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头版:玩转微信的魅力——广西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见闻之五

11.08.2015  18:30

 

 □  本报记者    王晓冬    通讯员  李汉生    许    恒

  7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微信公众号上,一则“我市10家企业、个人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药品被处罚”的消息刚一公布,点击量一下子蹿升到5000多人次。

  通过微信披露企业乃至个人的违法违规信息,“名誉罚”所带来的震慑作用,远远超过监管人员任何苦口婆心的规劝。如今,柳州市局“玩微信”早已得心应手。据柳州市食安办专职副主任黄培昌介绍,该局是广西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第一家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市级局,一年来的微信运营,让他们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

  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柳州市局设计的活动别出心裁。突破了以往囿于发放一张宣传单、一本科普读物,摆张桌子、立个展板的陈旧模式,运用新媒体、新思维,把宣传和娱乐相结合。该局借鉴电视娱乐节目“撕名牌”和厨艺大赛,通过微信公众号招募参与者“知道你是否是最牛的”,把宣传周活动搞得异常火爆。

  活动当天,在柳州市中心的步步高广场,报名者拿着活动主办方提供的任务卡,在规定时间内在商场找到规定食材。而食品安全知识,则穿插在寻找食材和制作菜品的过程中。柳州市局监管人员化身为顾问,为每个小组提出专业建议。

  在找食材过程中,由于食材有限,只能以激烈的“撕名牌”方式决定食材“花落谁家”。为了活动安全着想,柳州市局微信公众号特意提出要求:报名者年龄在20~35岁,身体健康。这也使食品安全宣传突破了面对孩子和老年人的固有模式,让年轻人也同样成为宣传对象。同时,观众也可以参与知识抢答、品尝菜品等环节的互动。

  这场新颖的宣传周活动,把食品安全宣传推到了娱乐层次,效果之佳、影响之广、参与者之热情,让柳州市局始料未及。

  在柳州市局的微信公众号上,常常出现两个卡通人物——“小天哥”和“药博士”。借“小天哥”和“药博士”之口,评说监管动态、传播科普知识、解答用户咨询,改变了政府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柳州市局微信公众号还善于运用微信体语言,使送达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以更亲近的面貌出现。比如,点击率较高的“偏好袋盒装螺蛳粉的吃货猛戳进来!”其中的“吃货”、“猛戳”都是非政府官方语言,而是微友们的热爱,用这种语言传达的信息,传播更广。仅这一条,送达人数就与转发人数相当,阅读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达到数千人。而“无证也敢开店?8家牛杂店被立案查处”等信息,在题材选择上抓住了当地微友的关注点和偏好,配以现场检查图片,达到了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警示违法者目的。

  针对微友的咨询、投诉留言,柳州市局每天安排专人定期回复,并及时将有关投诉举报信息转交投诉举报中心处理。政务微信的开通,已经成为柳州市民咨询、办事和听民声、解民忧的又一便捷通道。