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给南宁市坛板坡村民回信
摘要提示: 11月5日,广西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热闹非凡。村民奔走相告,换上壮族盛装的村民打起腰鼓唱起歌,拥到村头的大榕树下。原来,村里收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回信。
11月5日,广西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热闹非凡。村民奔走相告,换上壮族盛装的村民打起腰鼓唱起歌,拥到村头的大榕树下。原来,村里收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回信。
“古榕焕彩东风便,旧寨新颜党政恩。”榕树下,村民休闲亭立柱上的一副对联,真切地表达了坛板坡320户村民对党委政府的感恩之情。村支书黄达章先后用普通话和壮语一遍又一遍地宣读总理来信,全村男女老少再次围坐在当年与总理“拉家常”的那棵村头大榕树下,认真倾听,生怕错过总理回信的每一句话。
“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房子修整一新,合作社给大家增加了收入,生活红红火火,我和大伙一样高兴……”总理来信充分肯定了坛板坡的变化,并在回信中满怀深情地寄语村民,希望乡亲们以饱满的热情,勇敢尝试,勤劳耕耘,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带动周边乡村一起加快发展。
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余远辉,市长周红波与大家一起围坐在大榕树下,仔细听读总理来信,感激总理关怀,深刻领会总理的期望。
去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冒雨来到坛板坡调研,与村民们坐在村口的这棵大榕树下亲切座谈,了解当地村民对于改善交通、用水及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推进坛板坡新农村建设出主意、想办法。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嘱咐,村民们记忆犹新。
总理离开坛板坡时,村民将两筐自家栽种的花生送给总理当礼物。总理接过花生,郑重地递给身边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和自治区主席陈武并表示:一筐代表水,一筐代表路,我和书记、主席一起承担起这个责任;同时我要从两个筐里各带走一粒花生,代表我心系大家,会记着刚才座谈时说的问题,我们共同努力把水和路解决好。
“旧时喝水靠池塘,如今清泉到厨房;过去荒山鸟不藏,现在瓜果满山岗。”看到村里发生的喜人变化,今年9月,75岁的老教师黄益亨与163位村民联名向总理写信,“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讲述了“乡亲们世世代代的美梦终于成真”的亲身经历。
坛板坡路通了、水来了,村民搬进浓郁壮乡风韵的白墙青瓦小楼;全村4000亩土地流转田里种上了红龙果、柑橙等优质水果,搭起了一排排蔬菜大棚,大货车直接开进田边地头,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引进企业规模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犹如那棵大榕树一样正茁壮成长,开枝散叶。
坛板坡如今不仅是南宁市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村,还是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村。余远辉说,总理给坛板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还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加宜人居住环境,把产业做大、做出更好效益,让群众富起来、生活好起来,真正把坛板坡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不辜负总理的殷切期望。(南宁晚报/吴福大)
李克强总理回信原文
坛板坡的乡亲们:
看了你们寄来的信与照片,得知一年多来坛板坡的变化,我和大伙一样高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房子修整一新,合作社给大家增加了收入,生活红红火火。这是自治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体现,是你们用勤劳双手收获的果实。
去年夏天咱们一起坐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就村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大伙提出了通水、修路等急迫问题。缺水、少路困扰着许多农村的发展,党和政府下决心啃下这两块“硬骨头”,为农民群众兴业致富打好地基。水路通,农桑隆。农业和农村就像大榕树的根,这个根扎牢了,大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国家也才能发展得更好。希望你们以饱满的热情,勇敢尝试,勤劳耕耘,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带动周边乡村一起加快发展。
有时间我再去看望大家。祝福全体乡亲们!
李克强
201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