
记者注意到,“广东版”方案此次也明确,各级党政机关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本地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等因素,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的要求,确定本地区公务交通补贴档次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