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专访彭清华:谱写祖国南疆繁荣稳定新篇章

25.11.2015  14:55

  谱写祖国南疆繁荣稳定新篇章

  ——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

   记者: 当前全党上下正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进工作。如何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内涵?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深刻内涵对推动当前广西各项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彭清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深邃的政治智慧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西发展最全面、最明确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对广西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精准把脉,是我们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抓手和核心任务。

  我们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紧紧围绕落实“三大定位”,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强桂战略,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精准扶贫攻坚战,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深入地改进党风政风,奋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两个建成”目标,努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谱写祖国南疆繁荣稳定新篇章。

   记者: 对于后发展欠发达的广西来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前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广西正采取什么样的有力措施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效果如何?

   彭清华: 消除贫困,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10月12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区、市、县、乡四级领导干部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长及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电视电话会议,向全区发出“攻坚五年、圆梦小康”的动员令,并对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就如何实施精准识别进行专题培训,培训规模、方式和力度前所未有。根据会议部署,从10月份到明年1月份,组织6500名第一书记和3万多名工作队员,对贫困人口进行再识别、再确认,确保把全区538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其中100万扶贫移民搬迁人口精准识别到屯、到户,千方百计把情况摸清、底数搞准。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采取一村一策、一屯一计、一户一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见实效。

  自治区党委还将召开十届六次全会,就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专门作出决定并出台系列配套措施,采取超常举措,确保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不辜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

   记者: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四个全面”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面对改革深水区攻坚期,广西如何突破瓶颈,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创新举措?

   彭清华: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广西与发达地区最根本的差距还是在创新能力、内在动力和社会活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激活力、增动力、挖潜力。自治区党委坚决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对改革的总体谋划和督促落实,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入手,研究出台一批涉及行政审批、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科技体制、新型城镇化等要素市场、开放合作、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干部人事和反腐倡廉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形成一些具有广西特色的改革举措和创新亮点。

  比如,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排全国边境省区前列;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成为广西“三农”工作的新名片,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旅游业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广西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预计超过25%;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今年1~9月全区新登记企业同比增加25.1%,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正日益成为推动广西发展的强大动力。

   记者: 开放本身就是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两会”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对广西发展作了明确定位,在对外开放上赋予了广西新的重大使命。广西如何落实总书记要求,实现改革与开放良性互动,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活广西发展这盘棋?

   彭清华: 广西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最大的优势在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开放。我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做好做足五篇文章,努力把区位、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一是做好互联互通文章。加快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构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航空和信息“五张网”,加快实现“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二是做好平台建设文章。重点打造好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核心平台,推动其从服务中国—东盟10+1合作向服务RCEP10+6合作拓展,进一步扩大“南宁渠道”的影响力。三是做好国际产能合作文章。推广中马“两国双园”投资和产业合作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跨国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四是做好提升开放环境文章,深化口岸通关、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等改革,推动设立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CEPA在广西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五是做好人文交流文章。积极扩大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留学生、青少年、科教文卫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促进丝路精神薪火相传。

   记者: 全面依法治国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描绘了全面依法治国新蓝图,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广西如何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持边疆民族地区稳定?

   彭清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西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结合实际把全面依法治国落实到位。广西作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推进法治建设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我们结合广西实际,努力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出特色。

  比如,在推进科学立法方面,我们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围绕我区“两个建成”目标,在创新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加强边境管控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加快完善具有广西特点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工作,自治区本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已于9月底全面向社会公布;在保证司法公正方面,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司法机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信任度;在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挖掘和发扬广西12个世居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习惯法、乡规民约等本土资源,为推动全民守法提供鲜活教材和文化熏陶。这当中,我们把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安宁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做好民族、宗教和边境管控等工作。

   记者: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广西如何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的纪律挺在法律前面,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如何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彭清华: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广西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负起管党治党责任,大力抓好党风廉政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出台落实“两个责任”的意见,健全检查考核办法,召开各设区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述职评议会,督促责任落实。今年以来共对86名“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倒逼领导干部种好“责任田”。

  大力加强纪律教育和纪律审查,及时组织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召开全区厅级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的基础上,我和自治区纪委主要领导又对全区县委书记、县长进行廉政约谈,带动全区各级约谈活动开展。加大正风肃纪力度,今年以来全区共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68人,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整治为官不正、为官不廉、为官不为、为官不实等“四不”问题,从今年9月到明年6月底在全区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五类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并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持续震慑。大力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记者孙志平、董振国、李斌)

 

[责任编辑: 谷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